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深度解析波希戰爭(三):普拉提亞戰役與提洛同盟崛起的真相

深度解析波希戰爭(三):普拉提亞戰役與提洛同盟崛起的真相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6世紀下半葉,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爲了穩固帝國對新徵服地區的統治,波斯人要求小亞細亞半島西部沿海城邦改爲君主制,從而導致愛奧尼亞叛亂,今天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給大家說說當時的具體情況。

愛奧尼亞人是希臘文明的一支,其中的代表城邦就是雅典。因爲文化同源和商貿利益等因素,以雅典和埃雷特里亞(均爲愛琴海西岸的愛奧尼亞人城邦)爲主的希臘人隨即捲入戰亂,並與波斯軍隊在小亞細亞周旋數年之久。正因如此,當波斯平定叛亂之後,立即開始籌備對希臘本土的入侵事宜,意圖對雅典人展開清算。由於海運經驗匱乏,波斯第一次遠征時因遭遇“阿陀斯風暴”無功而返。第二次遠征則因受制海運能力,兵力無法形成數量優勢,最終在馬拉松戰役慘敗。此後經過十年籌備,波斯軍隊終於再度發起遠征。

深度解析波希戰爭(三):普拉提亞戰役與提洛同盟崛起的真相

公元前480年,薛西斯一世在位期間率領數十萬軍隊,沿着達達尼爾海峽(搭建了浮橋)進入歐洲,用海陸並進的方式來到希臘半島中部,並與希臘聯軍先後在溫泉關和薩拉米斯海灣展開激戰。作爲扼守南部阿提卡半島的重要關卡溫泉關,以斯巴達300勇士爲核心的數千希臘軍隊與波斯陸軍鏖戰於此,但終究因波斯軍隊另闢蹊徑,遭遇失敗。不過以雅典戰艦爲核心的希臘海軍,卻在狹窄的薩拉米斯海灣憑藉靈活的船身和堅固的船首重創了波斯艦隊。由此,雙方陷入了短暫的僵持之中,並很快進入了新的博弈階段。

波斯、雅典與斯巴達的外交博弈

由於遭遇兩次海上風暴,並在薩拉米斯海戰中慘敗,波斯艦隊幾乎全軍覆沒,這導致滯留在希臘半島上的數十萬陸軍難以維持正常供給。然而,這一次遠征畢竟是籌備十年之功,關係到帝國威望,因此在考慮再三之後,薛西斯一世的女婿馬鐸尼斯率領一支精心挑選後的波斯精銳留在了希臘。據希臘史書記載,這支馬鐸尼斯軍的數量高達30萬,但結合考古論證,應當只剩下10萬出頭了。彼時,波斯軍隊盤踞於馬其頓和塞薩利盆地,並挺進了阿提卡半島北部,與南方的雅典和斯巴達進行對峙。

波斯人之所以敢於在大軍後撤的情況下,依然留下了一支精銳,是因爲不論是馬其頓、塞薩利盆地諸邦還是阿提卡半島北部的底比斯,看起來都對波斯人保持了相當臣服的態度,這讓薛西斯一世和馬鐸尼斯確信他們依然可以在陸地上佔據優勢。更爲重要的是,由於斯巴達和雅典這兩大強邦之間存在根深蒂固的矛盾,並且雙方的地緣防禦方向存在很大差異,因此波斯人已經做好了外交分化、各個擊破的打算。事實上的確如此,斯巴達位於希臘最南端的伯羅奔尼撒半島,北部的雅典剛好成爲他們抵禦波斯人的屏障,因此起初並不願意主動在陸地上幫助雅典。

深度解析波希戰爭(三):普拉提亞戰役與提洛同盟崛起的真相 第2張

雅典方面的反應非常直接,那就是如果斯巴達在科林斯地峽(連接伯羅奔尼撒半島和北部阿提卡半島的狹窄陸面)設防,全然不顧雅典城的安危,那麼雅典艦隊(佔據希臘艦隊一半左右)將脫離希臘海軍獨自離去,讓整個伯羅奔尼撒半島陷入波斯海軍的威脅之下,這顯然是斯巴達人無法承受的壓力。事實上,面對斯巴達的猶豫不決,雅典人確實這麼做了,他們打算波斯人一旦南下,就從海上遠遁移民至亞平寧半島,將斯巴達人徹底暴露在波斯的鐵蹄之下。公元前479年,失去雅典的希臘艦隊在愛琴海中心區域的提洛島佈防,這裏遠離兩側陸地,是爲斯巴達預警波斯海軍東西的最佳位置。

最終,雅典人的戰略訛詐產生了效果,斯巴達人最終屈服,並率領伯羅奔尼撒城邦軍隊趕赴阿提卡半島協助雅典人防禦波斯軍隊。至於另一側的波斯人,眼見雅典人依然不準備歸附,並且希臘半島的產出的確難以繼續維持已經精簡的波斯大軍,故而客場作戰的他們率先向南進發,並與希臘聯軍在維奧蒂亞地區(阿提卡半島中部)遭遇,大戰一觸即發。

