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書生趕考真的會住破廟嗎 朝廷對考生有特殊照顧嗎

古代書生趕考真的會住破廟嗎 朝廷對考生有特殊照顧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古代書生趕考,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我們看古典小說戲曲,常有書生趕考的橋段。

書生麼,一般是不禁風雨的文弱樣子,還透着一股窮酸勁。進京趕考途中,要麼高牆邊偶遇個富家小姐,要麼破廟裏遇着個仙女小倩。

不過疑問是:按古代科舉分級,有資格上京趕考的,至少是個舉人——當年范進通過鄉試中舉,高興得都瘋了——中舉,意味着出官入仕。

那麼上京時,還會有“窮書生”住破廟的可能嗎?

古代書生趕考真的會住破廟嗎 朝廷對考生有特殊照顧嗎

我們往下看。

以明清爲例,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多在八月,發榜在九月。而進京會試,是在鄉試次年(殿試則是在會試後一個月),考期多在二、三月。

從9月中舉到次年2月進京會試,只有幾個月的時間,身份雖然不同,巴結的人也多,但馬上脫貧致富的可能性還不大。

而況,舉人不能馬上當官,他得等機會,可能幾年過去,也沒能獲得理想的官職。

更何況,舉人出身只能做些小官,還多在偏僻地區,而進士出身的人則有可能在皇帝身邊,出將入相。

也就意味着,但凡一個人中了舉,誰都樂意過幾個月上京拼一把的。

除非經濟確實不行,只能先做官賺錢再去考試的。清朝的畢沅就是如此,而且還中了狀元。但這情況並不多見。

至此我們判定,進京趕考的主角依然是窮書生——這樣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第二個疑問,爲何遇見小倩?

古代書生趕考真的會住破廟嗎 朝廷對考生有特殊照顧嗎 第2張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古代沒有飛機高鐵,沒有汽車大巴,路途也不似當前這麼通達,除非京城及周邊人士,不然,上京趕考都是山也迢迢、水也迢迢。

看看從唐至清的都城:唐朝爲長安(今陝西西安)、洛陽;北宋開封,南宋杭州;元朝北京;明朝南京和北京;清朝北京。

再看書生的狀態:十年寒窗,極少鍛鍊,身子骨不會很結實。家境好一點的,過水乘船、旱路騎馬,但旅途的勞頓和風險卻是一定的。

道光二年(1822年),昆明舉人尹尚廉上京城會試,走到距京城不遠的河北安平縣時,想坐船走捷徑,沒想到船翻了,一位飽讀詩書的舉人就此溺死他鄉。

窮人則更不容易,或徒步,或沿路“搭車”,沒有書童陪伴,沒有足夠的金錢,山野之間,隨時有野獸、毒蟲、毒蛇的攻擊,或淋個雨感冒咳嗽,在醫療條件不發達、交通不便利的古代,這些,都能置人於死地。

至此我們判定,跋涉在山水之間,確實有住破廟,有奇遇的可能。至於說遇見仙女小倩,我們知道,那只是個故事。

第三個疑問,朝廷對考生沒有特殊照顧嗎?

古代書生趕考真的會住破廟嗎 朝廷對考生有特殊照顧嗎 第3張

有的,但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像個貼身小祕書一路護航。

經濟方面,歷朝歷代都對讀書人制定了相應的資助政策,送盤纏或車馬接送。

清順治八年規定:舉人蔘加京城會試,各省布政使給予盤纏:“安徽二十兩,江西、湖北皆十七兩,福建十五兩,湖南十四兩,廣西十二兩,浙江、河南皆十兩,山西七兩,陝西六兩,甘肅、江蘇皆五兩,直隸、四川皆四兩,山東一兩,廣東二十兩,惟瓊州府增十兩,每名三十兩。”

另外的資助就來自於地方鄉紳、家族,以及當地書院。

安全方面,典籍中很少出現士子遭遇強盜、土匪的記錄,原因之一就是,考生的錢財書籍若被打劫損壞,當地必須嚴查,不然官員都可能受懲罰。風氣一嚴,土匪也不想去搶了。況且,大家都知道,書生的錢財有限。

另外還有些不成文的規定:如舉子赴京會試,在所乘車或船的前面,會挑出一面黃旗,上書“奉旨會試”四字,這個招牌一亮,沿途的土匪或官員,該避讓的、該優待的,都自有主張了。

儘管如此,跋山涉水、翻山越嶺之間,故事和意外都是避免不了的。

古代書生趕考真的會住破廟嗎 朝廷對考生有特殊照顧嗎 第4張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