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都鐸王朝的政策、軍事是怎樣的?揭祕都鐸王朝的外交政策

都鐸王朝的政策、軍事是怎樣的?揭祕都鐸王朝的外交政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都鐸王朝(英語:Tudor dynasty)(1485年-1603年),是在亨利七世1485年入主英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後,所開創的一個王朝,統治英格蘭王國及其屬土周圍地區。

伯爵亨利·都鐸於1485年8月,在法國援助下殺死理查三世,奪取王位,建立都鐸王朝,史稱亨利七世。都鐸王朝統治英格蘭王國直到1603年伊麗莎白一世去世爲止,歷經120餘年,共經歷了五代君主。

都鐸王朝處於英國從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時期,被認爲是英國君主專制歷史上的黃金時期。

都鐸王朝的政策、軍事是怎樣的?揭祕都鐸王朝的外交政策

疆域

王朝疆域最鼎盛時包含英格蘭和愛爾蘭、威爾士,在法國有衆多諸侯領地,在北美洲有殖民地。

摺疊編輯本段政治

英國都鐸王朝時期被稱爲英國曆史上君主專制制度發展的黃金時期,同時又被稱爲現代憲政體制的發源地。在此期間,經過王朝的統治者亨利七世、亨利八世、伊麗莎白一世通過議會,宗教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和鞏固強大了王權,而強大的王權又保證了強大的民族國家的形成。

15-16世紀,英國社會經濟、政治等各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決定了都鐸君主政體的特殊性。它既有別於絕對君主專制,又不同於後來的君主立憲制,君權與議會達到了協調一致共同維繫着英國政治機器的運作。這一時期是英國王權最盛之時,但國王的權力仍是受到議會法律限制的。

都鐸王朝的政治體制又影響着都鐸時期的宗教、經濟以及文化方面的發展。都鐸王朝的君主專制主要表現在政治機構和司法方面,在中央政府中,新成立的樞密院取代了受制於貴族諮議會;在地方政府各郡治安法官的職權被擴大了;在郡以下,權力集中於小型教區會議手中;在司法體制上建立一系列特權法庭等。英國的君主專制制度臻於極盛。英國都鐸王權雖然具有明顯的專制主義特性,但這個時候都鐸王朝君主的權力並不是無限的,它受到各方面特別是議會法律的制約。因此它不同於絕對的君主專制,具有資本主義性質。

都鐸王朝的君主專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宗教改革的深入,原始資本積累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文化也繁榮發展。都鐸王朝君主專制制度的建立、表現、及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是順應歷史發展的。經歷了都鐸王朝之後,英國的中世紀色彩日漸淡薄。英國已經完全走出了舊時代,向着現代民族國家大踏步地前進。

軍事

英國都鐸王朝時期,戰爭因素對都鐸王朝君權的強化也產生了深遠影響,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封建生產關係逐漸瓦解,傳統的軍事組織喪失了賴以存在的經濟基礎。當時英國發生了一場軍事革命,戰爭形式的變化增加了軍費開支。

在火炮技術、戰術組織等方面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中世紀的戰爭形式開始轉變爲近代戰爭的形式。當時突出表現爲常備軍和僱傭軍的出現和建立,封建的軍隊不再存在了,新的軍隊開始由大批的僱傭兵編成,因爲封建制度的瓦解使得僱傭兵獲得了誰出錢就爲誰服務的自由。

常備軍和僱傭軍取代封建軍隊對國家財政產生了重要影響。因爲變革後的軍隊逐漸需要越來越大的費用,原來在平時、在戰時都無須君主支出任何費用的社會兵力,隨戰爭與着社會進步的過程,在戰時要君主出錢,在平時亦非君主出錢維持不可。軍費開支的不斷增加直接加重了國家的財政負擔。戰爭對英國都鐸王朝君權的強化主要是通過影響財政來實現的。戰爭的鉅額軍費開支在很大程度上對英國君權從羸弱走向強大產生了積極影響。都鐸時期以前,全國性財政機制尚未建立。

