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宋朝騎兵數量爲什麼是那麼少?是因爲沒有收復幽雲十六州嗎

宋朝騎兵數量爲什麼是那麼少?是因爲沒有收復幽雲十六州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宋朝騎兵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南宋的正規軍主要是禁軍和各地的屯駐大軍,這是南宋與金、蒙(元)對峙的主要軍事力量。從殿、步兩司的總兵力來看,南宋在臨安附近的駐軍近十萬人,騎兵大致爲一萬。長江下游防區集中在建康和鎮江的總兵力超過十二萬,騎兵編額約一萬六千(建康都統司軍及馬司軍爲九千七百,鎮江軍五千,池州軍一千五百),大部分駐防在建康府及其附近地區。長江中游三支大軍所擁有的騎兵數量爲一萬四千上下。川陝軍隊中騎兵數量基本保持在一萬三千以內。南宋騎兵總計爲五萬三千左右,騎兵數量並不多。

宋朝騎兵數量爲什麼是那麼少?是因爲沒有收復幽雲十六州嗎

從地理和防禦地區來看,建康府和鎮江府的長江下游沿江地區集中了殿前司、馬軍司、建康都統司和鎮江都統司的騎兵,騎兵數量在兩萬到三萬之間,江州、池州各有一千多,荊襄防區一萬,川陝地區一萬多。可以明顯看出,長江下游和臨安附近聚集了大量的軍隊和騎兵,其數量遠遠超過荊襄地區與川陝地區的騎兵和軍隊數量。

由此可以看出,南宋正規軍中的騎兵總體數量比北宋大爲下降,騎兵兵員的選拔標準是“年四十以下,長七八尺,材必健疾,力邁倫等,能馳騎而善射,前後左右,周旋進退,超越溝塹,馳上陵,逾險阻,絕大澤,涉名水,敢犯強敵,亂大衆者”。騎兵兵員的選拔標準非常嚴格,對兵員的年齡、身高、體力和武技等都有所要求。

但上述記載只是理論上的標準,在實際執行中,卻難以遵行。因此,宋軍常常出現缺少騎兵的現象。景德三年(1006),宋真宗對王欽若說:“馬步諸軍,累經簡閱,闊額漸多。”治平四年(1067),有人說:“軍士闊額多而將校衆。”士兵缺額越來越多,而軍官卻越來越多。到了宋神宗時期,這種缺額現象更加嚴重:“承平既久,額存而兵闊,馬一營或止數十騎,兵一營或不滿一二百。”士兵經揀選升爲上軍或者死亡逃跑後不能立即補充,但原有指揮的數目不變,將校仍按原有編制遷補,糧銅也按滿員人數供給,軍政腐敗,士兵少而軍官多,而且軍官的俸祿是士兵的十倍,國家耗費了大量金錢,但騎兵的戰鬥力仍然比較弱。

宋朝騎兵數量爲什麼是那麼少?是因爲沒有收復幽雲十六州嗎 第2張

元裕三年,樞密院說:“延、環慶路騎兵闊少。”政和八年(1118),樞密院說道:“臨陣之際,惟藉騎兵禦敵……今諸將闊少騎兵,深恐緩急,步卒難以倚仗。”缺少騎兵,不能主動進攻,使得宋朝面對少數民族騎兵進攻時,常陷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熙寧二年(1069),宋神宗“始議並廢”,“陝西馬步軍營三百二十七,併爲二百七十,馬軍額以三百人,步軍以四百人。其後凡撥並者,馬步軍營五百四十五併爲三百五十五”。又如“龍衛、拱聖、曉騎、武騎、寧朔、神騎舊百三十一指揮使”,這些都是騎兵的番號,“後省五十指揮”鬥。對於缺馬的騎兵也進行調整裁併,如“馬軍無馬,願補填步人者,稍與補充近上衣糧優處軍分;其有馬者,即與團並足成指揮”。又如“闊馬者填虎翼,有馬者填雲騎”,虎翼是步兵的番號,雲騎是騎兵的番號。

宋朝騎兵數量爲什麼是那麼少?是因爲沒有收復幽雲十六州嗎 第3張

經過這樣合併之後,騎兵隊伍中的缺馬和士兵缺額情況有一定好轉,但僅僅到了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樞密院就說:“騎軍諸營、諸班直以年勞升至軍使者甚衆,無闊可補。”所以實際上的情況仍然是軍官多,以至於“無闊可補”,根本原因還是軍政的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