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婚姻狀況到底是什麼樣的 一家養女百家求的說法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代婚姻狀況到底是什麼樣的 一家養女百家求的說法到底是什麼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古代婚姻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作爲人生“四大喜事”之一的“洞房花燭夜”,相信要遠比其他三大喜事更具誘惑力。尤其是在古代人的思想意識中,“先成家,後立業”已經成爲了一種思維定勢。所以古代很多男性在尚未進士及第之前,基本上都已經早早地有了家室。

“洞房花燭夜”雖然更具男性思維特徵,但如果從女性角度來講,到了結婚年齡能夠嫁給一個,自己心儀已久的如意郎君,這其實也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人生樂事。但由於古代男女婚配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古代婚姻狀況到底是什麼樣的 一家養女百家求的說法到底是什麼樣的

所以按照封建“禮法”的要求而言,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不得私定終身。否則不但有違“禮法”,而且還會受到世俗之人地唾罵。這就形成了一種按章做事的習俗,即在男權社會女性沒有選擇夫婿的權利。

而男方則可以根據個人好惡,按照“禮法”或者“婚俗”的要求,帶着聘禮去姑娘家“求親”。從這一點可以瞭解到“一家養女百家求”的說法,其實更具封建婚嫁習俗特色。如果誰家有年輕美貌的姑娘,有兒子的家庭就都會爲自己的兒子去“求”婚。

古代婚姻狀況到底是什麼樣的 一家養女百家求的說法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2張

“一家養女百家求”說法的來歷和習俗

1.《增廣賢文》中的婚姻啓示

相信即使是在現代社會,很多人依然經常聽到“一家養女百家求”的說法。這句傳承了一千多年的民間俗語,其實出自道家兒童啓蒙讀物《增廣賢文》。原句爲“一家養女百家求,一馬不行百馬憂”。

如果單純的從字面意思上去理解,可以解釋爲“吾家有女初長成”之時,也就是已經出落成了一個美麗大方的姑娘。這個時候就會有很多家裏有兒子的父母,會不斷去家裏有待嫁女兒的家庭,幫助自己的兒子向姑娘“求親”。

而第二句“一馬不行百馬憂”的意思則是,如果一匹馬失去了行走的能力,或者說壓根就是不走,那麼就會導致一百匹馬都跟着止步不前。實際寓意就是一件小事,有可能就會影響全局。

古代婚姻狀況到底是什麼樣的 一家養女百家求的說法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3張

2.“吾家有女初長成”

事實上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會出現“一家養女百家求” 的現象。畢竟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子,肯定會對衆多男性產生無法阻擋的吸引力。這種現象其實與“鳳求凰”如出一轍。作爲被男性爭相追逐的“對象”,古代女子在當時確實是“搶手貨”。

無論在哪個時代貌美如花的女子,以及事業有成的男人都會成爲衆人追逐的對象。尤其是在古代社會中,一個長得沉魚落雁一般的女子,再加上賢良淑德的個性,肯定會吸引一大批“登門求親”的家庭。

可能在很多現代人的心目中,古代人想要結婚雖然繁文縟節比較多,但是隻要備好聘禮就可以去登門“求親”,這個過程看起來並不是特別困難。但事實上古代人結婚遠比現代人結婚更難。

古代婚姻狀況到底是什麼樣的 一家養女百家求的說法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4張

“門當戶對”和“八字匹配”對古人婚姻的影響

這主要是因爲古代社會中有很多封建禮俗,年輕男女要想結爲夫妻就必須要過這一關。尤其是古代社會男女結婚,不僅要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還應該遵守“門當戶對”,以及“八字匹配”的基本原則。

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男女,都講究自由戀愛、自願結婚,而且婚姻還要受到法律的保護。兩個人如果情投意合,戀愛一段時間之後又感覺彼此難捨難分,就可以在自願的原則下結婚。雖然現在結婚也講究“房子,車子,票子”,但畢竟比古代要簡單很多。

古代婚姻狀況到底是什麼樣的 一家養女百家求的說法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5張

古代社會有很多年輕男女,之所以最終沒有結成正式夫妻,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門當戶對”和“八字匹配”。

所謂“門當戶對”其實指的是,雙方家庭的社會地位、經濟實力和家風等方面,雖然不能百分之百雷同,但至少不能相差十萬八千里。

事實上筆者認爲“門當戶對”。其實是封建婚姻中最難以逾越的門檻,因爲無論是女方還是男方的家庭比較貧苦,這其實都很容易成爲導致二人無緣婚姻的關鍵因素。

縱然是“一家養女百家求”,但如果男方的家庭背景不如女方,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是作罷。

古代婚姻狀況到底是什麼樣的 一家養女百家求的說法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6張

而“八字匹配”更是涉及到了,雙方的命格和婚姻運數。很多生活在古代社會中的人,由於受到了封建思想的束縛,所以他們特別在意一個人的生辰八字,在他們的觀念中,如果夫妻二人的“八字不合”,即使能夠結成夫妻最終也只能是分道揚鑣。

還有就是很多古代人都會認爲,兩個“八字不合”的人在一起,某一方的命格過硬,就很容易對另一方造成一種危害。雖然這種想法在現代人的眼中就是一個笑話,但是對於古人來說卻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所以筆者認爲雖然古代有“一家養女百家求”的說法,但如果“求親”的男性中,一旦有名不當戶不對,或“八字不合”的現象,就根本沒有辦法去“求親”,或者說只能夠遺憾地看着自己心愛的姑娘“嫁做他人婦”。

古代婚姻狀況到底是什麼樣的 一家養女百家求的說法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7張

“良田千畝,十里紅妝”之“陪嫁”

