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分封的藩王,明不許進,清不給出,哪個方法更好

分封的藩王,明不許進,清不給出,哪個方法更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口氣將自己的20多個子侄分封到各地爲藩王,“各有爵封,分鎮諸國”。這是一件多少有些“逆時代潮流”意味的事情。

因爲自秦漢以來,歷朝歷代都在通過各種方式加強郡縣制、削弱分封制。少數被分封的藩王 ,不再擁有行政權、財政權和軍事權,變成了只食俸祿的富家翁。而朱元璋分封的藩王 ,享有高度軍事自主權,如燕王朱棣、寧王朱權等,手下都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不受朝廷節制。 藩王擁有監視地方臣民的權力。

朱元璋之所以要分封藩王,主要有兩點考慮。

分封的藩王,明不許進,清不給出,哪個方法更好

一是外御蒙古。當時雖然元朝已被推翻,但蒙古人在河西、漠北一帶還擁有較大勢力,隨時可能捲土重來。同時,國內仍然存在陳友諒、張士誠的參與勢力。一旦國內有變,兩股勢力裏應外合,將動搖大明王朝的統治根本。朱元璋本着“皇子守國門”的策略,讓燕王朱棣、寧王朱權等帶領軍隊駐守邊疆,成爲朝廷的可靠屏障。

二是內穩朝政。朱元璋子嗣衆多,他們大多數都經歷過戰火的磨鍊,具有一定的實力,手下也各有一班人馬。如果要將他們全部留在京城,一山不容二虎,難免會發生“玄武門之變”這樣的人倫悲劇。朱元璋在世之日,或者還能壓制諸子。當他撒手人寰後呢?與其讓諸子留在京城,形成一顆顆不定時炸彈,不如將他們分封外地,遠離政治中心。

當然,朱元璋也深知藩王權力過大的隱患,作出規定,禁止藩王隨意進入京城,規定3年才能進京一次,以免與朝廷大臣發生勾結。也不準藩王之間互相聯繫,特意錯開他們的進京時間。這就是通常所謂的“不準王爺進京”。

1398年,朱元璋病逝之前,頒發遺詔,下令“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不準潘王進京弔喪。從遺詔中我們可以看出,朱元璋深深地擔憂皇太孫建文帝無法服衆,生恐藩王進京搗亂,因此特意叮囑一番。

二、

1644年,清軍揮師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爲全國統治者。

清朝在許多制度構架上,沿襲了明朝的舊規。但在如何處理皇子的問題上,清朝採取了與明朝完全不同的做法。清朝只是在初期冊封過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等少數藩王,不過這屬於歷史造就的特例,他們也和愛新覺羅一族沒有血緣關係,不算真正意義上的皇室藩王。在平定三藩後,從康熙帝到末代皇帝溥儀,清朝再也沒有冊封過一名藩王。

分封的藩王,明不許進,清不給出,哪個方法更好 第2張

不僅如此,愛新覺羅一族的皇子們,不管是親王還是郡王,都不能隨意離開京城。除非是爲皇帝出差辦事,以欽差大臣的身份離開北京。否則都只能在京城老老實實地呆着。至於到外地去當藩王?門兒都沒有,想都別想!

舉一個例子,1860年,英法聯軍逼近北京,咸豐帝倉惶逃亡熱河。由於驚嚇過度,第二年,在簽訂了《北京條約》後,咸豐帝就病死了。按照遺詔,權力落到了八大顧命大臣手中。慈禧太后聯合慈安太后,有意奪取大權,便緊急將咸豐的親弟弟、恭親王奕訢招到熱河,祕密商議大事。按照清朝皇室祖制,奕訢是絕對不能擅自離開京城的。怎麼辦呢?據溥儀在《我的前半生》所記載,奕訢是化妝成“薩滿”才得以離開京城,悄悄地去熱河見了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一面。

三、

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出京。這兩種做法誰更高明?

其實,這兩種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相當於一個硬幣的兩面,難分高低,沒有優劣。畢竟,這兩種做法都是通過限制王爺的權力、達到穩定統治的目的,出發點都沒有問題。

具體而言,這兩種做法都有明顯的優點,但也有明顯的弊端。

先看明朝不準王爺進京。

明朝將藩王分封在各地,隔斷藩王與朝廷大臣的聯繫,禁止藩王之間的聯繫,苦心造詣地維護皇室正統的統治,效果是很明顯的。有明一代,都沒有出現“玄武門之變”那樣的內亂和骨肉相殘事件。至於燕王朱棣發起“靖難之役”,實在是因爲建文帝操之過急,破壞了皇權與藩王之間的微妙平衡而致。

分封的藩王,明不許進,清不給出,哪個方法更好 第3張

同時,藩王在各地發展,猶如蒲公英一樣,成爲皇權的重要分支。1644年,李自成起義軍攻佔北京,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後,正是各地潘王,如福王朱由崧、唐王朱聿鍵、桂王朱由榔、寧靖王朱術桂等人延綿明朝國祚,長達40年之久。

如果明朝所有王爺都留在京城,怕是會被李自成和清朝一網打盡吧?

當然,這樣做也有明顯的弊端:容易造成地方勢力過大,破壞中央集權。朱棣也注意到這一弊端,進一步採取辦法削弱藩王權力,給他們優厚的待遇,剝奪他們的行政權、財政權和軍事權,藩王們這次消停下來,高高興興地過他們的安樂日子。

再看清朝不準王爺出京。

在清朝,王爺們的日子比明朝“苦”得多。他們不單是被嚴格限制在京城,其爵位都是一代降一等,如果後世子孫沒有爲朝廷立功勞,最終會被降爲平民。只有12個鐵帽子王不受限制,世襲罔替。在這種情況下,朝廷不用擔心王爺在外地興風作浪,也不必爲了養着王爺而耗費巨大。

分封的藩王,明不許進,清不給出,哪個方法更好 第4張

因此,總體來說,清朝王爺沒有明朝王爺那麼跋扈囂張,動不動就操刀子打進京城。

但清朝不準王爺出京,一樣也有弊端。王爺扎堆留在京城,容易與大臣們勾結在一起,干涉朝政。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咸豐時期的“辛酉政變”,都有王爺積極參與的身影。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