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人口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明朝有指定了哪些政策

古代人口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明朝有指定了哪些政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古人人口問題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每個朝代的人口政策都是當朝政府需要慎重選擇的關鍵,實施合理的人口政策能夠促進國家發展和保持社會穩定,明朝作爲封建王朝後期相對鼎盛的朝代,它的人口政策時至今日也是研究和參考的重要對象,也同時帶有初期嚴格管理、中期完善、後期冗雜混亂、管理失敗的特點。下面將詳細介紹和解析明代人口政策。

從明初的養民到中後期的嚴格管理,明代人口政策逐漸完善

1.明初制定養民政策,寬賦和撫卹並重,爲整頓打下基礎

元末戰爭頻發,百姓遭受磨難,所以朱元璋在打下江山後推行不殺戮政策,休養生息至洪武三年,這段時期也是朱元璋人口政策的萌芽發展初期。朱元璋出身平凡,深受元末社會動盪、戰亂帶來的顛沛流離之苦,所以初建大明時,朱元璋採取以“保護和安撫”爲基本思想的人口政策,安民養民。

古代人口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明朝有指定了哪些政策

朱元璋

首先是鼓勵百姓墾荒,輕薄賦。土地是百姓和國家的安身立命之本,元末戰亂,百姓流離失所,土地荒蕪,國家生產、稅收艱難。正所謂“善政在於養民,養民在於寬賦”,洪武元年,明太祖下詔“還鄉百姓三年”、,並親自核實田畝、改革徵役方法,目的就是他對部下官員說的那樣:“安緝人民,勸課農桑。”

其次,整理戶籍,撫卹孤貧。洪武元年初,明太祖朱元璋就頒佈法令,“凡軍、民、醫、陰陽諸色戶,許各以原報抄籍爲定,不得妄行變亂,違者治罪”,這樣整頓戶籍之後,可以極大方便官府管理民衆,徵派徭役、管理治安、穩定社會秩序,同時也能瞭解民衆家庭狀況,按需發放撫卹物資和財物。

古代人口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明朝有指定了哪些政策 第2張

而從洪武三年開始,朱元璋的人口政策就進入發展和定型時期。經過三年左右的政策實施和參考實際效果後,明太祖朱元璋改變原有人口政策,整體往“管理、調整、增加及優恤”上靠攏。在以初期休養生息政策爲基礎之上增加管理人口、調整人口布局和增加勞動力等有關的政策,並且在位期間不斷完善和修訂。

朱元璋能夠率先做出制定符合明朝發展的人口政策的表率並確切的實施下去,這對整個明朝的政治、經濟和未來人口政策發展都影響頗深,甚至可以說爲大明兩百多年的歷史打下根基。

2.中後期的賦役黃冊和裏甲制度,促進人口政策發展完善

黃冊和裏甲制度其實是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四年在湖貼制度基礎上完善編制出來的,此法以戶定裏,既對每戶人家進行有效的登記在案,又同時管理基層社會,把人口統計、徵收賦役與治理基層社會結合起來,進一步完善和強化封建王朝對於人口的管理。

古代人口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明朝有指定了哪些政策 第3張

加強人口管理

洪武十四年首次推行黃冊制度,在造冊過程中,“嚴格規定由裏到州縣再到府最後送至布政司”,嚴密的審查和制冊程序,保證明朝政府有效掌握了全國各地人口、土地等經濟狀況;其次,爲了保證中央集權、皇權鞏固和削弱地方地主和鄉紳實力,開國皇帝朱元璋同時推行裏甲制度規範地方社會的權利結構,讓制定的人口政策能夠儘可能的覆蓋全國,保證百姓在人口政策的福利下能夠盡心盡力服務於大明帝國。

在黃冊和裏甲制度的加持下,明朝中後期人口政策在明太祖初期打下的基礎人口政策上不斷鞏固和完善。像政府有組織、有目的地遷徙百姓,讓全國發展均衡而不會造成固定模式的經濟發展狀況,比如說在洪武、永樂年間有名的“山西大槐樹遷徙”。讓富紳遷徙至京城附近加強管理,讓人口較多的山西民遷徙至原來受戰亂影響大、土地荒蕪的河南、河北等地,達到各地人口相、生產、經濟發展相對平衡。

古代人口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明朝有指定了哪些政策 第4張

其次就是鼓勵生育,增加勞動力。明太祖下令,“凡庶人娶婦,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並聽婚娶。”他積極鼓勵早婚和生育,解放奴隸,嚴格管理出家僧人數量,最大程度地增加勞動力,這就爲明代經濟恢復和中後期發展提供有力條件。

