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北宋就沒有想過發展騎兵嗎 戰馬數量爲什麼比唐朝還少

北宋就沒有想過發展騎兵嗎 戰馬數量爲什麼比唐朝還少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北宋騎兵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北宋和西夏、遼國作戰一直失利的原因就在於,北宋軍隊的騎兵實在是不堪一擊,騎兵無法在野戰上和敵人抗衡。因而讓悲觀的北宋君臣不得已採取“以步抗騎”的下策來對抗敵人。但步兵在沒有火器的情況下,焉能與騎兵相抗衡,故而導致北宋在對外戰爭中一直是屢戰屢敗。而且更讓人玩味的是,爲何錢多得花不出去的北宋,不學漢朝一樣,韜光養晦,發展騎兵部隊。

北宋就沒有想過發展騎兵嗎 戰馬數量爲什麼比唐朝還少

漢朝騎兵部隊

其實,宋朝不是沒想過的發展騎兵,而是宋朝是在是缺乏發展騎兵的先天和後天條件。

缺乏產馬地

河朔(河套平原)、河西隴右(祁連山沿線)、在古代的時候一直是中原王朝的主要產馬之地。在唐高宗李治的時候全國有馬匹76萬匹匹多產自這兩地,在唐玄宗天寶年間,僅隴右一地的養馬場就達到了32萬匹。《新唐書·兵制》記載

“(天寶十三載,隴右羣牧都使奏:馬牛駝羊總六十萬五千六百,而馬三十二萬五千七百。”

但從安史之亂開始,中原的馬匹保有量就一直呈現下滑趨勢。五代時期石敬瑭爲了當後晉皇帝,將幽雲十六州讓給了一直想入主中原的契丹人後,北宋不僅失去北方幽燕地區重要的防禦屏障,更重要的是幽燕附近的可以養馬的河朔之地也被契丹人佔領。這讓本就不富裕的北宋養馬地無疑是雪上加霜。加上從唐朝後期就已經被吐蕃等佔領的河西走廊和隴右、青唐諸地,北宋已經徹底失去唐朝時期中原邊境的兩大養馬之地。

北宋就沒有想過發展騎兵嗎 戰馬數量爲什麼比唐朝還少 第2張

幽雲十六州地圖

失去養馬地,但太祖和太宗又要發展騎兵,怎麼辦?

優質養馬場沒有,只能退而求其次在中原地區設置養馬場,在全國各地一共成立了81個御馬監,旨在通過這些地區執行培育戰馬,不過相對於北方的廣袤的草場。在農耕區和城郊邊關培育的戰馬,在質量上很難滿足作戰區需求的。以宋神宗時期河北的馬監來說,每年新增出馬匹1600匹,但卻只有240匹可以供騎兵使用,戰馬的使用成材率才15%。

北宋就沒有想過發展騎兵嗎 戰馬數量爲什麼比唐朝還少 第3張

北宋和南宋的馬監數量

而除了養馬之外,北宋自己通過互市從境外購買馬匹。在宋太宗年間,因爲經常要和遼國作戰,因此在邊境一口氣開了33個買馬場,河東開了麟州、府州等7個,在河西和陝西靠近吐蕃和党項邊境也開了19個買馬場。藉助市馬這個政策,大概每一年能從邊境買到馬匹5000匹。

不過無論北宋是自己養馬還是在邊境買馬,效果都微乎其微,一方面養馬的成材率低,而且數量少,買馬雖然時間短、數量多(宋朝有錢),但仍經不起連年和遼國的征戰,而且太宗後期和吐蕃党項關係惡劣,這幾處馬場都逐漸關閉。因而造成北宋極度缺乏馬匹來源。

北宋就沒有想過發展騎兵嗎 戰馬數量爲什麼比唐朝還少 第4張

西夏的鐵鷂子騎兵

戰馬數量和質量不足

除了戰馬來源少之外,北宋的戰馬數量也是制約其騎兵發展的一個因素,與前任唐朝動輒50-70萬匹的馬匹數來說,北宋可謂是王小二過年。北宋馬匹最高保有量纔不過20萬匹,僅爲唐朝的1/3。而且大多數也是開國年間太宗通過收編和馬市購買而來。經過和遼國的長時間作戰以及西夏關係的惡劣,到了宋神宗年間,北宋馬匹的保有量已經下降到了15萬匹,到了北宋徽宗年間已經變成了3萬匹,宋朝軍隊的馬匹配騎兵的裝配率來說,僅僅夠裝幾千騎兵。

北宋就沒有想過發展騎兵嗎 戰馬數量爲什麼比唐朝還少 第5張

宋初精銳的大宋騎兵

而且因爲戰馬的不足,這些馬匹只能夠優先裝備非西北前線的西軍用於對西夏作戰。但缺少馬匹的宋軍,仍然在野戰的時候不得不依靠步兵方陣去抗衡西夏的鐵鷂子(重裝騎兵)。兵力多還好,一旦宋軍出現潰散,西夏騎兵則從後面掩殺而至。在宋神宗五路大軍伐夏的時候,因爲後勤和天氣問題出不得不退兵,在後退的過程中失去秩序的宋軍,很快被地從後面追趕過來的西夏騎兵分割成數塊一一殲滅。

