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七年戰爭中的外交戰:歐洲形成了兩大軍事聯盟

七年戰爭中的外交戰:歐洲形成了兩大軍事聯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外交是這一計劃的另外一面,她派遣密使,遠赴各地,以激起對腓特烈的敵意,併爲奧地利爭取盟友。她注意到俄羅斯日漸壯大的力量,這力量是由彼得大帝締造,而當時由伊麗薩白統帥;她已看出,腓特烈對這位女沙皇的戀情所做出的尖刻品論;她內心也樂意重新與英國結盟,但這個協議已受到英國片面承認西里西亞歸普魯士所有而遭到破壞。英國爲了取得波羅的海的木材,還和俄國簽訂一項補助協議,要求俄國在立沃尼亞保留5.5萬的駐軍,以阻止腓特烈採取任何向西的冒險行動

英國幾百年來和法國一向是敵人,三番兩次的,法國鼓動並且支持蘇格蘭與英國對立,不斷準備侵入英國本土,當時,法國是唯一能在海上,在殖民地世界向英國挑戰的國家了。決定性的擊敗法國,贏得其在美洲和印度的殖民地,英國將成爲世界的霸主,所以老皮特天天在議會發表演說,鼓吹戰爭,當時英國和奧地利、俄國是盟友,皮特的說法是隻要把法國的同盟者普魯士拉過來,組成英、奧、普、俄對法大同盟,英國就可以贏得半個世界了。英國議會被他說服,遂向普魯士提出共同防禦的建議。

腓特烈非接受這項建議不可,因爲形式的發展,已經使他的勝利顯得黯淡無光了。面臨奧地利的威脅,更壞的是,俄奧聯盟,他是招架不住的;面對如此困境,只有英國,可以施以援手,如果他在英國所提出的盟約上簽字,那他就可以利用英國來阻止俄國對他的攻擊;而一旦俄國退縮了,那奧地利也不會貿然挑起戰爭。1756年1月16日,他和英國簽訂《威斯敏斯特協定》,規定英國和普魯士將共同抗擊入侵德國的外國軍隊,他希望這協定將可防止俄國攻擊普魯士,英國卻希望這協定能保護漢諾威。

法國、奧地利和俄國無不覺得這條約的簽訂,等於被他們的盟國給出賣了。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的英奧同盟和法普同盟並沒有被正式廢止。瑪利亞·特蕾莎通知英國大使,說他獲知英國竟然與“我個人及我家族永久的敵人”簽訂協定,深爲震驚。路易十五抱怨普魯士欺騙了他;而腓特烈辯解說,這條約完全是防禦性的。蓬帕杜夫人想起腓特烈曾戲稱她爲裙子陛下,路易想起腓特烈曾嘲弄法國國王的道德。當時法國國庫空虛,陸軍疲憊,海軍能在大洋上航線的船隻只有45艘,而英國卻有130艘。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法國卻爲盟國所拋棄,如今,法國找哪一個結盟好呢,找俄國嗎?英國已經用金錢將其擺平,找奧地利嗎?那也是法國幾百年的世仇了,就在不遠以前,法國還違背誓言,加入普魯士一方對他進行攻擊。

七年戰爭中的外交戰:歐洲形成了兩大軍事聯盟

正好在這時,奧地利不失時機的向法國提出了 “逆轉聯盟”,這個天才的設想出自考尼茨-裏特貝格親王的心中,他是十八世紀歐洲所產生的一位最能幹、最深入和最堅決的外交家。七年戰爭將是一場腓特烈大帝與道恩元帥間的軍事決鬥,也是一場考尼茨和老皮特之間的智力較量。腓特烈說:“考尼茨有一顆全歐洲最聰明的腦袋。”當1749年,他將與法國聯盟的計劃呈獻給女王的時候,女王以她的睿智理解了這一和她家族幾百年敵人和解的謀略。女王的心思是放在收復西里西亞上面,考尼茨認爲和英國結盟,無論如何也不能達到這個目的,因爲英國的力量是在海上;至於和法國和俄國聯手則是必須的,因爲他們的力量是在陸上。一旦和這些國家聯手,則擊潰腓特烈並非不可能。他分析法國和普魯士聯盟將會有什麼結果,結論是一個新的陸上強權將會挑戰法國的陸上霸權,腓特烈不是常常在只顧自己的情況下,出爾反爾的出賣盟友嗎?

