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北宋強敵環繞,商品經濟爲什麼還那麼繁榮?

北宋強敵環繞,商品經濟爲什麼還那麼繁榮?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北宋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自趙匡胤黃袍加身發動了陳橋驛兵變建立北宋,之後先後征服南平,後蜀,後漢,南唐,吳越,北漢,基本統一全國。傳九位皇帝,建國167年。而對於北宋的觀念,大部分定義爲“弱宋”,不僅取決於對外戰爭的失敗,澶淵之盟的締結,方臘起義的影響,靖康之恥的發生,對於宋朝的理解多爲官吏腐敗,政治無能,兵弱國小衰敗的王朝 。然而確確實實在這樣子王朝中商品經濟空前發達,火藥、指南針、印刷術、紙幣、垂線紡織,瓷器工藝等等的重要改革和運用都是發生在宋朝,這樣一個強敵環繞的北宋,在燕雲十六州收復不回來,門戶大開得宋朝國民生產總值居然是清“康乾盛世”的兩倍多,都城汴梁“比漢唐京邑,民庶十倍”,“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集市“通宵買賣,交曉不絕”。具體是什麼原因締造了這樣的宋朝?

北宋強敵環繞,商品經濟爲什麼還那麼繁榮?

我曾見過很多誇讚宋朝的經濟發達,說年收入達到八千萬兩,乃至一億六千萬貫的財政收入等等,然而怎麼說呢。在宋代的《食貨志》記載錢有銅、鐵二等,而折二、折三、當五、折十,則隨時立制。宋朝一般都是用銅鐵鑄造錢,後期的交子等紙幣的流行,當時中原的白銀大多從異國貿易流入,當時中原純粹的銀礦很少,當時的人工技術對於銀的提取技術根本無法從大量的伴生礦石中提出。到了明清時期白銀纔開始大量的流通使用。這是一點,還有一點就是年收入一億六千萬貫就是一億六千萬兩,相當於幾百年後的提取技術較爲先進佔據世界一半銀產量的波託西銀礦二十多年的產量,宋朝雖然發達,但不至於強大如斯。

我們繼續說說宋朝爲什麼可以在如此境地之下,還可以如此發展。

宋朝的大環境

我們先定一個大的環境,就是趙匡胤建立宋朝的大環境,趙匡胤當了北宋之主之後,杯酒釋兵權,把兵權和財政大權基本牢牢掌握在了中央手裏,避免了唐朝的節度使制度的發生,同時留下了著名的勒石三戒:一、保全柴氏子孫;二、不殺士大夫;三、不加農田之賦基本奠定了北宋的重文輕武的基調,包括後期直接喊出“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之後的趙匡義的“令兩制議政豐之術以聞”,宋神宗的“政事之先,理財爲急”,把理財致富提到了國家政策和官員考覈制度,包括後期王安石提出的貸款銀行制度的青苗法,自中唐以來鬆動的重農抑商政策都在爲這個穩定的宋朝提供着前所未有的商業潮。

王朝的基底,農業的發展

北宋形成了租佃制度,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同時保障農民權力。既沒有土地的客戶向擁有土地的主戶,租種土地,鼓勵精耕精種,完成固定的份額或者分成,同時保障客戶擁有脫離主戶的權力,擁有自己成爲主戶的能力。實現產權和經營權的獨立,可以保障租戶多勞多得,緩解了社會矛盾,提高了耕種積極性,同時增加了對於農具改造的創造性。

對於開墾荒地給予免稅,降低稅收和擁有這片土地的權力。宋太宗常常說到朕每念耕稼之勤,苟非兵食所資,固當盡復其租稅。加上開墾荒地對於之後的財政收入和穩定流民擁有獨特作用。所以北宋政府會租借農具,種子,耕牛,給予流民開墾荒地的優惠。同時會把部分屯田給予百姓耕種,讓各地官員鼓勵百姓開荒,納入考覈官員政績的考覈,這種上下同時使力的制度,在短短二十年增加了了212萬頃耕地。

推廣新的品種,改進農具,發行農書,提供最新的耕種技術。推廣水稻新的品種,包括形成早中晚稻,在河北沿邊屯田引種江東水稻,然後河南等地區相繼使用。包括真宗對占城稻的研究觀察推廣。後期爲了應對大旱大災,發放種子和提供稻子種植經驗時間的詔書。同時推廣北方的粟,豆往江南地區使用。同時通過大量的知識分子,傳播更多的種植經驗,而不是靠自己摸索經驗,出現了蘇常熟,天下足的局面。

土地政策的改變促進工商業的發展。

自開元時期船舶使得建立,到了中唐時期,重農抑商制度就有了很大的鬆動。北宋時期,在趙匡胤的集權之後。採取的田制不立,不抑兼併順應土地私有制度,允許土地買賣,朝廷不加與干涉,進一步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增加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這樣解放了一部分農民,出現了剩餘勞動力,就會轉向了手工業和工商業,出現了小商小販的誕生,五行八作就是誕生於這個時期。

北宋強敵環繞,商品經濟爲什麼還那麼繁榮? 第2張

這個時候剩餘的勞動力就會偏向手工業,紡織業,採礦業,和瓷器製造業,海上貿易進一步增加了社會的富裕,刺激了消費,包括鹽鈔法,開放了私鹽制度。隨之而來的就是坊市制度。劃分商業區,住宅區,規定做生意的時間打破了坊市封閉,走向坊市合一,之後取消的宵禁制度,大量興起的夜市,勾欄,瓦舍各種夜晚消遣娛樂中心的開放,進一步增加了城市的消費力。之後向城外發展的草市和鎮市,形成了很多小型城市,之後累計公2000多個,聯繫城市農村,提高商品的交換能力,提高商業能力,使更多的百姓城鎮化,從事商業,促進經濟繁榮。

經濟思想的空前繁榮,動搖士農工商觀念。

先不說宋神宗的理財爲先,包括在北宋舉足輕重的李覯,范仲淹,王安石都對於經濟思想提出了看法。

北宋哲學家,教育家李覯的“利慾論”夫禮之初,順人之性慾,而爲之節文者也,認爲人追求物質財富的慾望是自然的,只有滿足這些慾望才能進行禮義,滿足財富慾望是禮儀的基礎,主張先富民固國。提倡商業,治國之實,必本於財用。藉助商人的經營活動,改善封建國家的工商業管理。

北宋強敵環繞,商品經濟爲什麼還那麼繁榮? 第3張

范仲淹主張行通商之法,否認商業是末流,他反對對通商的各種禁制,主張從積極方面發揮通商對改善國家管理的作用。

王安石的“輕重斂散之術”,反對貴義貧利之說,強調國家干預經濟生活,從其他領域開闢財富之法,放寬專賣產品,提出欲富天下則資之天地,給予商人更多的資本,給予更多的資助鼓舞人民創造財富。

這樣子大量的農民從商,打破了之前的士農工商貧賤的等級觀念,鼓勵從商,加上之前完善的坊市制度,市場管理體系和被打破的宵禁制度,開放的夜市,促進了更多的人從事商業。

總結。

北宋的商業興盛與國內相對安定的社會,較爲寬鬆的政策,重農抑商政策的鬆動,統治者的重視密切相關。雖然這些政策隨之也帶來各種各樣的其他因素,但是我們今天只討論商品經濟。沒有討論北宋誰富裕,稅收雜而高,士大夫無恥,階級狂歡等等問題。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