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明朝三傑之中 最遭淮西將領仇恨的功臣爲什麼是劉伯溫

明朝三傑之中 最遭淮西將領仇恨的功臣爲什麼是劉伯溫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劉伯溫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起咱們國家歷史上的明朝,可以說這是我國曆史上最有氣節的一個朝代。因爲在明朝統治時期,從來沒有與其他國家簽署任何不平等的跳躍,也從未割讓任何一塊土地。不過明朝與許多其他朝代一樣,明朝的建立也是經歷了許多的不和,特別是功臣與功臣之間的矛盾。在明朝的初期隨着時間的推移,也愈發明顯。主要原因除了比功勞之外,還有就是爭名奪利,但是最後的結局也是很殘忍的。

明朝三傑之中 最遭淮西將領仇恨的功臣爲什麼是劉伯溫

在明朝成立之初,明朝有三傑,分別是劉伯溫、呂昶和宋濂。這三位是明朝成立的功臣,也是明朝建設國家的功臣,但是讓很多人感到吃驚的是,這三個人最後的結局都沒有得到善終,而伴隨着三個人晚年的,其實是所謂浙東黨和淮西黨之間的紛爭。

宋濂,是明初的大學士,同時也是明朝第一任太子的老師,如果朱標中途沒死的話,那宋濂在明朝的地位是無人可比的。但是也正是因爲宋濂是朱標的老師,導致身爲太子的朱標,最終離開了這個世界。宋濂作爲太子朱標的老師,是儒家的典型人物,儒家崇尚以仁施政,所以太子朱標也就一直在被宋濂灌輸這樣的思想,時間久了之後,朱標的思想也就隨之被改變,而這時候的朱元璋,變得越來越極端,朱標看着功臣一個接着一個被殘害,心中難受之至,但是也無權干涉自己的父親,最後竟然被父親的所作所爲氣出病來,無法醫治而亡。

明朝三傑之中 最遭淮西將領仇恨的功臣爲什麼是劉伯溫 第2張

明朝初期朱元璋時代,身邊的功臣都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也都沒有給明朝帶來什麼,除了這三位大臣。宋濂雖然是明朝的大學士,也是太傅級別人物,但是不僅讓朱標的所學和朱元璋背道而馳,同時在明朝的第一次科舉考試中,也讓朱元璋和整個大明王朝鬧出了一個笑話!後來的宋濂也得到了朱元璋的報復,被流放邊疆,對於宋濂來說,他給朱元璋以及大明王朝帶來的困擾和弊害,都不僅僅是朱元璋自己一個人能承受得了的,晚年喪子之痛打擊了朱元璋的心理防線,之後的科舉半邊天,再一次讓朱元璋的心理受到打擊,這兩次打擊也讓朱元璋的處罰功臣的行爲更加明瞭。

呂昶,他是元廷的三品大員,在某些方面,例如制定稅賦、良田的統計、戶口政策的制定,這些都是沒人能夠與之相提並論的,就連當時的劉伯溫,在向朱元璋舉薦的時候,也直接承認,自己十個都不如呂昶,足見呂昶的才華是多麼偉大,後來明朝的成立,呂昶很快就制定了明朝的第一個戶口管理制度,也在很短的時間內,讓大明王朝走向了正規,恢復了大明國內的生產。但是很多人會有疑問,李善長不是也有這方面的才能嘛?李善長雖然有,但是不切實際,而且過多的是爲了獻媚,而朱元璋也是爲了給予李善長的面子,沒有揭穿他,同時也是朱元璋想要通過權衡之術,控制朝廷的官員。

明朝三傑之中 最遭淮西將領仇恨的功臣爲什麼是劉伯溫 第3張

李善長自己也深知自己的纔能有限,所以在晚年自己退出朝政的時候,把自己的位置讓給劉伯溫,這就足見說明 了一點,自己的才能低於劉伯溫,而劉伯溫的才能要低於呂昶,所以也就證明了。但是呂昶的結局也沒有落個善終,在哪個時代,兩派的陣營越來越明顯,特別是當時的楊憲,已經完全不聽自己的恩師劉伯溫所勸,鶴立獨行!最後被胡惟庸等人陷害,而呂昶也因爲被胡惟庸挑唆,成爲這件事中最倒黴的一個人,但是後來查明真相,雖然減輕了罪行,可是自己的年紀畢竟這麼大了,從楊憲案結束之後,呂昶也就一蹶不振。

劉伯溫,是這三個人中,最遭淮西將領仇恨的功臣,之所以這樣還是因爲一句話,那就是劉伯溫認爲,明朝成立之後,這些功臣必定胡作非爲,因爲明朝的將領,都是在極端的環境下培養出來的,當時的元廷不管是官員還是盛行的文化都有一些暴行元素,而這些將領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走向抗爭元廷的,所以戰爭結束他們必定會惹是生非,而劉伯溫的建議則是殺掉這些官員,這句話雖然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分析的是很準確的,但是這句話傳到朱元璋的耳朵,又傳到了那些淮西將領哪裏,自然而然會惹來諸多的問題,這些淮西的將領們卻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到聽從這樣的教訓,行事低調一些!

明朝三傑之中 最遭淮西將領仇恨的功臣爲什麼是劉伯溫 第4張

劉伯溫的這句話也導致了自己以後成爲這些淮西陣營的敵人,但是劉伯溫卻一直不瘟不火,因爲他也知道,如果自己和他們正面衝突,也就向朱元璋表明,自己就是衝着這些淮西將領而來的,所以劉伯溫一直到死的時候,也沒有承認自己是因爲陣營鬥爭而說那句話的,但是那些淮西將領們,根本不會理解,心中的仇恨已經不可原諒。他們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而劉伯溫則是真的爲大明的江山考慮,最後的劉伯溫死於胡惟庸之手,在劉伯溫死去之後,朱元璋也流下了自己的淚水,這個功臣伴隨大明的成立,也伴隨着朱元璋大半生,最後卻死於叛逆之手,不管是功勞還是苦勞,朱元璋都沒有做到公平,這是他虧欠劉伯溫的,所以朱元璋淚水成河,爲劉伯溫之死,感到不值和氣憤,也感到無比的痛楚。

劉伯溫成爲朱元璋皇帝一生中,唯一一個爲大臣流下淚水的人,雖然和當時的劉伯溫齊名的還有呂昶和宋濂,但真正得朱元璋認可和佩服的人只有劉伯溫,劉伯溫爲大明的一切事情任勞任怨,也爲大明的前途出謀劃策,可還是因爲陣營的鬥爭而亡,這一點讓朱元璋也感到惋惜的,如果雙方能夠放下恩怨,能夠握手言和,那大明的發展肯定會更好,但是事實的確如劉伯溫所預料的那樣,那些將領們,在獲得成功之後,的確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也導致自己的榮華富貴隨着秦淮河的河水流向遠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