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北宋在經濟文化方面十分繁榮,爲何還會被稱爲弱宋

北宋在經濟文化方面十分繁榮,爲何還會被稱爲弱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北宋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出現過兩個偉大的王朝,其一是漢,其二是唐。

這兩個王朝消亡之時,接替它們的政府均無力單獨接管那廣大而破碎的版圖,從而都出現了一個混亂不堪的大分裂時代。

907年,朱溫逼迫唐哀帝李籾禪讓帝位,建國號大梁,史稱後梁,定都汴梁。

北宋在經濟文化方面十分繁榮,爲何還會被稱爲弱宋

雖然鎮州的成德軍、定州的義武軍、魏州的魏博軍等軍鎮早已臣服於朱溫,而其稱帝之後,吳越、湖南、荊南、福建、廣州等割據政權也章做出了依附的姿態,出現了“九分天下,樑佔其七”的大好局面,但是後梁的實際統治面積,不過是漢水和淮水以北、黃河以南及關中地區的一小塊地盤,不足大唐面積的九分之二。

923年,大唐遺臣晉王李存勖滅樑,復大唐國號,史稱後唐,定都洛陽,其國土面積等於樑、晉的總和,進而控制關中李茂貞所建的岐政權、併吞蜀地,統治範圍囊括了今天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陝西、四川的全部,再加上甘肅、寧夏各一部,以及江蘇、安徽的淮河以北和湖北的北部,勢力一度膨脹,地域非常遼闊。

可惜好景不長,934年,後唐第二代皇帝唐明宗李嗣源一死,唐臣孟知祥在成都割據稱帝,分去了四川一大塊地盤。

最慘的還不止於此,兩年之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稱帝,定都汴梁,建國號晉,史稱後晉。爲了稱帝,他竟把燕雲十六州割給了契丹!

燕雲十六州的丟失,從此成爲了漢民族心頭永遠的痛。

北宋在經濟文化方面十分繁榮,爲何還會被稱爲弱宋 第2張

後晉末年,後蜀趁中原內亂,襲取了秦(今甘肅省天水市東)、成(今甘肅省成縣)、階(今甘肅省武都區)、鳳(今陝西省鳳縣東)四州,中原王朝的版圖又少了一塊。

947年,契丹滅後晉,後晉大臣劉知遠趁契丹北撤之機,迅速收復中原,稱帝,定都汴梁,建國號漢,史稱後漢,只佔有山西、陝西、河東、河北等地。

951年,後漢大臣郭威滅後漢,稱帝,同樣定都汴梁,建國號周,史稱後周。此舉惹得劉知遠的弟弟劉崇極其不滿,據河東十二州稱帝,定都太原,建國號漢,史稱北漢。

所以到後周第二代皇帝周世宗柴榮登基時,領土面積已經不大了,僅有九十六州的土地。

而在江、淮以北更迭出現樑、唐、晉、漢、週五個朝代的同時,中國南部則出現了前蜀、後蜀、吳、南唐、閩、吳越、荊南、楚、南漢等九個割據政權,它們與劉崇所建的北漢及樑、唐、晉、漢、週五個朝代並稱爲“五代十國”。

這短的五十多年時間裏,神州大地四分五裂,亂成了一鍋粥。

時間推至960年,趙匡胤滅後周,稱帝,定都汴梁,建國號宋,史稱北宋。

趙匡胤秉承了周世宗柴榮的統治策略,963年,滅荊南國;965年,滅後蜀;971年,滅南漢;975年,滅南唐。在其餘威的影響下,吳越國和清源軍相繼歸朝納土,大宋轄有今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寧夏、河南、江蘇、安徽、江西、上海、四川、重慶、湖南、湖北、福建、浙江、廣東、海南島等地區,領土面積大約有230萬平方公里。

但雄才大略的一代開國之君趙匡胤,其開疆拓土的功績也僅限於此。不久,白族人定都雲南大理,建國號大理,面積爲50萬平方公里。979年,宋太宗趙光義滅北漢,曾兩次攻遼,欲統一北方,慘敗,

從此再無力收復燕雲十六州,與遼形成南北對峙局面。1038年,北宋臣党項人李元昊稱帝,定都寧夏銀川,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佔有現在寧夏、甘肅、陝西、青海等部分地區,面積爲70萬平方公里。