當瑪利亞·特蕾莎1753年任命考尼茨爲首相時,他依靠女王的支持,說服了維也納宮廷那些德高望重的反對派,1755年8月21日終於使聯和法國的提議成爲國策,他給駐法大使下達正式指令,要求他運用一切力量爭取路易十五和蓬巴杜夫人。路易十五指定首相貝爾尼主教和蓬巴杜夫人全權負責祕密談判。奧地利大使以女王的名義提出建議,認爲法國應該放棄和普魯士的盟約,而且和奧地利結盟並在戰爭中資助它,他辯稱腓特烈二世是一個不可靠的盟國;路易注意到這樣的協定,可能使他捲入奧地利挑起的對普魯士的戰爭,但是不能保證奧地利在對抗英國的戰爭中有所幫助;而且,明顯看出普魯士的軍隊要比奧地利更善戰。他指示首相貝爾尼主教回覆奧地利大使,說法國沒有明顯證據證實腓特烈和英國有勾結,所以暫時不打算改變法國和普魯士的聯盟關係。考尼茨就在等待,等他得到英普簽訂防禦同盟的時候,他就知道他的計劃已經實現了。無論腓特烈怎麼解釋,路易十五已經不大相信他的誠意。作爲對應,1756年5月1日《凡爾賽協定》簽署,法奧形成防禦同盟,歐洲傳統的聯盟關係完美逆轉。簽約國聲稱,他們只是維持歐洲大陸的均勢,奧地利沒有承諾反英,法國也沒有答應反普,除非普魯士有明顯的侵略行爲。路易十五認爲普魯士除非瘋了,纔會打第一槍,所以他心安理得的認爲他籤這個條約是百分百的和平行爲。

考尼茨的目的還沒有完全達成,因爲法國當時還沒有同意參加對普戰爭。他現要做的,就是想辦法讓腓特烈自己跳出來進攻奧地利。同時,他輕而易舉說服俄國的女沙皇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參加這個新的聯盟,她早就想除去普魯士這個西進陸上的絆腳石了。另一方面,考尼茨又不得不避免她熱情過火,因爲奧地利的軍隊在1757年之前還沒有完全準備妥當從事大規模戰爭。

當時,英國自信她和腓特烈簽署的同盟,足以保衛漢諾威,於是放任一羣好戰之徒在大洋上四處搜捕法國船隻,但沒有宣戰的表示。法國也準備攻擊英倫三島作爲報復,並派遣一支包括15艘戰艦的艦隊,由路易·弗朗索瓦·阿爾芒·黎塞留公爵元帥率領下,攻打地中海的梅諾卡島。這個島是英國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取得的。爲了增援島上薄弱的駐軍,英國派出海軍上將賓率領的十條戰船赴援,在直布羅陀又有三條英艦加入,1756年5月20日,雙方在梅諾卡島附近相遇,梅諾卡島之戰法軍被擊退,但英艦受損較大,以至賓海軍上將放棄援救梅諾卡島的行動,率隊退回直布羅陀,島上守軍因孤立無援而投降。法國獲得在地中海的一個戰略據點,黎塞留公爵在巴黎被視爲英雄人物而受到歡呼致敬,而賓海軍上將則在樸茨茅次基地他的旗艦上被吊死示衆,因爲他被不公正的指責爲玩忽職守。1756年5月17日,英國對法宣戰,但是找那個是啓動七年戰爭序幕的人,自然是腓特烈二世莫屬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