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漢人幾欲被數屠殆盡,只因他執意立庸廢賢

漢人幾欲被數屠殆盡,只因他執意立庸廢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316年,晉愍帝司馬鄴投降前趙,立國僅37年的西晉帝國頃刻間土崩瓦解,中國北方地區自此陷入長達200多年的五胡亂華時期。

這段黑暗的時光是漢民族從未遭遇過的一場浩劫,其情形如冉閔在他著名的殺胡令中所描述的,“北地蒼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

一般認爲,西晉的滅亡與胡人政權的興起,八王之亂是主導因素。因爲這場持續十六年的皇族內部廝殺,動搖了帝國統治的根本。而八王之亂的爆發,白癡皇帝晉惠帝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正如王夫之所言:“惠帝之愚,古今無匹,國因以亡。”

漢人幾欲被數屠殆盡,只因他執意立庸廢賢

西晉(266年—316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國後短暫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另與東晉合稱晉朝。圖片來源於網絡

晉惠帝司馬衷的白癡形象千古留名,其事蹟主要有兩件。

其一,晉惠帝在皇宮內聽到蛤蟆叫聲,於是問身邊的近侍:這蛤蟆是國家的還是私人的呢?其二,天下鬧了饑荒,百姓飢餓而死,晉惠帝聽聞後詫異地說道:何不食肉糜?

於是問題就來了,既然兒子有智力缺陷,那麼晉武帝爲何還要立他爲太子呢?是不知道晉惠帝有智力問題嗎?

當然不是。《晉書·武元楊皇后傳》載,“帝以皇太子不堪奉大統,密以語後。後曰:立嫡以長不以賢,豈可動乎?”楊皇后早逝,死於泰始十年(274)。

可見,晉武帝不僅早已認識到晉惠帝智力低下,無法繼承大統,而且曾經有更立儲君的想法,不過沒有真正的實施。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不僅皇帝知道,大臣們也都知道。《晉書·惠帝紀》明確記載:“帝之爲太子也,朝廷鹹知不堪政事。”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裏也持同樣的說法。

然而,太子廢立之事自古以來都是最敏感的事情,更兼這裏又牽涉更復雜的內幕,所以縱然明知太子癡傻不堪重任,多數大臣仍然不敢直言上書。不過,總有例外。這例外,便是和嶠。

平定東吳後,和嶠升遷爲侍中,他得知太子的智力缺陷後,便對晉武帝說:“皇太子有淳古之風,而季世多僞,恐不了陛下家事。”

翻譯過來便是,皇太子太單純了,然而世道不比上古,人心變得詭詐,恐怕處理不好陛下的家事。

這裏的單純,當然是一種委婉的說法,總不能直接跟晉武帝說—-你立的太子是個傻叉吧。晉武帝對此什麼反應呢?五個字:帝默然不答,這顯然是默認了。

漢人幾欲被數屠殆盡,只因他執意立庸廢賢 第2張

三國末期曹魏的大將軍、太尉、太傅司馬懿與二子司馬師、司馬昭都是權傾一時的權臣。司馬炎於265年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新政權,建國號爲晉,定都於洛陽。圖片來源於網絡

既然晉武帝知道太子智力有問題,而且也曾經想要更立儲君,但最後爲什麼還是堅持立晉惠帝司馬衷爲嗣呢?

因爲一個人:齊王司馬攸。

司馬攸本來是晉武帝司馬炎的親弟弟,不過後來過繼給了司馬師。他曾經差點幹掉司馬炎,成爲西晉的創始人。司馬懿死後,司馬師以嫡長子身份掌控曹魏政權。司馬師死後,因爲司馬攸年幼,司馬氏便由司馬昭一支掌控。

