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徐溥,明朝第十七位內閣首輔,沒有他就不會有現在的清明上河圖

徐溥,明朝第十七位內閣首輔,沒有他就不會有現在的清明上河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小編帶您走進徐溥的故事。

明孝宗朱祐樘在趕走劉吉後,終於將自己心儀已久的徐溥任命爲首輔大臣,至此他成爲了大明王朝的第十七位內閣首輔。

徐溥,明朝第十七位內閣首輔,沒有他就不會有現在的清明上河圖

徐溥(1428年——1499年),字時用,號謙齋,南直隸宜興縣洑溪(今江蘇省宜興溪隱村)人,他是明朝歷史上繼“三楊”、彭時和商輅之後,又一位被世人所敬重的賢能首輔。

常言說:“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無論混幫派還是混官場,基本都是大同小異的。在宦海沉浮的幾十年,如果一個人沒有敵人的話,那是極其不正常的,只能說明他沒有立場,沒有態度,沒有觀點,甚至沒有原則,這樣的人絕對不會成爲好官。

可是,徐溥偏偏就是這樣一個極不正常的好官。他不僅勤於政務,而且精於政務,是封建體制下一個近乎完美的官員。而最令人稱讚之處,不僅僅限於政務,還表現在其他的方方面面,比如人際關係。

對於徐溥,上至帝王首輔,下至平民百姓,無論忠奸善惡,都要由衷的稱讚他是好人。甚至於,劉吉這樣一個蠅營狗苟的小人,在被明孝宗趕跑後,眼見徐溥接替自己出任首輔,也沒有記恨於他,反而在回憶錄中稱讚徐溥“公忠體國”。做人能做到這份兒上,徐溥當真厲害。

自幼年時期,徐溥就表現出了異於常人之處,那就是聰慧之餘還特別老成。讀書期間,教書先生髮現徐溥很少和其他孩童打鬧,經常會掏出小本子自學,老師誤以爲是閒書,後來發現竟然是他自己手抄的聖人語錄。

徐溥在自己家中擺了兩個空瓶子,他每天都會“三省吾身”。如果當天做了一件好事,就投入一粒黃豆;如果當天做了一件壞事,就投入一粒黑豆。

起初,徐溥投出的黑豆數量遠遠超出了黃豆數量。不過,隨着年齡和學識的增長,黃豆的數量開始反超。再到後來,黑豆越來越少,幾乎已經成了稀有之物,這也就是“儲豆律己”典故的由來和出處。

徐溥就是憑着這種堅持和自律,不斷提升自己,不斷修煉自己,揚起風帆向着自己的“詩和遠方”前行,直至達到讓人難及項背的高度。

1454年,也就是景泰五年,二十六歲的徐溥在廷試中取得一甲二名(榜眼)的成績。之後,他依照明朝慣例被授予翰林院編修,開始在此苦熬資歷,磨鍊心性。

明憲宗登基後,徐溥成爲左庶子,相當於太子的家庭教師,每日與太子朱祐樘相伴。在此任上,徐溥的德才都得到了皇室的高度認可,更關鍵的是,他由此成爲朱祐樘心中認定的德才大賢。

徐溥,明朝第十七位內閣首輔,沒有他就不會有現在的清明上河圖 第2張

明孝宗晚期,一味縱容宦官集團的壯大,一味沉溺女色而荒於政務。甚至於,在萬貴妃的攛掇下,他漸漸有了改立太子的念頭,幸虧左庶子徐溥多次仗義進言勸諫,才保住了朱祐樘的太子位。

明憲宗過世後,太子朱祐樘登基稱帝,他先後清理掉了“紙糊內閣”中的萬安和劉翊,只剩下了臉皮最厚的劉吉。而且,依照內閣設立以來的慣例,這個政治混混還論資排輩成了首輔。

不過,明孝宗在任命劉吉爲首輔的同時,還安排徐溥入閣,並從吏部左侍郎擢升爲禮部尚書。很明顯,朱祐樘對這個曾經的老師非常瞭解,在按照首輔的標準來培養和歷練他。

爲了趕走劉吉,明孝宗多次私下暗示他退休讓賢以頤養天年。可是,劉吉卻賴着臉皮裝傻充愣,堅決不辭職。

到了弘治五年,孝宗終於借爲皇后兄弟封爵一事而大做文章,逼迫劉吉遞交了辭呈。據《明史》記載:

五年,帝欲封后弟伯爵,命吉撰誥券,吉言必盡封二太后家子弟方可。帝不悅,遣中官至其家,諷令致仕,始上章引退。

劉吉被趕走後,徐溥終於成爲了新的內閣首輔。就這樣,大明在經歷了萬安和劉吉這兩位不合格首輔後,迎來了一位稱職的首輔。

在劉吉擔任首輔期間,明孝宗爲了孤立他,有意繞開內閣,由司禮監直接安排具體事務由六部辦理。在徐溥擔任首輔後,他立即開始撥亂反正,積極扭轉劉吉時期內閣的頹勢和亂局,得到了明孝宗的支持。

