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秦始皇爲什麼沒有早立扶蘇爲太子?是因爲扶蘇太仁慈了嗎?

秦始皇爲什麼沒有早立扶蘇爲太子?是因爲扶蘇太仁慈了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秦始皇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人們總是覺得,如果嬴政能早立扶蘇爲太子,說不定秦朝就不會在胡亥手中二世而亡。嬴政爲何不早將扶蘇立爲太子呢?首先要知道兩點,第一秦始皇沒有想到自己會這麼早就過世,讓徐福出海尋藥,一旦成功不就不需要立太子了嗎?所以自負的他纔會不急於立太子。第二,如果讓嬴政在一衆兒子中,選出一位太子人選,那麼這個人一定就是扶蘇。

能夠成爲千古一帝,秦始皇一定有自己的思量,這種思量必定是爲秦國的未來所考慮的。讓徐福出海尋藥,想要長生並不老的嬴政,一定是十分自負的。

他不僅希望自己能夠成爲千古一帝,他還希望自己能夠永遠統治秦軍打下的偌大疆土。到了晚年嬴政的自負性格依然在作祟,但他也開始審視自己心目中認定的太子:扶蘇。

史料對扶蘇的評價有兩條:一、勇武剛毅,二、過於仁慈。

秦始皇爲什麼沒有早立扶蘇爲太子?是因爲扶蘇太仁慈了嗎?

在秦始皇下令焚書坑儒時,仁慈的扶蘇就曾出面勸諫過嬴政。雖然勸諫嬴政是扶蘇仁慈的體現,但也體現了他性格剛毅的一面,要不然他也不會冒着觸怒嬴政的風險,爲儒生們求情。

憤怒的嬴政當即下令,讓扶蘇以監軍的身份,隨同蒙恬和十多萬秦軍前去修築長城,抵禦匈奴和百越人。

嬴政是真的惱怒兒子扶蘇了嗎?仔細想一下,如果嬴政真的憤怒了,那他爲何要將秦國十幾萬大軍和猛將蒙恬一起交給扶蘇呢?其實這正是嬴政對扶蘇的變相保護。

秦國剛剛統一天下,嬴政必須以重法穩定大局。秦法雖然嚴苛,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更改的。輕易更改秦法,便會觸犯秦國貴族的利益,隨之秦國大好的局勢就會分崩離析。

嬴政能夠耗費巨資修築長城,就說明他所謀的乃是大秦萬世之基業。這樣一位眼光長遠的君主,會不知道統一六國後,應該寬仁治國,以此來緩解秦國與六國舊貴族之間的矛盾嗎?

答案是否定的。嬴政需要的是時間,他需要先沿用嚴苛的秦法穩定大局,隨後再寬仁治國讓天下歸心。

秦始皇爲什麼沒有早立扶蘇爲太子?是因爲扶蘇太仁慈了嗎? 第2張

所以說當時的扶蘇雖然仁慈地爲儒生們求情,但他的眼光卻並沒有嬴政看得長遠。

扶蘇爲儒生們求情,觸犯了誰的個人利益呢?他觸犯了李斯的個人利益,因爲焚書坑儒正是李斯向秦始皇提出的治國方針。兒子得罪了掌權的李斯,秦始皇應該怎麼辦呢?如果是自己不在乎的兒子,大不了監禁,貶爲庶人。但嬴政並沒有這樣做,而是將秦國大將和幾十萬秦軍託付給了兒子扶蘇。

可以說嬴政這是變相將兒子給保護了起來。隨之便可以說煞費苦心的嬴政,是欣賞扶蘇,已經默認了扶蘇是自己選定的太子。

李斯出身法家,他在幫助嬴政焚書坑儒,制定愚民之策的同時,還制定了其他一些國策:以秦法代替天下法,將六國舊郡細緻劃分成縣,統一全國文字,以秦王玉璽代替周王朝九鼎等等。

這些其實都是在潛移默化,讓六國百姓適應秦國的制度,消除六國曾經的痕跡。但這樣推行秦國的制度,必然會被六國百姓強烈牴觸,所以此時的秦國依然需要嚴苛的秦法。

秦始皇爲什麼沒有早立扶蘇爲太子?是因爲扶蘇太仁慈了嗎? 第3張

也許晚年的嬴政已經知道自己不會長生不老,自己也需要爲大秦選定後繼之君。但在將秦國交給扶蘇之前,嬴政必須先替兒子消除國內的一切隱患。當六國百姓真正心歸於秦時,那時的天下才真正需要一位仁慈的君主:扶蘇。扶蘇帶兵修築長城的同時,其實嬴政正在爲兒子削去權柄上的荊棘。

反對焚書坑儒的扶蘇等於是和李斯站在了對立面。隨後扶蘇更是在地方上得罪了李斯的兒子。覺得與扶蘇矛盾無法化解的李斯,隨後便在嬴政病逝之時(有說是趙高毒死的),先一步聯合趙高擁立胡亥登基。

手握重兵,麾下有大秦猛將的扶蘇實在是太過迂腐了。他以爲嬴政將其貶到邊地修築長城是反感他。等到胡亥矯詔,賜死扶蘇的旨意送到他手上時,扶蘇卻迂腐的選擇了自盡。

如果嬴政不是矚意他爲太子,又怎會將十多萬秦軍和秦國猛將,一併託付給他呢?扶蘇到死都沒有明白,父親嬴政保護他的良苦用心。如果扶蘇起兵反抗胡亥,說不定大秦又會是另一番局面,也許這也是過世的嬴政樂於見到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