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蛋彩畫盛行於文藝復興時代,其配方以及配製方法複雜嗎?

蛋彩畫盛行於文藝復興時代,其配方以及配製方法複雜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蛋彩畫是一種古老的繪畫技法,是用蛋黃或蛋清調和顏料繪成的畫,多畫在表面敷有石膏的畫板上。盛行於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爲畫家重要的繪畫技巧。文藝復興時代曾獲得輝煌成就,到16世紀後,逐漸被油畫取代。蛋彩運用在壁畫上稱爲溼壁畫,有不易剝落,不易龜裂,色彩鮮明而保持長久的特點。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蛋彩畫盛行於文藝復興時代,其配方以及配製方法複雜嗎?

蛋彩的調配和繪製程序技巧複雜,配方很多。不同配方、使用方法和表現效果亦各有特色。蛋彩多爲透明顏料,製作時須由淺及深,先明後暗。石膏底子吸水性強,通常多以小筆點染。

配方及配製方法

配方

蛋彩的調配是一門複雜的技巧,主要的用料有:顏料、蛋劑(蛋黃或蛋清)、亞麻仁油、清水、薄荷油、達瑪樹脂、凡立水、酒精、醋汁等,配製較複雜。配方的不同,使用方法及效果也不同。

配製方法:

1、用全蛋:挑去蛋黃的薄膜和蛋胚後,將蛋放入瓶中搖晃至均勻,加上色料,調水。

2、用蛋黃:將蛋白和蛋黃分開,去除薄膜和蛋胚,蛋黃直接和色料相混,視需要調水。可加醋(可殺菌並加強流動性)但是注意其酸性可能會使某些色彩變質(如羣青色)。水分在顏料中會逐漸蒸發,而油質的氧化則會緩慢進行。

3、用蛋白:蛋白使用前必需使它完全成爲流動的液態,所以將其打成白沫後用微溼的海綿吸收,再擠出在盤內。反覆數次後就成爲液態。在光線作用下,它隨着時間變得不溶於水,但這種韌性用於繪畫的效果平平。

繪畫流程

配製好的蛋彩多在平實幹燥的木板上敷以石膏塗料並打磨平整後作畫。蛋彩顏料透明,作畫須由淺及深、由淡及濃、先明後暗、薄施厚塗等,均有嚴格的程序。由因畫板上塗有吸水性能強的石膏,作畫時須小筆點染、重疊交織,切忌大筆揮灑。

畫完後須放在乾燥處保存,並進行打蠟和磨光處理,以防黴變,因蛋彩畫中有蛋黃或蛋清,常常因變質而發出臭味。

繪畫技巧

蛋彩畫顏料幹得快,作畫時每次只能上薄薄的一層,並儘量使用十字型筆觸(cross-hatching)使顏料能均勻地形成肌理。由於幹得快,畫家必需在極短時間內處理好光線、明暗;所以在質感的要求上就比較困難。此外蛋彩畫未乾的時候,顏色比較淺;幹了之後、顏色就會變深而且有光澤;而且有一種矇矓而柔和的效果。不過蛋彩畫因爲不能像油畫一樣反覆塗厚,所以很少有像油畫那樣顏色深重的作品。

掌握蛋彩畫法需要高度的耐心和長期實踐經驗的積累。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畫家喬託、達芬奇,L.、米開朗基羅及提香都曾運用過這種畫法並獲得了輝煌成就。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