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秦始皇爲什麼要扶蘇去上郡 秦始皇這麼做有什麼目的

秦始皇爲什麼要扶蘇去上郡 秦始皇這麼做有什麼目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秦始皇和扶蘇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扶蘇乃秦始皇的長子,是將來要繼承秦氏天下的人,但最後他卻落了個“自殺”的下場。世人都說“扶蘇不死,秦國不亡”,但這扶蘇終究還是沒能保全自己。扶蘇的死,真的只是自己想不開?其實,這裏面還包括兩個原因:一是秦始皇對他的“保護”,二是宮廷政治使然。

秦始皇對扶蘇的佈局

1、秦王派遣扶蘇去“監蒙恬”,既是保護也是剔除威脅

對秦始皇來說,扶蘇雖然是他的長子,但卻不是他最心水的儲君人選。因爲扶蘇跟自己的政治傾向不同。《史記·秦始皇本紀》就有記載,扶蘇曾經多次因爲與秦王意見不同而勸諫他,勸他行“儒家”之道,並說“諸生皆誦法孔子”。意在指摘秦王的暴政,希望秦王以“仁”治國,以慰天下。

秦始皇本來就是個自尊心較強的霸王,聽到心愛的兒子竟然如此寡斷,不明政治,自然是十分不開心。歷史雖然沒有描繪出他看到兒子進言時的表情,但後代司馬遷在經過仔細推敲當時的情況之後,用一個字描繪了秦始皇的心情,這個字就是“怒”。這個“怒”或許並非是生氣的意思,更多的,是對這個兒子的失望,因爲這兒子的政治敏感性實在是太低了。

瞭解了扶蘇的內心想法,秦始皇心想,若還留扶蘇在朝中,他日必定被人迫害。一是怕自己被害,二是怕扶蘇被害。於是爲了讓扶蘇能成功活下來,秦始皇便選擇將他派遣去上郡“監蒙恬”。

秦始皇爲什麼要扶蘇去上郡 秦始皇這麼做有什麼目的

2、將扶蘇打發走,其實是秦始皇的一個佈局,是爲了後來能創下千秋大業的第一步驟

在數百年變法之後,秦國剩下的只有那麼三種人:一、軍功貴族;二、法家官員;三、執法吏員。

軍工貴族是那些以軍功爲驕傲的大臣,他們因擁有強大“武力”而得到榮譽,在戰場上,爲了能使家族沾光,是豁了性命般的立戰功。他們從一場場以命相搏的戰爭中回來,纔得到了現在的地位。若是讓他們知道,秦王的兒子是個“儒生”,那自然是千萬個不同意他就位,或許還會起殺心。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爲一旦以儒治國,那他們這些以武取勝的人豈不是會被人輕賤了去,降低家族地位尚且不說,或許連自身性命也難保。

法家官員是提倡“以法治國”的一類人,他們從小學習法家學說,推崇它並致力於實現它,可以說是將自己的一生都賭在了這一個學說之上。來了一個提倡儒家治國的主,那他們豈不是全都要丟了飯碗?所以這一類人也是不可能同意扶蘇上位的。

而最後一種人是執法吏員,他們的職能就比較簡單了,就是依法依章辦事,主要是按法令去執行任務。但要是改了儒家治國,那他們的存在不也是一個虛設了嗎?所以他們也一樣不會支持扶蘇上位。

就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扶蘇還多次爲那個時代所唾棄的儒生們求情,甚至以擁護儒家學說爲榮,這怎了得,朝廷上下對這位未來的儲君人選議論紛紛。即使這扶蘇的做法在我們現在看來並不是錯誤的,但在當時就不一樣了。與所有人背道而馳的後果,就是會被所有人都當做 “眼中釘”。儲君若跟大家爲敵,那大家就會合起夥來算計他,讓他從這個高位掉下去。

