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中國古代“三教九流”的說話從何而來,到底指的是哪些人?

中國古代“三教九流”的說話從何而來,到底指的是哪些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形容各色人等時,人們往往會用“三教九流”來概括。那麼,“三教九流”的說法究竟從何而來?“三教九流”指的是哪些人?

中國古代“三教九流”的說話從何而來,到底指的是哪些人?

“三教九流”一般都被人理解爲古代職業的名稱,並被認爲這是泛指舊時下層社會闖蕩江湖從事各種行業的人。古代白話小說中的“三教九流”,往往含有貶義。

但其實,“三教”指的是儒教、佛教、道教。“三教”排列順序的先後,始於北周建德二年(公元573年)。《北史·周高祖紀》:“帝(武帝宇文邕)升高座,辨釋三教先後,以儒教爲先,道教次之,佛教爲後。”

最初的“九流”,指的是先秦的九個學術流派,見於《漢書·藝文志》。這九個學派是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後來,“九流”被用來代表社會上的各行各業,在“九流”中,又分爲“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上九流”是:帝王、聖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

“中九流”是:舉子、醫生、相命、丹青(賣畫人)、書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是:師爺、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時妖(拐騙及巫婆)、盜、竊、娼。

事實上,“三教”和“九流”的名稱,在最初並不含有貶義,只不過是對不同人羣的概稱而已。自唐人撰《春秋穀梁序》中,把“九流”和“異端”並列後,加之佛教、道教迷信日盛,後人就用“三教九流”來泛指社會上形形色色、五花八門、各行各業各式人物,從此含有貶義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