體系逐漸完備的明代人口政策,促進明代社會經濟和政治的發展

1.勞動人口和人地資源的調整,促進了明代社會經濟恢復和發展

上文就談到,明太祖採取過組織百姓遷徙,這裏就進行詳細的分析這種人口政策的益處。除了對原本元朝降民和邊疆地區百姓的移民,最主要的、規模較大的人口遷徙還是中原地區的人口遷徙。

古代人口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明朝有指定了哪些政策 第5張

組織人口遷徙

第一種是對富民的遷徙。從洪武元年開始,一直到洪武末年,明太祖朱元璋都沒有暫停過對富民遷徙的動作。洪武十四年,“徙江南富民十四萬田濠州,以善長經理之。”洪武二十四年,“徙天下富民至者凡五千三百戶”。

朱元璋這樣做原因有二:第一,這些富紳地主在當地有非常大的權勢和影響力,他們有財力,有權勢,更有甚至擁有私人武裝力量,這就極大地威脅了中央集權和皇權至上的地位,明太祖吸取前朝教訓,要打壓把這些豪族地主,便強制他們移民遷徙、集聚在京城附近,方便管理和監管;第二,利用這些富紳遷徙帶過來的資源,發展京城周圍的經濟,滿足鞏固政權的需要。

第二種是將地狹人稠地區卻沒有田地耕種的百姓遷移到有田可耕、地廣人稀的地區。元末戰爭,中原一帶受到影響最大,百姓或流離失所,逃向別處,或是死於戰亂,所以河北、河南一帶人口凋零、土地荒蕪,而山西一帶受到影響較小,人口較多且地狹人稠,明太祖朱元璋根據黃冊和裏甲登記出來的數據,便下令將部分山西百姓有組織、政府式的遷徙到河南河北以及淮河地區一帶。

古代人口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明朝有指定了哪些政策 第6張

除了山西地區的百姓,朱元璋認爲商業發展的江浙地區商人太多,不利於全國農業發展,便將一部分江浙地區的百姓也遷徙到地廣人稀地區進行開墾耕種。對於這種強制式的遷徙,明太祖朱元璋也知道百姓的難處,便給予銀鈔以購置農具,免除賦役等優惠政策,彌補百姓流轉千里的損失。

就像資料記載那樣:“令自便置屯耕種,免其賦役三年,仍戶給鈔二十錠,以備農具。”而這種遷徙雖然會在某種程度上造成百姓心有怨氣,但是帶來的實際效果卻足以彌補,“今歲豐足,民受其利”。

遷徙後的百姓獲得土地後,生活質量還是有提升的,也促進原來受戰亂影響,經濟發展停滯的地區農業發展、生產恢復。

古代人口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明朝有指定了哪些政策 第7張

2.嚴格有效的人口管理,促進明代百姓生產穩定和秩序穩定

明太祖朱元璋的人口政策不僅僅只是對百姓進行戶籍編制、遷徙移民這麼簡單,除上述行動,他還做出了與現今人口政策類似的舉措,便是嚴格管理人口,增加有效勞動力和提高人口素質。

首先是鼓勵生育,增加勞動力。爲了增值人口,明代採取鼓勵早婚的政策。男子十六,女子十四便可以結婚生子,更有甚者,據《古今圖書集成·閨媛典》記載,明代女子的初婚年齡最早是十三歲。且爲了避免出現大齡女子,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六年時就下令,“,女冠自今年四十以上者聽,未及者不許,著爲令”。並且,朱元璋還體恤積極生育的家庭,賜予錢財和糧食、乳孃等緩解他們的生活壓力。

同時爲了增加勞動力,朱元璋還下令釋放奴隸,嚴格限制僧道人數。洪武五年,朱元璋下令“諸遭亂爲人奴隸者,復爲民。”同時也明文規定,地主不可以養奴隸。同年,爲了減少僧人、道人過多導致消耗國庫大量的財力、物力和民力,朱元璋下令加強對僧人的管理,甚至專設考覈,避免隨意落髮爲僧的行爲發生。

古代人口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明朝有指定了哪些政策 第8張

其次,就是優恤高齡老人,提高人口素質。洪武八年,明太祖頒佈優恤高年的政策:減免差役、存問、賜物和賜爵位等,並且對德高望重的老人加以重用,讓他們在當地成爲一個繼承、發揚中華優秀的敬老尊老的傳統,教化百姓,醇化風俗,維持社會秩序,提高百姓的道德文化修養和素質。不過,這種利用年高有德之人在鄉里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賦予其一定職位,以協助政府管理基層社會,教化風俗也是爲了鞏固明王朝的統治。