爲了以後的千秋大業,秦始皇不得不將扶蘇支開。這恰恰不是大家所說的冷落這個皇子,而是在真真正正地保護他。

秦始皇爲什麼要扶蘇去上郡 秦始皇這麼做有什麼目的 第2張

秦始皇這樣做的三個主要目的

第一,扶蘇離開這個與他意見相背的咸陽,對扶蘇本身來說是好的,可以讓他不受迫害。即使大家執意要害他,扶蘇遠在上郡,他們的手再怎麼長也伸不到那兒去。

第二,給了他監軍蒙恬的任務,看似是在懲罰他,其實恰恰相反。蒙恬軍隊有三十萬人之多,這就等於是手裏掌握了三十萬的軍權,可以爲扶蘇以後繼承大統奠定堅實的基礎

最後,表面是讓扶蘇監軍,實際上是想讓扶蘇與蒙恬打好關係,在軍隊中有屬於自己的勢力,培養自己的身邊人,文臣、武臣都能在這其中挑選上去爲官。

秦始皇爲什麼要扶蘇去上郡 秦始皇這麼做有什麼目的 第3張

派長城守軍,等於秦王給予扶蘇一把利劍

這長城軍人有三十萬人之多,難道只是爲了防禦外敵?這趙國只用李牧的偏師就達到了震懾草原的目的,這秦軍明明更強,卻需要更多人去立威嚴,實在是不合道理。其實這秦始皇建立長城軍,並非只是爲了鎮守邊關,威嚇匈奴,更多的是爲了打散六國時期留下的軍事遺障,從而達到重組軍隊的目的。

長城軍多爲跟隨秦王多年的地道秦人,意思就是自己人,是秦國的主要戰力來源。另外還有一隻隊伍,是以六國時期的士兵組建而成的,秦王派他們去南征百越,講明白點其實就是讓這些人去送死,其心可顯。

這管理長城軍隊的主領——蒙恬,更是秦國軍隊的主力戰將,是六國統一時期的大功臣。讓蒙恬管理這隻部隊,更多的是想爲繼承人打基石。而且這蒙恬,家在山東,並不是什麼傲慢無理的秦國貴族,他唯一能依仗的,就是秦始皇這個大靠山。加上這人從小就歷經戰爭,戰場猶如他的家鄉,就更沒時間去與羣臣勾結,共謀政治了。所以說這蒙家人,就是秦朝皇帝最信任的干將,也是秦國的一把利刃。秦始皇將扶蘇派去蒙恬那,就等於將這把利刃交給了他。

可惜,扶蘇並不明白秦始皇這一系列佈局,他只適合當一方主領,根本不適合當一位帝王。

秦始皇爲什麼要扶蘇去上郡 秦始皇這麼做有什麼目的 第4張

扶蘇性格單純,未看透政治鬥爭

扶蘇這人,提倡“以仁治國”,確是個仁人,但卻不是個合適的君王,所以他註定成不了器。

皇帝可以是仁君,但卻絕對不是什麼“仁人”。仁者愛人,是愛所有人。而一個好皇帝,就要學會明辨是非,愛對自己有利的人,要有這樣的個性,纔是做皇帝的好苗子。顯然,扶蘇卻做不到這樣。

甚至,他連珍惜自己都不能好好做到。

在秦始皇駕崩的時候,有無立昭讓扶蘇稱帝歷史上並沒有具體說明。但如果扶蘇心懷大志,執意要登上這個皇位,是沒有人能夠阻止他的。

首先他具有了一定的軍事後盾,二是他爲長子,登上皇位名正言順。當時南方軍隊在南越被困住了腳跟,根本無暇顧及北方的政治鬥爭,關中的防禦又不足以抵抗扶蘇的軍隊。當時的秦國,最能打的軍隊就是長城軍,而這個長城軍的軍權,就握在扶蘇手中。只要他帶兵而上,皇位順理成章就是他的。

但他並沒有,而且他聽信趙高和李斯帶來的僞詔,意爲秦始皇要他自盡。他信以爲真,即刻動手,此時蒙恬勸他:秦王其實是想有意培養你的,不然也不會讓你來監軍了啊!他未立太子,但其實你就是他心中最合適的太子人選。現在就來了個不知道哪裏來的使者,讓你自盡就自盡,“安知其非詐?”

蒙恬是想勸扶蘇帶兵入關,至少要查明真相之後,再來做決斷。可這扶蘇愣是不聽勸,一副“爹要兒死,兒不得不死”的態度,還沒來得及細品蒙恬的話語,就急不可耐地自盡了。蒙恬本就是效忠於扶蘇,無奈自已奉的這主沒志氣,沒了帶兵衝鎮的正統性,與其留下一條性命讓後來登基者侮辱,不如也隨扶蘇而去罷了。想到此,蒙恬拿起劍,也跟着自盡了。

秦始皇爲什麼要扶蘇去上郡 秦始皇這麼做有什麼目的 第5張

結語

總的來說,扶蘇自盡,首先是沒有看出秦始皇對他的“保護”,再來就是性格使然,沒有看透朝中政治鬥爭的殘酷。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