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高加米拉戰役的過程:高加米拉戰役的結果及歷史評價

高加米拉戰役的過程:高加米拉戰役的結果及歷史評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高加米拉戰役(The battle of Gaugamela),又譯作高加麥拉戰役、高加美拉戰役,或稱高加米拉會戰,指的是公元前331年10月1日馬其頓帝國與波斯帝國在巴比倫(今巴格達)以北的高加米拉地區進行的一場戰役。雙方於此次戰役皆投入巨大兵力,馬其頓帝國盡傾麾下四萬餘部隊,波斯帝國更是傾盡全國近百萬兵力。雖然波斯帝國在戰前做好了充足準備,但因時命不與與軍心渙散,更加之馬其頓軍隊的英勇善戰和亞歷山大大帝的正確指揮,波斯帝國終以十萬餘人的慘重傷亡敗北,君主大流士三世也於戰後被殺。馬其頓帝國進佔波斯帝國全部領土,波斯帝國滅亡。

高加米拉戰役的過程:高加米拉戰役的結果及歷史評價

戰役開始

公元前331年9月初,亞歷山大在完全平定埃及以後,終於率領大軍從敘利亞北部進入兩河流域,向波斯腹地進軍。經過兩年征戰,亞歷山大此時控制了孟菲斯(Memphis)、薩迪斯(Sardis)、大馬士革等名城,財力已是遠超於前。他將大量金銀運回馬其頓,用來招募更多的部隊。大約1萬5千增援部隊在亞歷山大東征途中趕來會師。這樣高加米拉戰役之前亞歷山大的兵力有所增強,總共將近5萬人。其中步兵有4萬人,包括重裝步兵1萬8千人;騎兵7千人,包括近衛騎兵2千人。

和二百多年以後進軍波斯的克拉蘇不同,亞歷山大選擇行軍路線時非常謹慎,他渡過幼發拉底河以後並沒有立刻南進,而是繼續向東渡過底格里斯河,然後沿着庫爾德山脈南行,這樣就避開了幼發拉底河上游的沙漠地區。爲了保障自己的後勤補給線,亞歷山大在行軍路線上築城3座,並部署了衛戍部隊。馬其頓大軍一路上都有波斯輕騎遠遠跟隨,不用說那是大流士三世的偵查部隊。波斯王顯然想誘敵深入,馬其頓大軍安然無恙渡過兩河,沒有遭遇任何抵抗。大流士三世這個策略相當務實,波斯軍隊有數十萬衆,糧草消耗驚人,離巴比倫越近後勤供給的壓力就越小;相反馬其頓軍隊勞師襲遠,越深入兩河流域腹地,後勤供給的壓力就越大。

同伊蘇斯戰役前指揮若定、成竹在胸的那個波斯王相比,此時的大流士三世儼然判若兩人。伊蘇斯戰役的失敗固然嚴重動搖了大流士三世的聲譽,包括太后、王后、和王子在內的所有王室成員落入敵手,這對大流士三世的自尊心和榮譽感有致命的打擊。亞歷山大敏銳地察覺到這一點,他將波斯王室一直帶在身邊當作人質,並以禮相待。在高加米拉戰役序幕階段的一系列心理較量當中,亞歷山大以征服者居高臨下的姿態,傲慢地兩次拒絕波斯王割地賠款贖回人質的建議,非常成功地重挫大流士三世的自信心,期望大流士三世對親人的牽掛焦慮干擾他對戰役的策劃指揮。高加米拉戰役前夕的大流士三世內心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寄希望於一場決戰來挽救自己的帝國、家人、和尊嚴,這必須是一場光明正大、完美無缺的勝利,因爲任何瑕疵都將使大流士三世無法洗盡恥辱,完成自我救贖。

然而在高加米拉戰役前發生的一起天文現象,就已經決定了這場戰役的結果。古典史料記載,在戰役爆發前11天出現了月食現象。現代科學家經過計算,將這次月食時間定爲公元前331年9月20日。古巴比倫「天文日記」 這樣記載:「大流士三世5年烏呂盧月第13天有月全食,月亮完全變黑,擋住了木星,四指以外的土星可見。月食完全時,西風勁吹;月亮重現時轉爲東風」。

