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明朝內閣論資排輩不好嗎 他們爲什麼會如此的鬧騰

明朝內閣論資排輩不好嗎 他們爲什麼會如此的鬧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嘉靖內閣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公元1521年,嘉靖皇帝繼位。

自此開始,內閣就沒消停過,不是你踩我一腳,就是我撓你一下。

楊廷和好說歹說,才幹到嘉靖三年二月。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出了很多內閣首輔,比如:蔣冕、毛紀、楊一清。明朝內閣熱鬧起來了,從未有過如此熱鬧。

更有甚者,這一起內閣鬧劇一直延續到了萬曆十年六月。這一年,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去世:張居正。

原本想着,內閣到此爲止可以歇歇了,論資排輩不好麼?

論資排輩?你這是沒睡醒吧?

張居正去世後,明朝內閣明顯更熱鬧了,沒個猛人壓着,人人都相當猛人。老虎不在家,猴子稱霸王。

明朝內閣論資排輩不好嗎 他們爲什麼會如此的鬧騰

什麼是內閣?

廢丞相,罷中書省,設四輔官,不久又罷

公元1380年發生了一件天大的事,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改變了大明王朝的國運,改變了明朝歷史的走向。

一般發生這種事情不是天災就是人禍,比如某一個地區突發性的降溫,以古代的狀態來看,根本沒有辦法應對。而這一件事情不是天災,是人禍,胡惟庸去世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胡惟庸改變了大明帝國 。

有人說不對呀,一個人怎麼可以改變大明帝國呢?一個人的確很難改變一個帝國,但是胡惟庸改變了另一個人,這個人改變了大明帝國,他就是朱元璋。

以“謀不軌”罪被殺

胡惟庸死的莫名其妙,有人說胡惟庸之所以去世,是因爲他權利熏天,有人說胡惟庸之所以去世,是因爲他太能幹了,他能幹到連朱元璋都不需要幹活了。一個人功高震主,終究是一件危險的事情。胡惟庸死了,但是和胡惟庸相關聯的那個職位,卻並沒有就此作罷,反而進行了巨大轉變。

胡惟庸案牽扯的年份超過了10年,而因爲這件事情被殺的人超過了3萬人,是明朝第一大案。而朱元璋因爲這一個小小的人物竟然搞得大明朝天翻地覆,目的也並不單純,因爲朱元璋想動胡惟庸背後的那一股黑暗力量。

事實上,在明朝之前,任何一個帝國都有兩股力量在相互牽制。一股力量是皇權,另一股力量是相權,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丞相。丞相又有左右之分,一般情況下以左爲貴,也就是左丞相的權力要比右丞相大,而胡惟庸當時就是左丞相。

明朝內閣論資排輩不好嗎 他們爲什麼會如此的鬧騰 第2張

朱元璋滅掉了胡惟庸,順便也滅掉了胡惟庸背後那一股黑暗力量,至此開始,大明帝國的所有權力集中在一個人身上,那個人就是朱元璋,也就是當朝皇帝。

建文帝和永樂帝的改變

在朱元璋去世之後,大明帝國短短的4年時間裏先後更換了兩位皇帝。而之所以先後更換,是因爲另一位皇帝橫插一缸子,直接把建文帝一腳踹了下去。橫插一缸子的那個人,就是建文帝的叔叔永樂大帝:朱棣。

在建文帝當皇帝的時候,他就已經明顯察覺到每天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之前的時候還有丞相給自己打幫手,可現在丞相沒了,就只能自己一個人埋頭苦幹。於是改大學士爲學士,讓他們來幫助自己解決困難。

我們無法判定這是否是內閣雛形,但是當永樂大帝當上皇帝后,他再也忍受不了了。因爲永樂帝心比天高,他希望的是征戰北方,爲大明帝國構造一個平穩安定的外部環境。所以當時的永樂大帝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太多的精力撲在各方奏摺上。而且一些臣子爲了拍馬屁或者逢迎上意,寫的奏摺根本就是驢脣不對馬嘴,看了半天不明白其中的意思。永樂帝自然沒有這個閒工夫,大筆一揮,組織了內閣。

內閣的權力分化

有人說朱元璋撤掉了丞相,朱棣建立了內閣。

這樣來看,朱家父子一直在轉圈圈,根本沒有任何作爲,真的如此嗎?並不是這個樣子的,這個時候的內閣只能等同於1/2的丞相,甚至連1/2都比不上。

因爲內閣少了一項權利,我們都知道,丞相擁有兩項權利,不,準確的說是三項權利。分別是:決策權、議政權和行政權,而明成祖成立內閣後,根本不允許內閣擁有決策權,決策權自始至終都保存在皇帝手中。