普拉提亞戰役和米卡勒海戰

在斯巴達人還在猶豫不決之時,出於各個擊破的考慮,波斯軍隊就已經先行南下奔襲雅典城了。缺乏斯巴達人支援的雅典人並沒有獨自抗擊敵人的勇氣,他們將人口和財富轉移至雅典西側的薩拉米斯島上,留給了波斯人一座空城。波斯人很快抵達城下,並且焚燬了雅典,這對斯巴達造成了強烈的心理震動。脣亡齒寒之下,斯巴達人加快了兵力動員。

斯巴達人的動向(雅典被焚燬後數天,斯巴達人就率領伯羅奔尼撒同盟北上)讓波斯人始料未及,但這並不妨礙他們下一步的部署。由於依然存在對馬拉松戰役的陰影,波斯人並未將決戰的戰場選擇在雅典附近平原,雖然開闊的地形有利於騎兵迂迴作戰。他們之所以轉戰至阿提卡半島中部的維奧蒂亞地區,是因爲此處是底比斯和雅典兩大強邦的傳統勢力分界線,而底比斯人縱然不會全心全意的支持波斯,短時間內也必定不會投向傳統地緣競爭對手雅典,最終雙方在普拉提亞展開大戰。所謂普拉提亞,原本是指維奧蒂亞地區的一個希臘城邦,因面臨底比斯的威脅而長期站在雅典一邊,並在馬拉松戰役中曾派兵助戰雅典。不過溫泉關戰役之後,普拉提亞就已經被波斯軍隊掃平了。

原本,波斯人是將防線設置在阿索普斯河北岸,這樣既可以確保後方安全(底比斯控制區)、又可以發揮波斯騎兵在開闊地帶的機動優勢。不過希臘聯軍顯然也明白這一點,他們背靠山地列陣,以此確保自身重甲步兵的優勢。最終身處客場、急於求勝的波斯軍隊率先推進,並在誘敵失敗之後發起總攻,卻因內奸泄密(疑似馬其頓人)慘遭失敗。就在普拉提亞戰役進行的同時,希臘海軍也主動遊曳至愛琴海東岸的愛奧尼亞地區,向停泊此處的波斯海軍發起猛攻。此時的雅典艦隊因爲斯巴達人的北上,重新歸隊希臘海軍。經過了薩拉米斯海戰勝利後的希臘人,信心滿滿地挑起海上戰火,並在米卡勒海角將波斯海軍覆滅,即米卡勒海戰。此戰之後,希臘海軍一路北上直抵達達尼爾海峽,將波斯人在歐洲的據點盡數拔除,雙方開始隔海對峙。

深度解析波希戰爭(三):普拉提亞戰役與提洛同盟崛起的真相 第3張

提洛同盟與《卡里阿斯和約》

經歷了薩拉米斯海戰、普拉提亞戰役和米卡勒海戰三次慘敗之後,波斯帝國的第三次遠征以失敗告終。從此波斯帝國喪失了西擴的興趣,卻因此點燃了雅典人東擴的慾望。掌握了愛琴海制海權的雅典,再度燃起幫助小亞細亞半島西側的愛奧尼亞人同胞獨立,並建立以自己爲核心的政治、經貿網絡的藍圖。從公元前478年開始,波希戰爭雙方的攻守之勢發生轉變,以雅典爲首、包括愛琴海諸島以及小亞細亞半島沿岸的希臘人城邦在內的“提洛同盟“成立了。

經歷了三次失敗之後,波斯帝國已經清楚自己的實力邊界在哪裏了,也可以容忍希臘半島獨立於帝國版圖之外,卻無法接受雅典人將自己小亞細亞半島西部海岸線剝離出去的舉動。因此,提洛同盟與波斯帝國又陷入了長達30年的拉鋸之中,並最終以希臘人佔據優勢而告終。愛奧尼亞地區畢竟是愛琴海商業文明的傳統區域,其地緣特徵決定了波斯人難以佔據絕對優勢。如果雅典向東方內陸擴張,那麼波斯人將擁有更大優勢,但這並不符合海洋同盟的戰略目標。最終雙方於公元前449年簽署了《卡里阿斯和約》,提洛同盟成功獲得了愛琴海沿岸地區的殖民、貿易權力,甚至佔據了達達尼爾海峽的樞紐通道。當然,希臘人也向波斯帝國承諾不會干涉和影響波斯在小亞細亞腹地和其他地中海沿岸波斯疆域的統治。

綜上所述,由於愛奧尼亞叛亂和馬拉松戰役,雅典已經成爲波斯帝國的恥辱。爲了維護“萬王之王”的威望和波斯帝國的穩固,大流士一世用十年時間籌備了第三次遠征,並在薛西斯一世在位期間最終成行。然而雖然在陸地取得溫泉關戰役勝利,並一度焚燬了雅典空城,卻先後遭遇了薩拉米斯海戰、普拉提亞戰役和米卡勒海戰三次慘敗,最終不得不退出希臘半島。此後,以雅典爲首的提洛同盟與波斯糾纏30年,並最終簽署《卡里阿斯和約》,劃分了雙方的勢力範圍。

在整個波希戰爭中,雅典是出力最大同時也受益最大的城邦,從此依託於提洛同盟的雅典儼然成爲地中海地區的海上霸主。戰爭後期,雅典人將提洛同盟設置在提洛島上的金庫遷至自己城邦之內,從而過渡成爲“雅典帝國”,對以斯巴達爲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構成嚴重威脅,並最終導致了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爆發,拉開了希臘城邦時代的新階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