不過按照嫡長子繼承製,理應由司馬攸繼承司馬氏事業。而且,司馬攸聰慧過人,才能比司馬炎出衆。因此,司馬昭曾經多次想要立司馬攸爲嗣。

然而,因爲賈充、山濤、裴秀等人的立勸,加之立司馬炎爲世子,同樣符合嫡長子繼承製,於是經過多次激烈的政治鬥爭,司馬炎最終被確立爲世子,繼承司馬氏家業。

晉武帝的位子是保住了,隨後還建立了西晉,登上了帝位,然而司馬攸的警報仍未解除,只不過這次是變成了對太子位置的威脅。

公元276年,晉武帝身患重病,內外一片慌亂,於是大臣們謀劃讓齊王司馬攸爲帝,《晉書·賈充傳》載: “初,帝疾篤,朝廷屬意於攸。”不過因爲晉武帝轉危爲安,方纔作罷。

公元280年,東吳平定,天下歸於一統,晉武帝沉迷於美色,身體又逐漸被掏空。公元282年,晉武帝又一度病危,許多大臣仍希望由齊王司馬攸來主張政務,《晉書·司馬攸傳》載: “及帝晚年,諸子並弱,而太子不令,朝臣內外,皆屬意於攸。 ”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可見,在晉武帝一朝,齊王司馬攸在朝廷中有相當高的支持率,但凡武帝身體有恙,司馬攸便成了皇位的最佳人選。

有人可能會疑惑,既然司馬攸對皇位繼承有這麼大威脅,晉武帝爲什麼不把他幽禁起來—-類似曹丕對曹植那樣,或者乾脆找個方式讓他暴斃?

原因很簡單,權力有限。司馬炎雖然做了皇帝,但並不能隨意處置司馬攸。

西晉的統治並非明清的高度集權,而是與士族門閥功治天下,司馬氏不過是這門閥中的第一家族而已,其權力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以至於到了東晉時期,更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

再加上晉武帝即位初期,其天子的權威還不足,還沒能有效地掌控朝堂,自然更無法隨心所欲地行事。

一直到平定東吳一統天下後,晉武帝方纔於太康三年底,下詔命令齊王司馬攸返回封地。然而,儘管如此,仍有大量的反對聲音

因此,晉武帝建立西晉後,打擊齊王司馬攸的政治勢力,保證帝位歸於自己一系是重中之重。

漢人幾欲被數屠殆盡,只因他執意立庸廢賢 第3張

八王之亂後西晉元氣大傷,內遷的諸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時期中的短暫統一,所謂“曇花一現”。317年司馬睿在建康稱帝,改元建武,史稱東晉。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這種執政方針下,晉武帝於即位的十三個月後,便立刻以次子司馬衷爲太子——長子早逝,目的在於斷掉大臣們擁立齊王攸的年頭,進而阻止其政治勢力的膨脹。

基於同樣的考慮,當晉武帝發覺司馬衷的智力問題後,雖然一度想要更立太子,有意以楊皇后的第三子秦王司馬柬爲皇儲,但最終沒有付諸實施。

因爲一旦以“立賢不立長”的原則來立太子,而非嫡長子繼承製,那麼最終受惠的非常可能是齊王司馬攸,而非秦王司馬柬或其他皇子。畢竟論德才,司馬柬等根本不能與司馬攸相提並論。

就這樣,爲了保證帝位萬世一系,晉武帝不顧司馬衷智力不足的事實,匆匆確立了他的儲君地位,並一意孤行堅持不廢太子。最終,隨着司馬攸的死亡,這場立嗣鬥爭才告一段落。

然而,此時司馬衷的太子之位也無法廢除了,因爲已經騎虎難下。當初爲了保住司馬衷的太子位,晉武帝不惜與大臣合謀僞造太子智力正常的證據,甚至還故意製造傳位皇太孫的輿論。

於是縱有不甘、惶恐,晉武帝也只能默默吞下這苦果,寄希望於顧命大臣來保證帝國的正常運營。結局我們當然已然知曉:

公元290年,晉惠帝即位,一年後,八王之亂便爆發,皇后賈氏一手拉開了西晉滅亡的序幕。在晉武帝死後的第十七個年頭,西晉滅亡了。

如果泉下有知,晉武帝會追悔莫及嗎?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