月食發生時,馬其頓大軍剛剛渡過底格里斯河,而波斯大軍正在南面100公里的地方嚴陣以待。古典史料記載,當晚馬其頓大營亂成一團,馬其頓士兵奔走呼號,埋怨亞歷山大把他們帶到天涯海角,攻打別人的國度,導致天神盛怒,遮掩了月亮的光輝。亞歷山大指使軍中的祭司亞里斯坦德(Aristander)出面,聲稱希臘人崇拜太陽神阿波羅,波斯人崇拜月亮女神阿斯塔特(Astarte),因此月食是不利於敵方的徵兆,這樣才勉強平息了衆人的恐慌。幾天以後的夜空出現流星雨,不用說這又使馬其頓人惶恐不安,亞歷山大不得不下令就地紮營,整整四天按兵不動。

高加米拉戰役的過程:高加米拉戰役的結果及歷史評價 第2張

月食當晚波斯大營同樣一片恐慌氣氛,不幸的是大流士三世面對這種局面絲毫無能爲力。古巴比倫的天文學家數百年來一直用天象來預測國家大事,根據他們的經書,這次月食是波斯王亡國的徵兆;月食當中勁吹的西風,表示征服者將從西方來;月食完畢以後轉東風,表示戰敗者必須逃向東方纔得保全。古巴比倫的天文學類似中國古代的易經,是波斯貴族的必讀科目,波斯人對此深信不疑。月食出現的那天,所有對天文略知一二的波斯貴族,包括大流士三世本人,都明白波斯帝國大勢已去。

大概基於這個原因,大流士三世在9月24日派特使求見亞歷山大,第三次提出停戰請求,願意割讓幼發拉底河以西所有的波斯領土,賠款3萬塔倫黃金,以及將一位公主許配給他作爲條件。因爲茲事體大,亞歷山大召集將領開會,當場宣讀了大流士三世的來信。以帕馬尼奧爲首的在場大多數馬其頓將領表示大流士三世的提議可以接受,帕馬尼奧對亞歷山大說:「我要是亞歷山大,就會接受這些條件」。 亞歷山大絲毫不留情面地反脣相譏:「我要是帕馬尼奧,自然會接受這些條件」。對於野心勃勃的亞歷山大來說,他心目中的戰利品是整個波斯帝國,而不是區區西面一隅。

羅馬史學家科丘斯記載,當大流士三世得知亞歷山大再次拒絕了他的求和,悲憤呼喊:「亞歷山大,我到底對你犯了什麼不可饒恕的大罪?難道你的哪一位親人爲我所殺,因此我的暴行應得這樣的懲罰?」此時的大流士三世,真可謂呼天不應,呼地不靈。幾天以後,大流士三世舉行戰前閱兵,面對數十萬大軍說道:「你們堅定不移的忠誠,讓我相信我依然是你們的國王」。他隨即號召大家爲自己的親人和祖先的墓地而戰:「我們將爲生存而戰,你們的父母妻子將如同我的家人一樣落入敵手,除非你們以自己的血肉之軀橫亙在敵人面前,保衛親人的自由」。這一席話充分體現了大流士三世戰前絕望沮喪的心境,也間接折射出整個波斯大軍低落的士氣。

高加米拉之戰,亞歷山大面對的是一支數量衆多,裝備精良,但人心渙散,抵抗意志薄弱的波斯大軍,他們已經不再奢望勝利,只想爲波斯王最後一次盡忠效力。

高加米拉戰役的過程:高加米拉戰役的結果及歷史評價 第3張

 戰役結果

古典史家對下面發生的事情衆說紛紜。亞里安和普魯塔克記載,大流士三世看到車伕斃命,魂飛魄散,再次跳上一匹快馬逃之夭夭,而波斯王的逃遁導致整個波斯陣線的崩潰。科丘斯和迪奧多羅則提供了一個更加合乎情理的描述:由於戰場上漫天的沙塵,大流士三世近旁的波斯官兵只能模糊地看到波斯王戰車上有人被標槍貫穿身亡,都以爲中槍的是大流士三世本人,立刻迸發出一片哀嚎之聲。然後整個波斯左翼莫名其妙地潰退,引發雪崩效應,波斯中央陣營也很快潰不成軍。據科丘斯記載,大流士三世拔出彎刀打算自盡,又不忍心拋棄戰場上依然浴血奮戰的波斯將士,猶豫片刻以後不得不在衆人的簇擁下撤離。由於亞里安和普魯塔克的著作影響較大,近現代史學家大多傾向於大流士三世率先逃離戰場的說法。