明朝內閣論資排輩不好嗎 他們爲什麼會如此的鬧騰 第3張

閣臣之預務自此始,然其時,入內閣者皆編、檢、講讀之官,不置官屬,不得專制諸司。

這句話非常費複雜,解釋起來也非常費勁,但是我們可以進行最直截了當的翻譯,那就是:內閣不是處理國家事務的主要機構,它轉變成了皇帝的私人祕書

內閣職司票擬,其官創自明初,原不過如 知制誥 之翰林,並非古宰相之職

如果說這句話是普通人寫的,好像也沒有什麼,無非就是對明朝歷史的一個窺探。有趣的是,這是清朝官方著作的歷代職官表當中的表述,這也能夠看的出來:內閣創立之初的時候,是切實沒有任何決策權的,所有的決策權都在皇帝手中。

三人同心輔政,竭情盡慮,知無不言。(孝宗)初或有從有不從,既乃益見信,所奏請無不納,呼爲先生而不名

早期的內閣相互之間能夠打配合,今天你幫我,明天我幫你,後天一起幫皇帝解決政務,幫助皇帝處理矛盾,可謂用起來得心應手,放在一邊也安全可靠。這樣的內閣應該是朱棣最欣賞,也是最喜歡的模式,可是問題的關鍵在於:內閣慢慢的發生了變化,而內閣的權力也在慢慢的無限度提升。

嘉靖年間怎麼了?內閣爲何擠破頭?

如果說把明朝的最神奇的皇帝做一個大小排序的話,嘉靖皇帝排不到第1位可以離不了前三,因爲嘉靖皇帝開創了明朝的歷史,多少年的時間裏都不上朝,以至於朝下的某些臣子根本不知道嘉靖皇帝是誰。

明朝內閣論資排輩不好嗎 他們爲什麼會如此的鬧騰 第4張

1542鉅變

公元1542年,這一年發生了大變故,這個變故之後,嘉靖皇帝開始長期不理朝政。誰都不知道在這一起變故當中,嘉靖皇帝究竟受到了怎樣的傷害,不管是心靈上的還是肉體上的。這一起變故和一個宮女相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壬寅宮變。

歷史上對於這一件事情有對應評論,稱之爲:中國歷史上唯一一起宮女起義,而之所以出現這種事情,部分史學家推測是嘉靖皇帝專橫暴躁,最終引起了宮女的反抗。

當然這件事情具體經過如何又是以怎樣結束的,我們好像都不太清楚,唯一知曉的是首犯被凌遲處死並且誅滅九族,而當時嘉靖皇帝旁邊的一些妃子、嬪妃也被斬首。

熜曩者宮變,吾自分,不效,必殺身,因此驚悸,非藥石所能療也

這件事情對於大明帝國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所以我們很難得出嘉靖皇帝究竟遭受了怎樣的不公或者受到了怎樣的傷害。但是從一些雜七雜八的言論當中能夠發現,嘉靖皇帝的內心還是非常受傷的。

明朝內閣論資排輩不好嗎 他們爲什麼會如此的鬧騰 第5張

嘉靖中興,誰還沒輝煌過?

海瑞曾經寫過一封奏摺是專門批判嘉靖皇帝的,可能因爲海瑞的名氣頗大,往往給人一種錯覺:嘉靖皇帝是徹頭徹尾的昏君。但事實上並不是這個樣子,嘉靖皇帝統治的前面一段時間曾經出現過嘉靖中興的局面,而當時的嘉靖皇帝立志改革前朝的一些錯誤做法,甚至還要立志效仿太祖成祖,推行當時的新政。

明朝內閣論資排輩不好嗎 他們爲什麼會如此的鬧騰 第6張

而且嘉靖皇帝在打擊某些權勢之人的時候也是不遺餘力,甚至總攬了內外大政,對於各方面的權利予以遏制,重用很多賢良的人才。

天下翕然稱治

我們能夠看到嘉靖前期的時候的確非常不錯,老百姓們稱讚有加,大明帝國正在慢慢的恢復生機。

可是嘉靖21年的那一起變故導致嘉靖未來的20多年裏沒有上朝,於是內閣突然之間變得精彩起來。

內閣權利變化

其實進入內閣的方式非常簡單,我們用最通俗的語言理解就是:你有學歷、有資歷之後,有一定的能力,並且找到適當的端口,就可以進入內閣。

而進入內閣除了朝中的大臣們信服你之外,也要皇帝點頭同意。如果皇帝不點頭不同意,表面上看起來你在內閣裏面能夠混的風生水起,可是皇帝真的要動起心思來,那你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畢竟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在朱棣執政的時候,進入內閣的官員品階都非常的小,也就是一個芝麻官兒,之所以有這樣的情況,是因爲有朱棣的考量。他並不希望內閣官員的品級特別大,但是卻給予了內閣很高的權利,也就是說權力高、官階小,相互之間形成制約,形成平衡,更有利於朱棣掌控朝政。

