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北京離遊牧民族那麼近 北京爲何能成爲五朝帝都

古代北京離遊牧民族那麼近 北京爲何能成爲五朝帝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五朝帝都北京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北京地處華北平原,古代時期北部靠近蒙古,東部靠近女真等遊獵民族,而且周圍看似無險可守,爲何總能成爲古時候的朝代都城呢,比如遊獵民族出身的遼國、金國,還有後來大一統的元朝、明朝和清朝都是將北京作爲首都。

古代北京離遊牧民族那麼近 北京爲何能成爲五朝帝都

凡事都講究個透過現象看本質,北京地處平原不假,但是把整個的戰略眼光繼續放大便會發現。北京的北部是一條東起山海關,西到張家口的全長420公里的燕山;西邊是作爲黃土高原東部分界線的,400餘公里長的太行山脈;南邊是流經山東的黃河;而東邊又是渤海灣。

正所謂是範鎮之的《幽州賦》中寫的:

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沃壤千里,甲於天下。帝王之都,天府之國。

1、東部防禦線

北京東部最重要的防禦線就是素有“天下第一關”之稱的依山襟海的山海關。比如明朝末年時期,袁崇煥以山海關作爲依託,打造起的關寧錦防線,屢次大破女真軍隊,逼得皇太極不得不從蒙古繞路,即使明朝滅亡之時,東邊的山海關依然是牢不可破。

古代北京離遊牧民族那麼近 北京爲何能成爲五朝帝都 第2張

2、北京西部太行山防禦線

(1)、軍都陘(xíng)

太行山共有八陘,軍都陘又名軍都山,位列其中之一,其中居庸關就是軍都陘中一個關口。居庸關自不必多說,像是天下九塞或者京西四大名關都是對其最好的描述。居庸關位於北京昌平區內,始於秦始皇時期,現存的居庸關關城則是由明代的徐達負責監督修建。

(2)、飛狐陘和蒲陰陘

此二者皆是太行八陘之一,其中飛狐陘又名飛狐口,位於河北的淶源縣和蔚縣之間,可以起到同時扼守華北平原、黃土高原東部的山西高原和蒙古草原的作用。蒲陰陘起源於河北易縣,並與飛狐陘二者相連,一旦此地被攻克,則京城危矣。

古代北京離遊牧民族那麼近 北京爲何能成爲五朝帝都 第3張

比如當年的蒙古大軍南征金國,就是因爲在居庸關遇到了麻煩,於是改路進取飛狐陘,最終當時作爲金國都城的中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就陷落了。還有後來發生在明代的土木堡之變中,瓦剌部落一度挾持了明英宗朱祁鎮,面對直抵京城的瓦剌軍隊,兵部尚書于謙就是憑藉蒲陰陘上的紫荊關成功守衛京師。

古代北京離遊牧民族那麼近 北京爲何能成爲五朝帝都 第4張

3、西部縱深

因爲北京的西北部位置向來就是北方遊牧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所以除了憑藉天險的自然防禦縱深外,又特意修建了宣府長城、大同長城,和從黃河進入山西之後的偏關,到居庸關之間的“內”長城。其用意則是除了防止遊牧民族的大規模正面入侵外,還有效地預防了小股部隊從北部繞行的潛在威脅。

古代北京離遊牧民族那麼近 北京爲何能成爲五朝帝都 第5張

4、北京南部防禦線

因爲遊牧民族都是位於北方草原,所以南邊歷來都不是防禦的重點,而且南部又是遍佈河網,也不適合騎兵的大規模衝鋒。另外一點就是,縱觀中國古代歷史,除了朱元璋以外,沒有一個人是能從南邊起家,然後再平定天下的。

5、北京北部防禦線

北邊就不用多說了,就是一條始建於戰國時期、後來又在秦始皇的主持下重新修建,並在後代逐漸完善的長城。

古代北京離遊牧民族那麼近 北京爲何能成爲五朝帝都 第6張

6、北京海上防禦線

說了東西南北的四條陸上防禦線後,可能還有人會說,萬一有人從渤海登陸有怎麼辦呢?這就要說起海路防禦要塞——大沽口了。

古代北京離遊牧民族那麼近 北京爲何能成爲五朝帝都 第7張

大沽口位於海河入海口的位置,當年英法聯軍就是在攻下了新河和塘沽等地後,接着再對大沽口南側的清軍守兵形成夾擊之勢。失去了大沽口這座海上防禦要塞後,也就意味着京津地區的門戶被徹底打開。

所以說,北京正是有了這些天然形成的和人工修建的關口或者要塞所保衛,而且憑藉自己優勢“南壓中原”的地理位置,才一直備受青睞,成爲五朝古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