古巴比倫天文日記則提供了這樣的記錄:「烏呂盧月第24天早晨,世界之王(指亞歷山大)豎立起他的戰旗。兩軍激烈交戰,(波斯)王的士兵遭受慘敗。部隊拋棄了他們的王,撤回各自的城市。他們向東部逃遁」{這個來自波斯方面的唯一記錄,顯然印證了科丘斯和迪奧多羅的記載。天文日記所謂「部隊拋棄了他們的王」,無疑是指波斯左翼部隊率先潰退。當時波斯左翼兩萬騎兵對陣數千馬其頓側衛部隊,佔據明顯優勢,絕對沒有潰敗的道理,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左翼統帥拜蘇下令全線撤退。大概拜蘇遠遠看到大流士三世周圍的混戰,聽到波斯禁衛軍的哭喊聲,斷定大流士三世不幸陣亡,戰鬥已經失去意義,於是下令撤軍。

波斯左翼和中央陣線潰敗的時候,馬紮依統帥的右翼騎兵在這一側幾乎取得了勝利。波斯騎兵同時從馬其頓左翼的正面和左側發動進攻,亞美尼亞鐵甲騎兵以密集隊形一次又一次地衝擊馬其頓方陣,並不斷向側後迂迴。帕米尼奧看到局面異常被動,派人向亞歷山大請求援助。帕米尼奧征戰五十載,以見多識廣、臨危不懼著稱,此時破天荒地求援,可見馬其頓左翼的確危在旦夕。亞歷山大得信以後,不得不放棄對大流士三世的追擊,領軍馳援左翼。正巧奔襲馬其頓大營的數千波斯騎兵原路返回,和行進至半途的亞歷山大近衛騎兵狹路相逢,於是爆發了本次戰役最激烈的騎兵戰鬥。雙方都是精英部隊,波斯騎兵急於奪路而逃,而亞歷山大的近衛騎兵着急救援同伴,於是展開殊死搏鬥,在此陣亡的近衛騎兵就有60人,而傷者數百。最後這股波斯騎兵殺出一條血路得以逃生。

等亞歷山大擺脫波斯騎兵的糾纏,到達馬其頓左翼時,戰局已經發生逆轉。大流士三世敗退的消息很快傳到波斯右翼兵團,馬紮依立刻領軍撤向巴比倫,高加米拉戰役落下帷幕。古典史料對波斯軍隊此戰的陣亡人數說法不一,最保守的科丘斯也估計有4萬人,其中絕大多數死於逃亡途中。馬其頓軍隊陣亡500人,傷者不計其數。幾天以後,巴比倫總督馬紮依投降,亞歷山大兵不血刃進入這個千年古都,被加冕爲「亞洲之王」。

高加米拉戰役的過程:高加米拉戰役的結果及歷史評價 第4張

歷史評價

總結高加米拉戰役,波斯軍隊的確已經盡其所能。大流士三世對馬其頓軍隊的優缺點研究的相當透徹,他的戰役部署揚長避短,非常有針對性。雖然波斯戰車的表現差強人意,但波斯騎兵將機動性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多點進攻加上大範圍扯動,使馬其頓各條戰線同時承受巨大的壓力,陣形很快支離破碎。波斯騎兵實現中央突破,將馬其頓陣線劈成兩半,波斯的勝機率先出現。只可惜在大流士三世眼裏,親人的安全和波斯王的尊嚴顯然比國家和軍隊的存亡更爲重要,這個指導思想使他在關鍵時刻錯失良機。波斯陣線的突然崩潰,是偶然也是必然。雖然拜蘇的錯誤判斷具有偶然性,但波斯將士因爲戰前月食的緣故,普遍認爲波斯帝國氣數已盡。籠罩在這種心理陰影之下的波斯軍隊鬥志薄弱,經不起意外和挫折,面對亞歷山大的致命一擊,崩潰是遲早的事情。

亞歷山大既然願意在地形平坦開闊的高加米拉,打一場波斯人擅長的運動戰,應該早就預料到戰役初期的被動局面。對於亞歷山大來說,此戰唯一的取勝機會,在於馬其頓防線被波斯騎兵迂迴突破,陣營分崩離析之前,抓住大流士三世指揮的漏洞發動致命一擊。這無疑是一場豪賭。亞歷山大其實是在和時間賽跑,倘若波斯中央陣線的缺口出現得晚一些,或者近衛騎兵的向心突擊不能立刻達到目的,搖搖欲墜的馬其頓防線肯定會率先崩潰。亞歷山大已經不是第一次將他的將士置於背水一戰的絕境,無論是在伊蘇斯,還是在高加米拉,馬其頓軍隊都只有取勝一條路,失敗則萬劫不復,絕無可能全身而退。亞歷山大此戰給人印象最深的並不是戰術安排和戰役指揮,而是他孤注一擲、捨我其誰的霸氣。高加米拉戰役,是一場後人無法效仿、無法複製的勝利,只有受到命運青睞的天之驕子才能取得這樣不可思議的勝利。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