但是後續的一些皇帝慢慢的改變了策略,畢竟權力高,同時官階小的話,陰陽失調,難以平衡。而那些權力高官階小的人也會慢慢的尋求自己的利益,所以在兩相運作之下,內閣的權力也就越來越大了。

明朝內閣論資排輩不好嗎 他們爲什麼會如此的鬧騰 第7張

核心因素------權利

明朝嘉靖年間,的確涌現出很多非常優秀的內閣首輔,這其中包括但不限於楊廷和、楊一清等等等等,但是除了這些內閣首輔之外,還有着很多的大變數,比如夏言、嚴嵩、徐階等等。

而夏言和嚴嵩之間又夾雜着另外一個首輔,只不過他在當了兩年之後直接被罷免了。夏言當了三輪嚴嵩當了兩輪,在他們之後又有徐階、李春芳、高拱、張居正等等內閣首輔。

這些內閣首輔幾乎可以說是打成了一片,只不過他們這種打成一片並不代表着友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卻帶着某些江湖氣。

比如徐階爲了和嚴嵩搞好關係,竟然把自己的孫女嫁給了嚴家人,而在此之後當嚴嵩遇到了困難,遇到了危險,並且嘉靖皇帝準備放棄這顆棋子的時候,徐階直接來了個大義滅親。徐階所做的一切,的確讓人感覺有些困惑,因爲這個時候的內閣已經超乎了絕大多數人的預料,在部分人的心目當中,內閣本就是應該爲皇帝服務、爲老百姓服務的,可是到頭來沒有爲任何一個人服務,竟然相互殘殺起來,這是爲什麼呢?

內閣的繼位順序

大家都知道,內閣一般情況下人數在3~7個人左右,太多不行,太少也不行。常規情況下來說,這些人他們得分出個大小來,畢竟如果分不出大小個來,內耗更加嚴重。那麼怎樣分大小個呢?理論上來說,只有第一位內閣首輔不當首輔了,第二位進來的那一位纔可以當新一輪的內閣首輔,也就是說內閣是絕對意義上的論資排輩。

哪怕排名第二的人是個傻子,只要排名第一的內閣首輔離開了,甭管以什麼原因,排在第2位的內閣成員就直接變成首輔,而排名第3位的則直接變成內閣次輔,也就是老二。

明朝內閣論資排輩不好嗎 他們爲什麼會如此的鬧騰 第8張

一個蘿蔔一個坑,在內閣當中展現的淋漓盡致,內閣當中的成員想要謀求進步,就不得不對自己的周邊的兄弟姐妹們下手。當然內閣當中沒有姐妹,只有兄弟,那就只能對着自己的兄弟們下手,今天你下去明天我上來,你要是不下去我就上不來。

嘉靖和萬曆皇帝的特殊性

那爲什麼說明朝的其他年代內閣的競爭沒有這麼激烈呢?

明朝其他年代內閣的繼承權力發生變化了嗎?並沒有。

問題的關鍵在於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的特殊性就導致了內閣的異常混亂,因爲嘉靖皇帝后二十幾年沒有上朝,萬曆皇帝同樣是如此貪玩,根本都找不到他在哪兒。皇帝不掌權了,或者說皇帝願意放一部分權利給天下的官員,那麼這個時候這一部分權利並不會直接下放到所有官員手中,如果這樣的話就會亂套。所以在絕對意義上來說,這種權力的下放更多情況下是下放到內閣,下放到內閣首輔的手裏。

所以當嚴嵩掌權的時候,他幾乎已經是半拉皇帝了,滿朝文武絕大多數人都是嚴嵩的人,你可以不服氣,你也可以鬧事情,但是隻要你敢鬧事情,我就敢搞你。

明朝內閣論資排輩不好嗎 他們爲什麼會如此的鬧騰 第9張

啓示錄

熟讀歷史,我們會發現歷史當中的一些事情非常殘酷,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美好。現在回顧一下,最開始的時候永樂大帝建立內閣的初衷,和嘉靖皇帝時期的那個狀態,估計相差了十萬八千里。差的這十萬八千里,除了權力、除了利益之外,更多的是人心是慾望。

我們不能說嘉靖皇帝錯了,也不能說內閣首輔錯了,只不過陰差陽錯之間,嘉靖皇帝成就了自己手下的這一批內閣。而內閣成員也在某種程度上和嘉靖皇帝打配合,只不過這種配合打的越好,內閣的競爭就越激烈。以至於這一部分激烈程度一直沒有緩過勁兒來,延續到了萬曆朝。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