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王莽是怎麼推行他的改革政策?起義的大軍又都有哪些?

王莽是怎麼推行他的改革政策?起義的大軍又都有哪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莽雖然具有遠見卓識,但可惜實際執行能力卻有所欠缺,他還書生氣十足,相信只要制度一變,天下立可太平。他的各項改革措施,根本上脫離社會實際,違背了客觀規律,加之在執行過程中被地方豪強反覆歪曲、弱化,這就註定了失敗的命運。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而且改革速度過快,很容易造成反效果,從而損害大多數人的利益。比如王莽明令禁止奴婢買賣,地方豪強就把交易從地上轉移到地下,奴婢買賣繼續進行,但相當多失去田地的百姓卻連賣身爲奴、苟延殘喘的機會也不易得到了。

王莽還採取行政手段,強制推行他的改革政策,對於違反者施以重刑。因爲對新法不瞭解或走投無路、被迫觸犯的,不僅僅是地方豪強,也包括許多平民百姓,結果政府官吏毫不加以區分地逮捕、鎮壓,這樣就使新法失去了社會基礎,失去了底層百姓的擁護。

王莽是怎麼推行他的改革政策?起義的大軍又都有哪些?

再加上王莽治理天下,好像種試驗田,法規多次變更,使百姓無所適從。他爲了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威,欺壓各依附國,造成西域、匈奴、高句酈、句町等各國的反叛,派兵征伐,耗盡了國庫,也給周邊百姓帶來沉重負擔。世間的事情,並非只要有好的意願,就能得到好的成果,這樣的改革,豈有不失敗之理?

天鳳四年(17),臨淮(今江蘇盱眙)人瓜田儀起義於會稽長洲(今江蘇吳縣)。同年,琅琊(今山東諸城東南)人呂母因爲當縣吏的兒子被長官冤殺,就聚集貧窮少年百餘人,攻破海曲縣(今山東日照西南),殺死仇人祭祀其子,然後引兵入海。

王莽派使者前往安撫,使者回來報告說:“盜賊纔剛解散,轉眼就又複合了。”王莽驚問緣故,回答說:“因爲法規太煩瑣,很容易觸犯;辛苦耕種,所得不足以繳納賦稅;就算閉門坐在家裏,都怕鄰居私鑄錢幣,自己要連坐。百姓因此紛起造反。”

就在呂母起義後不久,荊州地區鬧起大饑荒,百姓失去了活路,遂鋌而走險,數百饑民共推新市(今湖北京山東北)人王匡、王鳳爲渠帥,發動起義。南陽人馬武、潁川(今河南禹縣)人王常、成丹等皆往依從。起義者以綠林山(今湖北當陽境內)爲根據地,很快擴充到七、八千人,稱爲“綠林軍”。

地皇二年(21),王莽派荊州牧率領兩萬精兵,圍攻綠林軍。綠林軍主動出擊,在雲杜(今湖北京山)附近設伏擊潰新軍,繳獲全部輜重,並俘虜了敵軍統帥。經此戰後,綠林軍聲名大振,兵力很快膨脹到5萬餘人。

王莽是怎麼推行他的改革政策?起義的大軍又都有哪些? 第2張

王莽急派納言將軍嚴尤和秩宗將軍陳茂由洛陽率軍南下進攻綠林山。正逢綠林山一帶流行瘟疫,綠林軍一方面爲了脫離疫區,一方面爲了暫避嚴尤和陳茂的鋒芒,分南北兩路向外發展。

南路綠林稱“下江軍”,由王常和成丹統率,西入南郡(今湖北江陵)以吸引新軍的注意。北路綠林爲主力,稱“新市軍”,由王匡、王鳳、馬武、朱鮪等率領,北向南陽,準備尋機殺入關中。當年七月,新市軍行進到隨縣附近時,平林(今湖北隨縣東北)人陳牧、廖湛聚衆數千響應,稱“平林軍”。

天鳳五年(18),琅琊人樊崇聚衆數百起義於莒(今山東莒縣),隨即轉入泰山地區,不到一年的時間,兵力就已上萬。同郡人逄安,東海人徐宣、謝祿、楊音等各自起兵,後來也與樊崇聯合起來,衆達十數萬。他們痛恨新莽的重刑苛法,模仿劉邦“約法三章”,規定“殺人者死,傷人者償創”。

地皇三年(22),王莽派太師王匡(與綠林軍領袖王匡同名同姓),更始將軍廉丹領兵十餘萬前往進剿,樊崇等爲了區分敵我,把眉毛都塗成紅色,從此就稱爲“赤眉軍”。廉丹所部,軍紀極差,所過搶掠百姓,於是民謠唱道:“寧逢赤眉,不逢太師;太師尚可,更始殺我!”

兩軍在成昌(今山東東平西)展開惡戰,新軍全軍覆沒,廉丹及其校尉20餘人被殺,太師王匡狼狽逃回洛陽。赤眉軍乘勝轉戰東海(今山東郯城西北),挺進彭城(今江蘇徐州市)、汝南(今河南息縣)等地,很快擴編到30餘萬人。

除綠林、赤眉兩支大軍外,河北地區還有城頭子路和刁子都部,山東西北有銅馬部,河南有青犢、尤來和五幡等部,都聚衆數萬乃至十數萬。

王莽是怎麼推行他的改革政策?起義的大軍又都有哪些? 第3張

王莽見四方農民相繼起義,王匡等無法剿平,急忙於成昌大戰後不久下詔,廢除井田、奴婢、六筦等新法,但已經來不及了。當年冬天,漢朝宗室劉縯、劉秀兄弟率舂陵(今湖北棗陽東)子弟七、八千人起事,稱“舂陵軍”,劉縯自稱“柱天都部”,和新市、平林兩軍聯合,共同攻克棘陽(今河南新野東北)。

因爲劉縯、劉秀等舊貴族的加入,逐漸改變了原本農民起義的性質,而劉秀,就是後來東漢的開國君主——漢光武帝。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