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特點 文藝復興建築代表作

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特點 文藝復興建築代表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文藝復興建築,歐洲繼哥特式建築之後出現的一種建築風格,外文名Renaissance architecture,產生地是在意大利,流行時間是在15-19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在文藝復興建築中佔有最重要的位置。

背景

當時歐洲人的冒險事業已經擴展到了亞洲和美洲,包括原有的地中海貿易中世紀後期的繁榮迅速造就了環地中海的一些富裕貿易城市。

在這些貿易城市中,商業資本的龐大力量使得羅馬帝國以後世俗力量和宗教力量的對比首次向世俗方向傾斜,市政廳,或者交易所,以至於爲商業貴族營造的別墅等世俗建築大量出現,而新興貴族因爲本身的立場而對於人文藝術的投資也是從前的宗教和封建勢力所不能比擬的。

這種相對富裕和活躍的氣氛最終導致了文藝復興時代文化的大發展。而反映在建築上就是社會中真正的出現了建築師這個行業。文藝復興真正奠定了建築師這個名詞的意義,將這種新的行業加入了整個社會的經濟呼吸之中。過去並不存在建築師這個工作,有的只是工程師、木匠或石匠。但隨着建築的興盛,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亦越來越大,出現了“建築師”這個名詞。他們不僅僅只將建築作爲一種營造的經驗型行爲,而是賦予建築一個理論的和文化上的基石,正如建築師在羅馬帝國所扮演的角色一樣。他們來自雕刻師、繪圖師、畫家、工程師和細木工等。建築師的出現,也爲當時社會的思潮和文化進入建築找到了一個切入點。

如果說以前(從羅馬帝國沒落到文藝復興開始)的建築和文化的聯繫多半處於一種半自然的自發性行爲,那麼文藝復興後的建築思想和人文思想的結構緊密結合就肯定是一種非偶發的人爲的行爲,這種對於建築的理解一直影響到了後世的各種流派。

並且由於環地中海的貿易繁榮,使得意大利的貿易城市的學者很容易就接受到古希臘羅馬在拜占庭和伊斯蘭國家所保存下來的文明成果。其中林林總總的文化思潮,比如人文主義的興起等對於建築的影響非常巨大。而單就建築造型而言,建築師從古代數學家對於完美的數學模型中得到了啓示,他們認爲世界是由完美的數學模型構成的,而大自然和人類的美皆出於數學模型的完美。基於此開始了文藝復興時代建築師對於完美建築比例的追求。

另一個引發的重點就是柱式,在羅馬帝國之後,文藝復興的建築師重新繼承了一整套古典的柱式,並且依此爲基準奠定了直到現代建築誕生的經典建築營造模式。

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特點 文藝復興建築代表作

  文藝復興建築

發展過程

大致可分爲以佛羅倫薩的建築爲代表的文藝復興早期(15世紀),以羅馬的建築爲代表的文藝復興盛期(15世紀末至16世紀上半葉)和文藝復興晚期(16世紀中葉和末葉)。

意大利文藝復興早期建築

著名實例有:佛羅倫薩大教堂中央穹窿頂(1420~1434),設計人是F.勃魯涅列斯基,大穹窿頂首次採用古典建築形式,打破中世紀天主教教堂的構圖手法;佛羅倫薩的育嬰院(1421~1424)也是勃魯涅列斯基設計的;佛羅倫薩的美第奇府邸(1444~1460),設計人是米開羅佐;佛羅倫薩的魯奇蘭府邸(1446~1451),設計人是L.B.阿爾伯蒂。

意大利文藝復興盛期建築

著名實例有:羅馬的坦比哀多神堂(1502~1510),設計人D.布拉曼特;羅馬聖彼得大教堂(1506~1626);羅馬的法爾尼斯府邸(1515~1546),設計人小桑迦洛等。

意大利文藝復興晚期建築

典型實例有維琴察的巴西利卡(1549)和圓廳別墅(1552),兩座建築設計人都是A.帕拉第奧。

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特點 文藝復興建築代表作 第2張

  法國楓丹白露宮

建築史

意大利的文藝復興建築

文藝復興運動首先在文學領域興起,緊接着幾乎不分先後地擴展到建築、繪畫和雕塑領域。

歐洲其他地區的文藝復興建築

與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雕塑等造型藝術不同,其建築風格很晚纔開始影響到意大利以外的歐洲地區。直至16世紀前期,新型風格依然難覓蹤跡。哥特式建築風格尤其在教堂上延續了很長的一段時間。而其中的某些語彙,如教堂入口大門的設計,甚至一直流行到17世紀。

特色

學習以古希臘、古羅馬爲代表古典風格,並且發展了‘柱式’的概念

強調建築的比例如同人的比例一樣,反映了宇宙的和諧於規律,這一點上很強烈地體現了畢達哥拉斯、柏拉圖傳統的影響。

使用對稱的形狀,集中式 。

恢復“自然”,以尺規作圖製圖,以圓形和正方形爲主。

反對哥特式建築,其特色爲“高”、“尖”,並被認爲是基督教神權統治的象徵。

越上的柱要越粗,以調正從下看上來的視差。

著名建築和建築師

伯魯乃列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

從時間和地點上來看,意大利的佛羅倫斯算是作爲文藝復興的開端了。建築師伯魯乃列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在意大利佛羅倫斯所建的大教堂就沒有采用哥特形式,而是看起來很像拜占庭的聖母大教堂,可是卻沒有采用三角帆拱,而是直接將尖拱放在了一個八角形的牆上。而最後看起來很危險的在頂上面的一個小亭子卻起了連接拱的幾個部分並且用自重將他們壓在一起的作用。另外,這個拱頂是一個木結構的頂,而不是羅馬的石或混凝土頂。

