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清朝皇帝的傳位密函就在“正大光明“牌匾後 皇帝爲什麼不怕被偷換掉

清朝皇帝的傳位密函就在“正大光明“牌匾後 皇帝爲什麼不怕被偷換掉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清朝傳位密函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九子奪嫡實實在在的給康熙上了一課什麼叫手足相殘,於是爲了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自雍正開始便將皇位繼承人的名字藏在乾清宮的“正大光明“牌匾後,直到現任皇帝去世後,大臣在取出牌匾後的密函,將繼承人姓名昭告天下。

清朝皇帝的傳位密函就在“正大光明“牌匾後 皇帝爲什麼不怕被偷換掉

我想這時候很多操心的網友都會和我產生一個一樣的疑問:古代又沒有攝像頭,把那麼重要的東西藏在這種公之於衆的地方,不怕被偷換嗎?

您別說,還真不怕。

我們一直說,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敦煌莫高窟、秦始皇兵馬俑、萬里長城、紫禁城,這一座座堪稱奇蹟的建築,就足以說明古人一點都不笨。那麼像這種藏密函的小事情,當然不在話下了。

首先,大家可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穿着夜行衣在紫禁城的紅牆黃瓦上飛檐走壁,偷取個密函那不是小事一樁?其實大俠都是藝術形象,嗖一下飛上牆的男人真的只存在於電影中,所以完全不必顧慮什麼大俠現身。

清朝皇帝的傳位密函就在“正大光明“牌匾後 皇帝爲什麼不怕被偷換掉 第2張

其次便是大臣、嬪妃、御醫御廚衆人,有沒有機會偷換密函呢?

沒有!因爲大臣、嬪妃、皇親國戚都是皇室重點權衡、防範的對象,大臣進宮有太監跟着,皇宮不是他想去哪就去哪。至於嬪妃,是防止爭權奪位的重點關注對象,但是她們身嬌肉貴的基本不可能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那20米高的牌匾可不是鬧着玩的。皇親國戚更不用說,皇子們14歲時便會結婚出宮,另立府邸,沒有召見不能進宮,甚至不能進京。

清朝皇帝的傳位密函就在“正大光明“牌匾後 皇帝爲什麼不怕被偷換掉 第3張

那麼剩下的就是太監、侍衛、侍女了。侍衛負責守在宮中的各個崗位,按時按點定位上下班,沒有特殊情況任何一個宮殿他們都不能進去,更別說防守嚴密的乾清宮了,如果出現一個走進乾清宮的侍衛,那相當於自投羅網。侍女在清朝皇宮又比較少,皇帝又由太監伺候,侍女們除了在後宮伺候嬪妃之外,就是幹苦力活,洗衣洗菜,做衣服做飯。

這樣說下來,最有機會走到正大光明牌匾下的只有太監了。可清朝呢又是一個對太監管理十分精密的朝代,借鑑明朝的宦官當政,清朝關於太監的規矩極多:首先等級森嚴、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一級管一級相互監管,是沒有機會獨自跑到乾清宮的。

清朝皇帝的傳位密函就在“正大光明“牌匾後 皇帝爲什麼不怕被偷換掉 第4張

最後要考慮的便是,某個倒黴的皇帝真的被自己的侍衛宮女太監妃子聯合起來欺騙,共同協作偷換了密函。

這麼多人一起偷換還是有機率成功的哈,但是皇帝之所以能當皇帝,首先就得想得夠周全。今天我們籤合同還要一式兩份呢,皇帝傳皇位的大事更不會隨意到只寫一份啦。皇帝會藏在牌匾後面一份,然後自己保管一份,到時候宣佈繼承人時,會將兩份對照確認無誤後才宣佈。

僞造密旨也是一件成功率幾乎爲零的事,從聖旨的材質到所用的筆墨,還有最重要的字跡與印章,想要做到一模一樣猶如登天。

我想,在“正大光明”牌匾後面放密旨,很大一部分是爲了昭告天下繼承人已經選好,就不要白費功夫互相傷害,老老實實上班工作吧。

清朝皇帝的傳位密函就在“正大光明“牌匾後 皇帝爲什麼不怕被偷換掉 第5張

當然了大家也都知道,這套靠譜的祕密立儲制度最後也就雍正自己用到了點兒上。乾隆當了太上皇用不到密函,嘉慶死得突然密函沒找到,道光的繼承人只能二選一,還是一個母親養大的根本不會發生奪嫡事件,咸豐呢就一個兒子沒有祕密立儲的機會,剩下幾十年又是慈禧她自己在折騰,這麼個好制度到最後也沒能物盡其用,可惜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