除了馬匹數量缺少之外,宋軍馬匹質量也是相當堪憂,在當時用來當騎兵戰馬最好的西夏到中亞的西域馬(汗血寶馬就是其中一種),不過這些馬匹都被西夏和回鶻控制,西夏和北宋關係惡劣之後,西域馬就和北宋絕緣了。次一點的是遼國的蒙古馬,這些馬個頭小,但耐力好,不過遼國不差錢,雖然大家表面上稱兄道弟,但每次互市都是隻賣牛羊,馬匹嚴禁出口。第三則是北宋河北和山西的中原馬,這些馬匹在唐朝時候和突厥進行配種,綜合指數一般。到了北宋末期以後,爲了補償戰馬的不足,很多福建的矮種馬、四川和雲南的滇馬也紛紛加入北宋騎兵中,這些馬耐力差被當成下等馬,平時用於聯絡和運輸貨物,這樣的馬根本就無法在戰場上和遼國、西夏戰馬相抗衡。

北宋就沒有想過發展騎兵嗎 戰馬數量爲什麼比唐朝還少 第6張

西域馬

訓練體系差

北宋軍隊訓練差在古代是出了名的,這一點用在王牌的騎兵部隊身上也很合適,不過倒不是說北宋對騎兵缺乏管理或者是軍隊貪墨成風,相反皇帝還很注重騎兵隊伍的建設,即便是昏庸的宋徽宗也是如此。而造成北宋騎兵訓練差主要還是太缺馬了。

隔壁契丹的精銳騎兵,每人配上三匹馬,弓箭4把,可以說武裝到了牙齒,而且無論是在生活娛樂中都是與馬術和騎射息息相關。相反對於北宋的騎兵來說,日子就很難過了,由於戰馬嚴重不足,騎兵上馬率在邊境還能保持80%左右,而到了中原腹地這個比例則是下降到了10%左右,經常是幾個人搶一匹戰馬,根本就沒能和馬匹之間培養默契。而且頻繁更換騎手,讓他們很難系統的訓練,從而導致騎兵的訓練水平是越來越糟。

北宋的地理位置也是騎兵訓練差的一個因素之一,因爲北宋偏居南方,缺乏開闊的地方讓騎兵演練奔襲、或者軍陣,因此除了在西北和西夏作戰的西軍騎兵外,河北的禁軍騎兵和南方的少量騎兵,在訓練水平和遼國、西夏騎兵仍有不小的差距。

北宋就沒有想過發展騎兵嗎 戰馬數量爲什麼比唐朝還少 第7張

遼國貴族壁畫中的馬匹

戰馬太費錢

宋朝的馬匹培養率較低的,一匹戰馬要能上戰場需要三到四歲以上,對於騎兵的投入不僅僅是馬匹,更包括後勤草料、平時的看護和管理需要安排專門的飼養者和獸醫貼身飼養。特別是針對馬匹的疾病問題的最讓人頭疼,而遼國的蒙古馬確實以抗疲勞和疾病著稱。草料支出則是戰馬的一個大頭,因爲缺乏草場,北宋養馬多以糧食和豆類爲主,所耗錢財衆多。而且爲了養馬很多官員都將良田改成馬場,造成了百姓的負擔和國庫稅收減少。在熙寧年間,就有官員提出“馬監草地四萬八千餘頃,今以五萬馬爲率,一馬佔地五十畝,大名、廣平四監餘田無幾,宜且仍舊。而原武、單鎮、洛陽、沙苑、淇水、安陽、東平等監,餘良田萬七千頃,可賦民以收芻粟。"

由此可見中原養馬的成本太高,這個因素也是制約北宋進一步拓展馬政的因素。

北宋就沒有想過發展騎兵嗎 戰馬數量爲什麼比唐朝還少 第8張

梁山好漢中的皇甫端也是軍馬獸醫出身

雨田君說

漢唐的騎兵之所以能打服周邊的政權,除了綜合國力之外,還有河西等養馬地,爲其提供源源不斷的戰馬資源,但由於北宋先天失去了河朔和西北等養馬地,造成其騎兵發展先天畸形,在對遼國和金國的作戰中節節敗北。北宋國君們雖然想方設法通過馬政和購買國外的馬匹來武裝騎兵,但還是收效甚微,不得已轉變戰略思想,從正面對抗變成了整體防禦態勢,部隊發展也從側重騎兵變成了,加強步兵建設,甚至提出了“以步抗騎”的作戰思想。

不過因爲“冗兵”現象的存在,宋軍戰鬥力是逐年下滑,雖然人數不斷上升,但質量卻很差,北宋騎兵在後期也逐漸淪爲擺設。而長期守勢的北宋也最終在金國騎兵的鐵蹄之下一潰千里。

參考文獻

《宋朝騎兵的戰馬》夏亞非

《略論北宋馬政對國防軍政之影響》何平立

《續資治通鑑》《宋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