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康熙帝剷除鰲拜,嘉慶帝扳倒和珅,咸豐帝上臺幹了什麼呢?

康熙帝剷除鰲拜,嘉慶帝扳倒和珅,咸豐帝上臺幹了什麼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咸豐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咸豐帝上臺之後,和之前的皇帝一樣,他同樣也是具有雄心壯志的。他十分想將自己的國家建設成完整而富強大國。畢竟自己的祖宗們都是一些勵精圖治,治國安邦的高手,如果自己沒兩把刷子的話,那勢必引來外人的嘲笑。

所以,咸豐帝一上臺就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整飭吏治,治國安邦。

康熙帝剷除鰲拜,嘉慶帝扳倒和珅,咸豐帝上臺幹了什麼呢?

但是這樣的目標哪有這麼容易就實現,要知道,咸豐帝的老爸道光帝留下的可是一個爛攤子,此時的大清朝已經不是繁榮富強,而是滿目瘡痍,日漸衰敗的國家了。在朝堂之上也沒有什麼能勇於承擔國之重任的大臣,就算是想得到一句忠言也很難。所以,20歲的咸豐帝在面臨這樣巨大的壓力下難免也會力不從心。

不過也確實,他的確也不具備康熙,雍正和乾隆那樣的雄才大略。但是有一點他卻做得非常之好,那就是懲治權臣。

我們都知道康熙帝剷除鰲拜,嘉慶帝扳倒和珅的故事,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咸豐帝智罷穆彰阿和耆英的事蹟。不過也確實,康熙和嘉慶的光環都比他大,再說咸豐帝后面的那些“恥辱”之事已經將其功勞所掩蓋了。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咸豐帝在智罷這兩位權臣時確實是做得乾淨漂亮。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做的。

康熙帝剷除鰲拜,嘉慶帝扳倒和珅,咸豐帝上臺幹了什麼呢? 第2張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兩人介紹;

穆彰阿,郭佳氏,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生,滿洲鑲藍旗,嘉慶十年進土。道光七年(1827年) 人軍機處學習行走。從道光十七年(1837年) 起爲首席軍機大臣,直到道光三十年。道光十四年(1834年) 被授爲協辦大學土,道光十六年(1836年) 遷武英殿大學士,兩年後改文華殿大學土,直到道光三十年。

穆彰阿先後任過都察院左都御史、理藩院尚書、工部尚書、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兼任過步軍統領、翰林院掌院學士,署理過直隸總督,充任過教習庶吉士、會試正副考官。

道光朝後期,穆彰阿集朝中大權於一身,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實權人物。

雖然清朝不設丞相一職,但是卻有這麼個說法:凡大學士兼首席軍機大臣者可爲真宰相。而這個穆彰阿身爲文華殿大學土,又是首席軍機大臣,所以自然可以稱得上當時的丞相。

康熙帝剷除鰲拜,嘉慶帝扳倒和珅,咸豐帝上臺幹了什麼呢? 第3張

如此重要的人物與朝政的得失、國家的安危有着直接的關係。道光帝生性多疑、優柔寡斷,在他的身邊很需要一個剛正不阿、敢於建言、勇於任事的忠正宰相。

然而穆彰阿作爲首輔,卻一向處事圓滑,很少建言獻策。每遇皇帝垂詢,先盡力揣摩帝意而迎合,不究事理之曲直,是一個只會溜鬚拍馬的人。

但是不同的是,這個穆彰阿卻門生故吏遍佈於朝野,就連曾國藩也是他的弟子之一。以至於後來穆彰阿家道中落,曾國藩念及師生之情還多次接濟他的家庭。

但是道光時期吏治腐敗,國力倒退,這些後果,穆彰阿難辭其咎。要是不除掉他,咸豐帝的皇位可能就坐不下去了。

還有一個便是“耆(qi)英”。耆英,是清朝宗室人物。道光二十三年鴉片戰爭中,他被調任爲兩廣總督兼辦通商事宜。道光二十五年的時候,被升任爲協辦大學士,後進京供職。耆英在廣東辦理通商事宜的時候,崇洋媚外,苟合洋人,屈膝投降,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使得清朝一日日陷入動盪之中。

咸豐帝上臺後並沒有直接下令逮捕,然後直接除掉。而是讓他們先在朝中述職,等到準備完全後再動手。這有點想像嘉慶帝對付和珅一樣,先不着急除掉你,等到你對我放鬆警惕之後,再一舉將你拿下。

道光三十年十月二十七日(1850年11月30日),咸豐帝爲結髮之妻孝德皇后舉行了隆重的冊諡禮,翌日以冊諡禮成,頒詔全國。這時候,新君繼位得準備一系列的重大禮儀活動,但是咸豐帝卻在這期間突然頒佈自己親筆撰寫的名爲《罪穆彰阿、耆英諭》的上諭。這份未經過軍機處研究的上諭就這樣被咸豐帝頒佈出來了,這樣的情況即便是他的祖先們也沒有用過。

這樣也使得朝野上下震驚不已。

咸豐帝在這道諭旨中,歷數了穆、耆二人的種種罪行,可謂是針針見血,切中要害。

但咸豐帝考慮到:

“穆能阿系三朝舊臣,者且置之重法,聯心實有不雙,著從寬革職,水不敘用。 着英雖無能已極,部員外郎候補”然究屬迫於時勢,亦著從寬降爲五品頂帶,以六部員外郎候補。”

但是此上諭一處,朝野上下無不拍手稱快,頓時間咸豐帝粉絲量大增,對他崇拜不已。紛紛稱道咸豐帝聖明燭照。只可惜,此時的清朝已經讓他難以支撐,內憂外患日益加劇。他心中的這股激情也被慢慢的消磨乾淨。

但後來當英法聯軍攻進北京城的時候,他做的事情卻讓人恨之入骨!因爲當英法聯軍攻入北京之時,他不惜背棄百姓,逃亡熱河避難,最後還死於他鄉,真乃恥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