而他在佛羅倫斯聖十字聖殿中,爲帕齊家族所建立的禮拜堂真正用上了三角帆拱,這次下部的平面是一個正方形,而上是一個三角帆拱加圓拱,失傳幾個世紀的工藝終於復活。從此這種圓頂加上巴西利卡的平面成爲了後來幾個世紀內的標準。

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特點 文藝復興建築代表作 第3張

  伯魯乃列斯基

萊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

伯魯乃列斯基兼具了一個傳統中世紀工匠的角色,真正作爲復興時期建築師代表的,並且真正將文藝復興建築的營造提高到理論高度的是萊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他的《論建築》於1485年出版。(這裏值得一提的是Gutenberg發明了印刷術,使得文化的交流變得更加快速。這是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因素。)他在這本書裏面體現了從文藝復興人文主義者地角度討論了建築的可能性。他提出應該根據歐幾里德的數學原理,在圓形,方形等基本集合體制上進行合乎比例的重新組合以找到建築中美的黃金分割。他在建設Palazzo Rucellai的過程中使用了各種柱式,而這些柱子都擁有經過精心推敲的比例。而宮殿的頂部也是獨創的深出檐,甚至遮住了屋頂,使得建築的外觀保持完整的方形。

伯拉孟特(Donato Bramante)

伯拉孟特是將這種唯理主義古代精神推向極致的人,他竭盡所能的推敲每一個建築比例,從他的坦比哀多(Tempietto of San Pietro)中你可以看到這種被推敲到近乎完美的比例。而往後的很多公共,宗教建築,比如聖彼得教堂,巴黎萬神廟,甚至白宮都有布拉芒特的影子。

文藝復興時期規模最宏大的作品可以說是聖彼得教堂,這個教堂的修建歷史超過了一個世紀。而建築師的名單列出來如同一個文藝復興的名人錄。而這個開端或者說骨架,則是由伯拉孟特來完成的。而後陸陸續續有Raphael、Peruzzi、Sangallo the Younger、米開朗基羅、Vignola、Della Porta、Fontana和Maderna。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米開朗基羅並不是一個專業的建築師,而是一個偉大的雕塑家。而正因爲這一點讓他從一個雕塑家獨特的三維視角來提煉建築。他利用各種手法,比如破壞均衡,或者是利用狹長的走道或者柱廊,來達到一種感動人心的建築效果,而對於是否符合嚴格的古典比例卻不是很在意。其中用於聖彼得大教堂的巨柱式便是他將普通柱式拔高几倍而得到的。而這種對於古典母題的創造性應用將文藝復興引入了後期的手法主義。

 帕拉第奧(Palladio)

在維琴察的領袖人物是安德烈亞·帕拉弟奧。他是一個嚴肅的古典主義者,對於古典主義的蒸餾使得這位大師的作品總是帶有鑽石般的純粹。體現了文藝復興建築的數學美感的精確性和那種對於集中式平面的控制力。而進一步看則可以看見在這種嚴格的美學體系下,作爲建築的主體已經被擠入一個很邊緣的角落,建築在他的手中徹底變成了一個概念的載體。

 北歐

而此時的文藝復興,正進一步向着阿爾卑斯山(Alpen)的北方傳播。

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特點 文藝復興建築代表作 第4張

  慕尼黑聖彌額爾教堂

這種傳播卻並不是很順利,由於上面的原因,北方的歐洲文明並沒有能夠直接接觸到古代文明的遺蹟,比如雅典衛城或者是羅馬城遺蹟,而雖然當時印刷術已經發明,可是印刷品始終只是對於建築的貳維再現,他不可能讓建築師獲得臨場的建築感受,而且當時很多的大師都是由外行轉入的,比如前面的米開朗基羅。而他們對於建築的描述很多是純感受性質的,很難用印刷品來表達。北方的建築師最多隻能依照圖解對於當時流行樣式來一個照樣翻制,至於對於這種文化的理解,又或者對於這種新風格怎麼和當地風格進行妥善的協調,除了一些天才建築師以外就很少能達到了。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也影響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南方建築進入北方。那就是同時進行的宗教改革。這次改革造成某種程度上的歐洲分裂。不同的教宗之間時有戰爭,而不同的宗教信仰也造成了不同的文化理解。有時候對於南方教廷的反對甚至可以影響到對於南方文化的排斥。

遠離古典文化中心和民族自身文脈的產生導致了北方建築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特點,他們通常都不是純粹的文藝復興式樣的,而且也很難找到如同帕拉第奧的那種異常嚴格的比例和對稱關係。不過卻由於北方國家的新教特徵導致世俗建築中多樣化的風格。而一旦這些風格穩定下來以後又重新成爲了歷史文脈中的新的母題。這樣北方建築相對南方建築在文藝復興的風格演進中便缺少了明確的斷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