歷朝歷代對女性和男性結婚的年齡,都有過比較明確的規定。雖然每個朝代的具體年齡限制不同,但女性嫁人最晚不能超過17歲,男性則可以放寬至20歲。一旦誰家的姑娘超過了17歲還沒有出嫁,就會受到相應的法律懲治。

當然這種懲治有輕也有重,輕則罰款或直接罰沒家產,重者甚至會被直接入刑。當然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直接,由“官媒”出面強制結婚。

這樣看來好像古代統治者,對生活在當時的男女結婚事宜都比較上心,但事實上卻是女人結婚難男人娶妻也難。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比較尷尬的局面,其實主要與古代社會所奉行的“禮法”有關係。其中對於女性來說,要想在達到官方最低限定年齡之前,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伴侶,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準備好嫁妝。

古代婚姻狀況到底是什麼樣的 一家養女百家求的說法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8張

1.“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詩經·衛風·氓》中有一首長詩,說的就是有關古代女子思念情郎,並且希望自己的心上人,能夠趕着馬車來迎接自己並拉上嫁妝的過程。事實上“以我賄遷”說的就是古代女子結婚,需要攜帶嫁妝的古老習俗。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大意爲希望自己的情郎去卜卦求神,如果沒有凶兆也沒有怨恨的語言,就應該駕着自己的馬車快點來。然後拉上思念他女子,還有這位女子攜帶的嫁妝。

從《詩經》中的這首詩歌可以看出,古代女子要想結婚就應該提前準備好嫁妝。反之沒有嫁妝的女子要想結婚,在古代不僅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而且也很容易因爲沒有嫁妝而無法出嫁。

古代婚姻狀況到底是什麼樣的 一家養女百家求的說法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9張

筆者認爲“以我賄遷”其實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古代男尊女卑的社會現實。因爲現代的女性出嫁,並沒有規定必須要攜帶嫁妝。而且迎親一方還要爲女子準備“彩禮”。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地娶到老婆。

但是古代女子卻要爲自己準備嫁妝,如果沒有嫁妝或者嫁妝比較少,就很容易嫁不出去或者,即使嫁出去了也會受到婆家的鄙夷。這其實也是古代人,結婚難的一個根本原因。這一點其實可以從很多史料中獲得證實。

據《左傳·哀公十一年》記載:“轅頗爲司徒,賦封田以嫁公女”。

這段話的主要意思就是,魯哀公女兒要出嫁魯國大夫轅頗,只好把自己封邑內的賦稅,當做這位公主的嫁妝。一個貴爲公主的女子結婚都要準備嫁妝,何況是平民百姓家的女兒呢。

古代婚姻狀況到底是什麼樣的 一家養女百家求的說法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10張

2.“良田千畝,十里紅妝”

僅從字面意思上去理解“良田千畝,十里紅妝”這八個字,其實就足以給人一種震撼之感。女兒要出嫁了父母爲了她能夠獲得幸福的婚姻,不惜以千畝良田作爲她的嫁妝,這不僅體現出了古代女子結婚時的一種奢靡風俗,而且也表現出了父母對女兒的真愛。

而“十里紅妝”其實也是指豐厚的嫁妝,以及結婚時的隆重場面。可能並沒有“十里”那樣鋪張和隆重,但是也會根據家庭貧富情況,儘量滿足女兒出嫁時的需求。但如果實在拿不出嫁妝,就會耽誤古代女子出嫁的時間,甚至還會受到法律的懲治。

古代婚姻狀況到底是什麼樣的 一家養女百家求的說法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11張

事實上“良田千畝,十里紅妝”,其實也只是古代女性出嫁時的冰山一角,但卻成爲了古代女性結婚難的真實寫照。相比較於古代女子結婚難來說,拿不出聘禮的男性其實更悲催。

因爲在“一家養女百家求”的時代,如果連最基本的聘禮都拿不出來,又何談戀愛和結婚呢!所以說這也是古代男女,之所以會出現結婚難問題的癥結所在。誰不想擁有一段花前月下的戀愛,誰又不想與自己的伴侶成雙節對呢。

古代婚姻狀況到底是什麼樣的 一家養女百家求的說法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12張

3.古人雖有結婚之難,但卻更加期盼美好愛情

筆者認爲“一家養女百家求”,其實與“洞房花燭夜”,想要表達的喜悅之情如出一轍。作爲每個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相信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都會對美好的婚姻充滿期盼之情。

唐代詩人朱慶餘曾創作過,一首七言絕句《近試上張水部》。詩中曾雲“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這首詩其實就是“洞房花燭夜”的真實寫照。

不管是在古代還現代社會,“一家養女百家求” 都是一種人之常情。正所謂“少女懷春、少男含情”,在到了婚嫁年齡之時,就應該按照自然規律,尋找一份屬於自己的情感。雖然古代社會的條條框框非常多,但是也不排除真愛的存在。

結 語

筆者認爲“一家養女百家求”,其實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婚戀觀”。 在這種婚戀觀的影響之下,古代男女的婚姻其實,更像是一種符合“禮法”與“婚俗”的流程。

也就是說誰家的女兒正在待字閨中,適婚年齡的男子就可以根據婚俗去“求親”。

只不過在“門當戶對”以及“八字命裏”的影響之下,即使有情投意合之人也很難長相廝守。還有就是古代女性受到,“良田千畝,十里紅妝”嫁妝的影響,其實也很難找到一位情投意合之人。

【參考文獻】

劉紹義《古人的結婚證——婚書》

彭林《古代婚禮不賀、不舉樂》

王璽《中國古代婚姻禮制的倫理研究》

秦朋《我國古代婚姻年齡問題研究及當代意義》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