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北京故宮“正大光明”牌匾後面究竟隱藏些什麼?

北京故宮“正大光明”牌匾後面究竟隱藏些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個王朝的延續體現爲皇位的傳承,而權力轉移的過程總是伴隨着勾心鬥角,刀光劍影。並非人性太過貪婪,而是封建社會的“人治”創造出了一個高度集中的權力奇點,將其囊括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在我國封建社會中,按照封建宗法制原則,皇位、爵位等等的傳承遵循實行相對公開的嫡長子繼承製,即所謂“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但嫡長子不一定是最有才能的兒子,嫡庶之間——甚至同母諸子間——往往會產生奪位之爭。慘烈如隋文帝者,他五個兒子皆是一母所出,最後也是無法避免互相殘殺的局面。

清代由於受滿洲舊俗影響,對於所謂“嫡庶”觀念和傳統的皇位繼承製度不甚了了,清朝(含後金)歷史上,前三代皇帝生前均未明確指定太子,立愛立少之舉更是常見。

康熙皇帝希望仿效中原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於康熙十四年(1675)下詔立嫡長子胤礽爲皇太子。康熙一朝胤礽兩立兩廢。最後老皇帝心灰意冷,終其殘生不言立儲,社會上仍傳言因爲“皇長孫(弘皙)頗賢”,皇上可能三立太子。

北京故宮“正大光明”牌匾後面究竟隱藏些什麼?

網絡配圖

康熙長壽而多子,過早地公開冊立太子,造成了康熙和太子、太子和諸皇子間的矛盾紛爭,矛盾甚至激化到不可調和的地步,號爲所謂“九龍奪嫡”,使皇權受到了威脅,政局也因此動盪不寧。

康熙五十一年(1712)第二次廢胤礽太子位後,皇帝再未公開建儲。這直接導致後來雍正的即位充滿疑雲。

無論歷史真相如何,雍正帝到底成了康熙一朝激烈的皇位爭奪戰中最後的勝利者。然而,這場同室操戈的爭奪戰,給新皇帝留下的教訓是深刻的。因此,雍正帝斷然廢棄了公開建儲制,實行祕密建儲。

漢文化深受儒學影響,對“身份等級”的理念情有獨鍾,對“長幼尊卑”劃分得十分清楚。因此,皇位更替時,“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多多少少都會產生一些作用,這樣,皇位傳承時鬥爭的激烈程度略有緩解。

到了清代,從太祖努爾哈赤道康熙,一百多餘年間,攻城略地,平藩戮亂,設署建制,勵農經商,無論軍機政務多麼繁忙,越演越烈的皇權鬥爭卻始終如影隨形。

無論是皇太極、還是順治,登位之出都引起了不小的混亂,而祕密立儲制度的創設就是爲了解決皇權鬥爭。

說起祕密立儲制度,似乎聽起來比較陌生,但是,如果提起正大光明匾後的密匣,似乎更爲聞名。祕密立儲制度由雍正皇帝首創,併爲後世沿用。雍正在繼位以前,就親身經歷了奪權鬥爭的洗禮,對諸位皇子之間險惡的政治鬥爭深有感觸。

繼位以後,雍正吸取了以往的教訓,創設了此制度。《雍正起居注》中記載了雍正於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十七日,在乾清宮西暖閣向總理事務王大臣、滿漢文務大臣、九卿頒佈的諭旨:“我聖祖皇帝……命朕纘承統緒,於去年十一月十三日,倉卒之間一言而定大計。

北京故宮“正大光明”牌匾後面究竟隱藏些什麼? 第2張

網絡配圖

聖祖之精神力量,默運於事先,貫注於事後,神聖睿哲高乎千古帝王之上,自主能持,若朕則豈能及此也……今朕諸子尚幼,建儲一事必須詳慎,此時安可舉行。然聖祖即將大事託付於朕,朕身爲宗社之主,不得不預爲之計。

今朕特將此事親寫密封藏於匣內,置之乾清宮正中世祖皇帝御書正大光明匾額之後……以備不虞。諸王大臣咸宜知之。或藏數十年亦未可定,爾諸王大臣等當各竭忠悃輔弼朕躬……(諸臣表示無異議後)留總理事務王大臣將密封錦匣收藏於正大光明匾額後……”

這份聖諭表示了,從此不再公開冊立皇太子,而是將皇太子的祕密諭旨一式兩份,一份由王大臣見證藏於匣內,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一份放在皇帝身邊。

等到皇帝駕崩以後,由御前大臣共同取下密匣,和皇帝祕藏在身邊的一份對照驗看,經覈實後當衆宣佈皇位的繼承人,承繼大統。

其實,祕密立儲的形式以前就曾出現過,根據《舊唐書》卷一百九十八《波斯傳》記載:“其王初嗣位,便密選子才堪承統者,書其名字,封而藏之。

王死後,大臣與王之羣子發封而視之,奉所書名者爲主焉。”可見,在清代以前,就曾有人採取過這種方式選擇儲君。

由於祕密立儲不會過早地宣佈皇位繼承人,也不是遵循“立嫡立長”的繼承製度,所以,只有是有心帝位的皇子,從理論上說都有機會。於是,皇子們會約束自己的行爲,力求博得父皇的歡心。

北京故宮“正大光明”牌匾後面究竟隱藏些什麼? 第3張

網絡配圖

同時,在沒有確立明確的競爭目標的情況下,不會形成龐大政治集團的結黨行爲。祕密立儲的方法雖然不能徹底消除統治階級內部的政治鬥爭,但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公開皇儲後的衆皇子展開的血腥鬥爭。

以及儲權對皇權的威脅,削弱了帝位之爭的激烈程度,使得皇權平穩過渡,也是以後的皇權鬥爭少了暴戾和殘酷,多了一些幽默和算計,總體來講溫和了許多。

自雍正確立祕密立儲制度之後,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均按照這一制度繼承皇位。但是,到了咸豐末期,由於咸豐只有一個兒子,所以使祕密立儲沒實際意義了。

而同治、光緒兩帝沒有子嗣,宣統還沒來得及親政,清王朝就徹底覆亡了,使得祕密立儲制度自然廢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