戰爭開支的增加爲都鐸王朝君權的強化提供了契機。爲了解決因戰爭造成的財政困難,都鐸王朝的君主把目光投向了議會和教會,一是通過議會徵稅,二是沒收修道院財產。從對君權的影響來看,前者使君主有限地加強了對議會的控制,後者的結果則是使英國教會失去了經濟基礎,都鐸君主徹底地掌控了英國教會,政治上擺脫了教會的束縛,增強了在世俗領域和精神領域的權威。

都鐸王朝的君主憑藉其在處理國家安全事務中的絕對權力,以戰爭爲藉口向議會提出的徵稅數額往往比戰爭實際開支要大,兩者之間的差額就是君主在戰爭財政中的收益。

都鐸王朝君主在以戰爭爲藉口向國民徵稅的過程中得到了商人和新貴族的支持,他們希望稅款在一個合理的數額內徵收。商人支持稅收根本上是因爲在戰爭中強大起來的國家能夠爲他們進行海外貿易提供後盾。沒有強大海軍的支持,英國的商人就很難在海外貿易中佔據優勢地位。

然而,議會批准徵稅的程序繁瑣,週期長,不能夠在短時間內滿足戰爭狀態下的軍費需求。特別是到了16世紀30年代,都鐸王朝遇到嚴重的財政困難,都鐸政府急需新的財源以增加財政收入。於是,在由戰爭引起的財政危機中,亨利八世把教會的財產收歸己有,爲都鐸王室帶來了鉅額財富。

都鐸王朝的政策、軍事是怎樣的?揭祕都鐸王朝的外交政策 第2張


經濟

都鐸王朝統治時期,英國社會發生了一系列質的變化。資本主義萌芽產生並得到扶植,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對封建農本經濟產生了瓦解作用;都鐸王朝強大的王權控制着各種貿易往來,形成了保護工商業的重商主義經濟政策,傳統的行會制度已不再適合城市經濟的發展;統一的勞動力和商品市場初步形成,城鄉關係完成了從對立到一體化的過渡。這些變化說明,英國城市在社會轉型過程中發揮着潛移默化的作用。

城鄉經濟

首先,都鐸王朝時期人口增長的趨勢說明,勞動力市場已經初步形成,這是英國資本主義得以快速發展的前提之一。

其次,都鐸王朝時期,英國城市與市場經濟的聯繫日益密切,城市經濟發展過程中有動力與阻力。動力是英國政府採取了扶植工商業的重商主義政策,阻力則來自封建社會內部根深蒂固的行會制度。

最後,都鐸時期舊城市的衰落和新城市的興起是一次財富轉移的過程。城市資本和勞動力向農村的流動使城鄉一體化的新型城鄉關係最終確立,它促進了資本主義在英國的成長,對封建的農本經濟形成最猛烈的衝擊。城鄉一體化是前工業時代英國區別於其他歐洲國家的最大特徵,也爲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都鐸王朝統治時期的城市經濟推動了資本主義在英國的發展,加速了封建制度在工商業中的瓦解,爲工業化時代的到來做好了準備,使英國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走在了世界最前列。

外交政策

都鐸王朝時期的英國,以國家利益爲指歸,對法國和西班牙採取了聯盟合作或者鬥爭的政策,且這種政策時有調整,對外關係的調整則促進了英國外部主權的確立。

對法國

在都鐸王朝時代,亨利七世力主和平,亨利八世則多次征伐法國,並時而與西班牙合作。瑪麗女王唯西班牙之命是從,堅持對法作戰。伊麗莎白女王基本上選擇了對法和解的政策,英國與西班牙卻衝突嚴重。從威廉征服起,英王在法國擁有衆多領地是雙方糾紛的重要根源之一。

對西班牙

英國與西班牙的衝突來得較晚,卻很激烈,特別在伊麗莎白統治時期表現得最明顯,但是,英西亦時而合作,主要是共同打擊法國勢力,維持歐洲的均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