徐溥本人嚴於律己,切實履行了自己的首輔之責。他與內閣的閣臣劉健和李東陽等人,竭盡全力輔佐明孝宗理政,使得當時的大明結束了自“土木堡之變”以來的頹勢,出現了明顯的復甦跡象,史稱“弘治中興”。

面對這來之不易的局勢,明孝宗驕傲了。他認爲,自己終於實現了國家的中興,可以有顏面去見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成祖)了。於是,他徹底放鬆了,或者說放縱了,開始荒於朝政、寵信宦官,甚至相信道家的長壽修仙之說,開始煉製丹藥,在宮中大肆設壇祭禱。

徐溥,明朝第十七位內閣首輔,沒有他就不會有現在的清明上河圖 第3張

受此影響,朝政事務每況愈下,內閣的許多奏摺都出現“留中不發”的情況。首輔徐溥顯得憂心忡忡,一改往日的好脾氣,多次直言進諫朱祐樘,取得了明顯的改觀。據《明史》記載:

今承平日久,溺於晏安。目前視之,雖若無事,然工役繁興,科斂百出,士馬罷敝,閭閻困窮,愁嘆之聲上乾和氣,致熒惑失度,太陽無光,天鳴地震,草木興妖,四方奏報殆無虛月,將來之患灼然可憂。帝感其言。

徐溥此人雖然清貧,但向來都樂善好施,尤其是對於受災的鄉親更是關懷備至,充分體現出了一個封建士大夫的高潔品行。

之前,筆者在“大明首輔(十三)彭時”中,提到他爲官清廉,是明朝首輔中最清貧的一位。而本篇文章的主人公徐溥,同樣是一位廉潔自律的朝臣楷模。

自朱元璋立國以來,明朝官員俸祿標準始終不高。但是,他們的隱性收入卻很可觀,尤其是在京中任職的官員,個個都很富裕。

徐溥作爲首輔,而且在京任職多年,按理說他應該多有私財纔對。可是,就是這位首輔,他竟然在京城沒有自己的府第,只靠租房居住,而且安貧樂道。

1497年,徐溥已經年漸古稀之年,他以此爲由向孝宗皇帝請辭,希望能夠告老還鄉安度晚年。結果,朱祐樘以國事繁重爲由,下旨竭力慰留他再幹兩年。

1498年,徐溥的目疾已經非常嚴重,無法再繼續處理內閣事務,只得再次嚮明孝宗乞退。之後,徐溥以“四朝元老”的身份奉旨歸養,榮回故里。

但是,徐溥實在太過貧窮,以至於他在辭官前不久,纔在鄉親和族人的資助下於家鄉建造好一座宅院。就這樣,七十歲的老首輔徐溥終於離開了京城,回到自己闊別已久的故鄉。

可惜,由於眼疾嚴重已經失明,他在回到故鄉時只能依靠摩挲來回憶曾經的歲月。

徐溥,明朝第十七位內閣首輔,沒有他就不會有現在的清明上河圖 第4張

說起徐溥,還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就是被譽爲“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的《清明上河圖》,這幅畫和徐溥的淵源甚厚。當年他在京城爲官,機緣巧合下偶得此畫,一直珍藏鑑賞視若珍寶。

告老還鄉後,徐溥越來越認爲自己不應貪戀他人之物。因爲畫上有內閣同僚李東陽叔祖李祁的題跋,所以,徐溥安排自己的孫子專程赴京,親自將畫交還給了李東陽,由其上交國庫或者自己珍藏皆可。

如若不然,或許也不會有今天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傳世國寶《清明上河圖》。

1499年,徐溥在家中病逝,享年七十一歲。明孝宗聞訊,悲慟不已,下旨追贈其爲太師並加左柱國,賜諡號“文靖”。據《明史》記載:

溥性凝重有度,在內閣十二年,從容輔導。人有過誤,輒爲掩覆,曰:“天生才甚難,不忍以微瑕棄也。”孝宗仁厚,多納溥等所言,天下陰受其福。

徐溥入閣爲相十二年,擔任首輔六年,是明王朝當之無愧的賢相之一。爲了紀念他的功績,明廷批准在宜興城內敕造“柱國太師”坊,以供後人瞻仰和祭拜。

2016年,江蘇省宜興市按照“柱國太師”坊原來的式樣,在徐大宗祠門前異地重建了柱國太師牌坊,與徐大宗祠前後呼應,成爲彰顯宜興深厚歷史文化的又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