可見,在中國歷史上,宋朝是面積最小的一個王朝,不僅比唐大爲收縮,而且還不及遼。

國土面積小,其帶來最大的苦惱就是:難以組建大規模的騎兵軍團。

與漢唐相比,北宋的版圖畏縮在中原,缺乏放養馬匹的牧場,馬匹奇缺,能夠擁有的馬匹多出自中原本土,而中原本土的馬匹以圈養爲主,個子矮,骨架細,速度緩慢,爆發力欠缺,不適合戰場作戰。《宋會要》中記載北宋境內中原本土所產的馬,“自四赤(尺)七寸至四赤一寸七等中,各以一寸爲差”,摺合成現代高度,約合127米至146米,馬高平均值爲136米,很矮小。

南宋建炎初年,陝西喪失,政府只能從四川和廣南西路購買馬匹,購買到的川秦馬和廣馬質量更差。陸游曾寫《龍眠畫馬》詩,極爲生動傳神地勾畫出這些馬瘦骨嶙峋的形象:

國家一從失西陲,年年買馬西南夷。瘴鄉所產非權奇,邊頭歲入幾番皮。崔嵬瘦骨帶火印,離立欲不禁風吹。

在冷兵器時代,可以說,誰擁有了強大的騎兵軍團,誰就在戰場上具有更多的話語權。恩格斯就曾經說過:“騎兵在整個中世紀一直是各國軍隊中的主要兵種。”

由於沒有成規模的騎兵軍團,北宋王朝在與遊牧民族的戰鬥中,就往居於下風。

須知,騎兵在馬背上奔馳驅策可以形成巨大的衝擊力,讓步兵無以抵擋;另外在轉移戰場方面,機動靈活,敗可退,勝可追。

中原王朝要抵禦遊牧民族的入侵,就必須倚仗地理上的優勢,居高臨下,或藉助地形的多變,利用崇山峻嶺和狹谷深澗進行干擾、襲擊,破壞騎兵種迂迴、穿插、長途奔襲的戰術,以達到以步制騎的目的。

偏偏,後晉石敬瑭把北方的燕雲十六州打包送給了遼國。所謂的燕雲十六州,是指:幽州,即今日之北京;薊州,即今日之天津的薊州區;瀛州,即今日之河北的河間;莫州,即今日之河北的任丘;涿州,即今日之河北的涿州市;檀州,即今日之北京的密雲;順州,即今日之北京的順義;新州,即今日之河北的涿鹿;嬀州,即今日之河北的懷來;儒州,即今日之北京的延慶;武州,即今日之河北的宣化;雲州,即今日之山西的大同;應州,即今日之山西的應縣;寰州,即今日之山西的寰清;朔州,即今日之山西的朔縣;蔚州,即今日之河北的蔚縣,基本上都分佈在長城的南側,大致包括了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北部,自東向西長約600公里,南北寬約200公里,全部面積約爲12萬平方公里的一大片土地,分佈其上的太行、燕山等山脈,狀如巨龍,綿延千里,屏蔽着華北大平原,拱衛着中原腹地,是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分水嶺。

失去了十六州,以步兵爲主的中原王朝就失去了抵禦遊牧民族的天然屏障,還有那依山而建的萬里長城。從遼宋新開的邊界到北宋首都汴梁的八百公里間,一馬平川,門戶大開,無險可守。

所以說,北宋王朝的政治中心乃是安置在遼國這把懸掛着的利刃之下的。

北宋在經濟文化方面十分繁榮,爲何還會被稱爲弱宋 第3張

如果說,北宋王朝的軍事儲備和軍事實力能一直保持在上佳狀態,並能建立起互有策應的防禦體系,進攻上雖略顯不足,但還是可以抵禦住來自北方的打擊的。但人爲因素遠比地理因素容易變化,當北宋政權稍微放鬆對北方敵人的警惕,當北宋軍隊戰鬥力稍有下降的時候,萬里胡騎就滾滾而來,自北而南,由高到低,風一樣刮遍華北平原。

可見,國土面積小,沒有燕雲十六州,沒有萬里長城作爲抵禦遊牧民族的屏障,北宋王朝是一個先天不足的大一統王朝,不解決這些問題,北宋王朝就會一直生活在危險中。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