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秦始皇爲什麼不立扶蘇爲太子 爲何秦始皇死後還要扶蘇主持葬禮

秦始皇爲什麼不立扶蘇爲太子 爲何秦始皇死後還要扶蘇主持葬禮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扶蘇和太子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秦朝的滅亡,可以說不僅是趙高的作爲,其中任何一個人如果做了其他的事情,或許就不會是我們看到的這個樣子。其中最根源的還是在於太子的問題上,秦始皇遲遲沒有立太子,而明眼人也看得出來,除了扶蘇之外,基本上沒有任何一個是合適的接班人,秦始皇應該也明白這一點的,但是他爲何一直都沒有立扶蘇爲太子呢?而到了最後關頭,自己臨死之前,爲何又讓扶蘇主持自己的葬禮,如果說他不看好扶蘇的話,就不應該有這樣遺旨啊?

秦始皇爲什麼不立扶蘇爲太子 爲何秦始皇死後還要扶蘇主持葬禮

千古一帝秦始皇輝煌的一生,做了不少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事,其煌煌功業,赫赫武功一直激勵着萬千中華兒女。然則嬴政皇帝遲遲不立賢能長子扶蘇爲皇太子,最終讓趙高、李斯二人陰謀立無腦小兒胡亥爲帝,導致大秦帝國二世而滅,不亦悲乎?根據我的瞭解,對於秦皇不及時立扶蘇爲太子的原因,及派扶蘇監軍的用心分析如下。

嬴政皇帝勤於國政,舉凡大臣上書,邊關報書,從來沒有過夜的,都是當天批示完成。因此嬴政皇帝對於男女之事並不熱衷,但是男人對於自已的第一個女人,總是有記憶的。扶蘇的母親是齊國人,端莊賢淑,貌美溫順,是嬴政的第一個妻子,因此生下兒子後,嬴政給第一個兒子取名扶蘇,意爲茁壯成長的小樹,對此子寄予了深深的厚望。

嬴政不立王后,不立嫡長子的原因是爲了秦國後續之君爲賢君,從衆多兒子中擇賢而立,稱帝后不受其母親一族的脅迫,不受國家權臣的脅迫。這是嬴政從自已親政過程中及趙武靈王的失敗中總結出的經驗。扶蘇少而聰慧,長而敏銳,人皆說扶蘇信人而奮士,剛毅而勇武,是大秦帝國接班人的不二人選。

秦始皇爲什麼不立扶蘇爲太子 爲何秦始皇死後還要扶蘇主持葬禮 第2張

按理說,嬴政皇帝應該及時確定扶蘇的皇太子之位,因爲嬴政皇帝四十多歲了,扶蘇也二十多歲了,早日確立儲君是國家長久的大事。但是在"焚書坑儒"事件中,扶蘇站出來反對嬴政皇帝的決定;對於國家千秋工程,扶蘇認爲當緩緩圖之;對於六國復辟,扶蘇認爲當徐而治之。這些政見上的不同,讓嬴政皇帝覺得扶蘇心志太過柔仁,作爲鐵血大秦的帝王,當再加錘鍊。因此嬴政皇帝沒有及時確定扶蘇的皇太子之位,反而把扶蘇派到九原監軍。

嬴政皇帝相信,扶蘇遠離朝局,可以避免朝廷的權力之爭,是保護扶蘇過早夭亡的重要手段。歷來儲君都事關國家安危,權臣往往會爲儲君的爭位而各自站隊,最終弄成國家高層不團結,失敗的皇子免不了一死。

嬴政皇帝派扶蘇去九原監軍,並非是放逐扶蘇,也不是監視蒙恬。因扶蘇的政見與當時的國政不符,故不能留在朝廷;但是嬴政又通過讓扶蘇掌管大秦最精銳的三十萬邊軍爲手段,向世人宣示扶蘇的重要性。因此嬴政皇帝讓兒子扶蘇去九原監軍,其實是保護扶蘇,同時給扶蘇一個強大的靠山——蒙恬將軍。

嬴政是從血火中拼搏出來的皇帝,深知六國復辟是不可避免的一場惡戰。以扶蘇之仁,必可糾正秦法的不足之處,寬政待民,讓天下百姓自安,如此則六國復辟成了無水之源,就算復辟也不能掀起大亂。如果六國復辟,那麼蒙恬將軍則會率精兵南下平叛,以蒙恬之能自能數戰平自反叛。

秦始皇爲什麼不立扶蘇爲太子 爲何秦始皇死後還要扶蘇主持葬禮 第3張

蒙恬是嬴政皇帝的異姓兄弟,當年二人共同平息了嫪毐之亂,合力打敗了呂不韋,奠定了嬴政親政的基礎。嬴政敢於把三十萬最精銳的部隊交給蒙恬,就是君臣二人的心意相通,信任無比。蒙恬是大秦最後一個威望與實力俱在的元老名將,曾北擊匈奴,退敵七百餘里,匈奴對黑色的秦軍相當畏懼。

嬴政皇帝把長子扶蘇交給蒙恬的用意就再明顯不過了。意在讓扶蘇于軍中錘鍊,在軍中要有威信,最重要的是讓扶蘇與蒙恬結成君臣同盟,共同支撐起大秦江山。對是自已太過急功近利的盤整華夏文明,導致民衆生活艱苦,已有民反的情形,嬴政皇帝寄希望於長子扶蘇繼位後改正這些政策。因此嬴政皇帝最後一次東巡楚越生病後,執意要北上九原,在自已死前明確扶蘇的皇太子之位,明確蒙恬的託國重任。

然而華夏族多難,天妒英才,嬴政皇帝突然暴斃於沙丘行宮,留給扶蘇的詔書寫着"兵屬蒙恬,與會喪咸陽而葬"。最終趙高與李斯合謀改了詔書,賜死了大秦最後的希望——扶蘇與蒙恬。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