還有,便是,賑災恤孤,減少人口損耗。一方面是在“增”上做功夫,另一方面則是在“減”上花心思。明太祖專門設立藥館、義冢,建立和擴建養濟院,爲一些貧困無依、孤獨之人提供屋舍衣食,幫助和保障百姓的生活。除此之外,爲減輕災荒對人口和經濟的破壞,朱元璋還積極實施荒政。面對難以抗爭的自然災害,明政府僅在洪武二十三年就賑災20多次,花費白銀約10億兩。

古代人口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明朝有指定了哪些政策 第9張

優恤高齡老人

明太祖專門設置救災機構,建立和完善救災機制,提高政府資金利用率同時保證百姓得到相應的補償,且用法律條文強制性保障這種權利。《大明律》、《大誥》》有規定:“災荒不奏杖八十”、“貪要贓私,不問,處以死罪”,在政府積極應對同時,教導百姓興修水利、開闢荒野,做到國家和民衆共同努力應對。

封建社會背景下,人口政策的執行不力給明代帶來隱患

1.黃冊制度弊端凸顯,造成賦役嚴重不平衡和百姓的流離失所

明太祖朱元璋的人口政策經過初期的萌芽發展,在經過幾十年的完善和改革,可以說爲後來明代整個人口政策都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隨着明太祖駕崩和時間流逝,他留給後代的人口政策也隨之效果越來越差。

古代人口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明朝有指定了哪些政策 第10張

前文談過的黃冊和裏甲制度在朱元璋在位時或者說政策實施前期,還是執行得當、有力的,但是這種理想化的制度設計很難長期維持下去,特別是到了明代中後期,人口數量劇增,遷徙率非常高的情況下,黃冊和裏甲制度的弊端和劣勢就顯現出來。

其一,就是裏甲之間賦役負擔越來越不均衡,本來裏甲制度規定下各甲、各里之間承擔的役是差不多的,可是明代中後期商品經濟發展,有些人富裕有些人貧窮,經濟狀況不同的情況下就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的狀態。

其二,就是戶口所在和土地之間分離嚴重。朱元璋一開始推行裏甲黃冊制度,就是爲了讓百姓身份世代沿襲,限制人口流動,方便官府管理,可是明代中後期隨着商業發展、土地兼併日益加劇等影響,越來越多的百姓沒土地可耕或者受不了過重的役逃離別處,這就完全背離裏甲黃冊制度的初衷了。其三,明代中後期裏甲制度越來越難適應社會變化,土地兼併和貧富差距的現實讓裏甲制度逐漸瓦解,原來生活在裏甲之間的百姓也不得不逃離,導致明後期流民衆多。

古代人口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明朝有指定了哪些政策 第11張

流民

2.人口管理逐步僵化,阻礙了明代人口的自由和商品經濟發展

朱元璋的人口政策的僵化性和封閉性嚴重,體現在嚴格限制人口流動,強制百姓身份世代沿襲不得隨意變更,且還發布“路引”這種官方認可的通行證,要求百姓鄰里之間要知曉作息、不得遠遊,這樣就嚴重阻礙了商業發展和自由貿易、百姓的自主活動,民衆的生活完全拘束在小圈子之內。

且越到明代後期,皇帝的各種懶政怠政的不作爲和宦官當道,導致人口政策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強制性減弱、落實力度小,黃冊和裏甲制度的不完全瓦解,一方面限制商品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也導致農業發展受阻,這就間接導致大明後期民生凋敝、國力衰弱。

古代人口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明朝有指定了哪些政策 第12張

總結

明代的人口政策可以說基本是由明太祖一手建立、發展和鞏固的,後代只不過是在沿着他設下的道路前進罷了,可是一個人的目光和思想終究還是會受限於時代的侷限的,朱元璋的人口政策理想化、僵化和封閉性嚴重,只適合前期發展。

而明代中後期人口政策沒有適時地隨着社會和時代的變化而改變,一味地延續古法,那麼就會像歷朝歷代一樣最終走向滅亡。但是我們不能否認明代的人口政策的積極性,它符合封建社會的特性,具有穩定性、制度化、強調民本主義、符合“民衆國強”的封建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大明能延續兩百年,怎麼可能會沒有受到這人口政策福利的影響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