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歷史上高加米拉戰役的佈局是怎麼樣的?

歷史上高加米拉戰役的佈局是怎麼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高加米拉戰役的佈局是怎麼樣的?公元前331年9月初,亞歷山大率領大軍從敘利亞北部進入兩河流域,向波斯腹地進軍,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亞歷山大此行的目的當然是至關重要的巴比倫城,卻更希望直接找到波斯主力軍決戰。因爲從過往的交手記錄來看,大流士精於戰略謀劃而不擅長臨戰指揮。馬其頓的新型軍隊,也勝於波斯的傳統模式。因此,沒有什麼能比決戰更顯得一勞永逸。

經過兩年征戰,亞歷山大此時控制了孟菲斯(Memphis)、薩迪斯(Sardis)、大馬士革等名城,財力已是遠超於前。考慮到大流士能籌備不亞於伊蘇斯戰役時的部隊規模,亞歷山大也通過各種辦法擴充了自己的兵力。

他將大量金銀運回馬其頓,用來招募更多的部隊。大約1萬5千增援部隊在亞歷山大東征途中趕來會師。這樣高加米拉戰役之前亞歷山大的兵力有所增強,總共將近5萬人。其中步兵有4萬人,包括重裝步兵1萬8千人;騎兵7千人,包括近衛騎兵2千人。

歷史上高加米拉戰役的佈局是怎麼樣的?

和二百多年以後進軍波斯的克拉蘇不同,亞歷山大選擇行軍路線時非常謹慎,他渡過幼發拉底河以後並沒有立刻南進,而是繼續向東渡過底格里斯河,然後沿着庫爾德山脈南行,這樣就避開了幼發拉底河上游的沙漠地區。爲了保障自己的後勤補給線,亞歷山大在行軍路線上築城3座,並部署了衛戍部隊。

馬其頓大軍一路上都有波斯輕騎遠遠跟隨,不用說那是大流士三世的偵查部隊。波斯王顯然想誘敵深入,馬其頓大軍安然無恙渡過兩河,沒有遭遇任何抵抗。大流士三世這個策略相當務實,波斯軍隊有十萬衆,糧草消耗驚人,離巴比倫越近後勤供給的壓力就越小;相反馬其頓軍隊勞師襲遠,越深入兩河流域腹地,後勤供給的壓力就越大。

當遠征軍逐步接近底格里斯河後,發現已有近20000人的波斯軍隊在對岸監視着他們。那是敘利亞總督馬紮亞斯率領的帝國西部殘軍,以來自敘利亞和卡帕多西亞的騎兵爲主。由於缺乏步兵力量,他們實際上無法阻擋馬其頓人渡河,否則將可能重演格拉尼卡斯河的悲劇。而亞歷山大麾下部隊的渡河速度,也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想象。

由於主力士兵大都自己揹負武器和給養,沒有太過繁雜的輜重負擔,僅僅通過充氣的皮囊就能完成泅渡。自知無法有所作爲的馬紮亞斯,就及時離開了渡口,去到亞述平原的基地同主力匯合。

公元前331年9月24日,馬其頓軍渡過了底格里斯河。之後的數日內,詭異的月食現象讓兩方都暫停了戰爭行爲。在看重天象與啓示的古代,月食屬於典型的不祥之兆。亞歷山大爲安撫士兵而宣佈全軍休整,大流士也膽戰心驚地閱讀着巴比倫祭祀們的占卜結果。

軍事角度而言,月食的突然出現,反而讓雙方都有了更多準備時間。大流士派人不斷整平那片名爲高加米拉的荒原戰場,以便最大程度的展開部隊,並給騎兵和戰車的活動提供方便。亞歷山大也忙着率領精銳騎兵四處遊擊,驅逐和抓捕波斯人的小股斥候力量,並進一步確定波斯主力軍的所在位置。

歷史上高加米拉戰役的佈局是怎麼樣的? 第2張

作爲輔助部隊的同盟者和輜重,也在渡河後構築了堅固營壘,讓遠征軍在陌生的環境內擁有一塊自己的“立足之地”。最後,亞歷山大還不忘控制了一座可以俯視未來戰場的小山,對大流士的軍隊做了詳細的評估。

到這年的9月底,馬其頓軍隊繼續向東前進,在離開主要營地後停頓於高加米拉平原的西側。亞歷山大召集了所有大小分隊的指揮官,宣佈了自己思索多日的部署計劃。除了按照常規,依次部署夥伴騎兵、近衛軍步兵和各長槍方陣團外,還着重加強了兩翼外圍的掩護兵力。

同時,將同盟軍單獨列爲第二線預備隊,應付波斯人必然施展的包抄策略。這一決策的靈感,其實可能就源自色諾芬筆下的波斯立國者--居魯士大帝。他在同呂底亞帝國的決戰中,使用過類似的佈陣方式。如今,亞歷山大卻要用類似的方法,對抗居魯士的直系後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