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揭祕:歐洲軍事史上三十年殘暴戰爭的巔峯

揭祕:歐洲軍事史上三十年殘暴戰爭的巔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618年-1648年歐洲三十年的戰爭主戰場在德國,戰爭往往給人民帶來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戰爭期間,德意志地區的人們飽受摧殘,人口銳減,戰前德國人口1600-1700萬,戰後降至1000-1100萬,人口損失五六百萬之巨(比例高達30%),絕大多數是平民,德國男性減少近半。是什麼原因導致德國人口如此驚人的死亡規模呢?

揭祕:歐洲軍事史上三十年殘暴戰爭的巔峯


規模擴張與軍費猛增

現代早期的歐洲戰爭不再是封建騎士主導的小規模戰爭。14世紀的步兵革命後,良好組織的農民步兵也可以戰勝騎士。相對於裝備昂貴、訓練週期長因而數量有限的騎士,步兵的長矛和防護甲冑價格低廉,而且培訓簡單,擁有幾乎取之不盡的兵源。從1450年到1600年,歐洲人口增長一倍,而軍隊人數則翻幾番地增長(詳見下表)。到三十年戰爭期間,歐洲主要國家的總兵力之和達到一百萬,其中來源於德國的士兵佔近一半。

17世紀上半葉火藥武器普及,加農炮機動性提高,輕便的滑膛槍取代了原來的火繩槍,長矛等傳統兵器逐漸被淘汰。火藥武器尤其是加農炮的製造、維護、修理、消耗和運輸等費用明顯高於冷兵器。意大利戰爭時期(1495-1559年)的城防堡壘令早期火炮的威力大減,後來發展成更復雜堅固的棱堡防禦系統。八十年戰爭(1568-1648年)初期,西班牙軍隊在尼德蘭的荷蘭省幾乎寸步難行,就是因爲這種城堡遍佈荷蘭。三十年戰爭不乏着名的野戰戰役(白山戰役、呂岑戰役等),但是各國軍隊無不在功城(防)戰投入更多精力和資源。進攻武器和防禦手段的互相競爭導致歐洲軍費猛增。

16世紀中期以後美洲白銀的涌入加劇了歐洲早已存在的通貨膨脹,1500-1630年工業品價格漲了三倍,食品價格上漲五倍,通貨膨脹更加刺激軍費飆升。西班牙腓力二世(1556-1598年)每個士兵的軍費是查理五世(1516—1555年)時期的三倍。歐洲王室政府的財政收入雖也持續增長,但無法應對戰爭期間軍費(包括武器裝備、軍餉、補給、運輸等)的暴漲。最有錢的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從1557年開始,到三十年戰爭結束時,財政破產了七次。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雖擁有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卻不像西班牙王室那樣擁有美洲白銀和諸多歐洲領地的收入。所謂的神聖羅馬帝國一直四分五裂、諸邦林立,其中一半信仰新教的諸侯還是皇帝的死敵。雖有巴伐利亞公爵等富裕的天主教諸侯支持皇帝,戰爭開銷遠超地方諸侯所能負擔,皇帝斐迪南二世的世襲領地由於波西米亞叛變而只剩下少數貧窮地區。通過官方渠道徵集戰時費用的程序又非常耗時。歐洲很多政府可舉債籌集軍費,然而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從銀行家幾乎借不到錢。

揭祕:歐洲軍事史上三十年殘暴戰爭的巔峯 第2張


軍事企業家與僱傭兵

1625年戰爭的丹麥階段爆發。面臨財政危機的斐迪南二世軍事上接連受挫,又無力組建新軍,遂任命波西米亞貴族、着名的僱傭軍將領華倫斯坦爲帝國軍隊總司令。三十年戰爭期間的傭兵將領被史學家稱爲軍事企業家(military entrepreneur)。政府與軍事企業家簽訂合約,封一個頭銜,許諾領地,甚至默許強徵“戰爭稅”(‘contribution’)。這些軍事企業家招募僱傭軍、管理和率領軍隊打仗,並給各級軍官和普通傭兵發放軍餉。僱傭兵與軍事企業家是勞資關係,而與政府沒有任何法律關係,不受政府控制。德國的大小諸侯一般都僱傭或者本人就是軍事企業家。德國當時約有三百個軍事企業家。僱傭軍自古希臘時代就有,在英法百年戰爭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早期惡名昭着。僱傭兵雖是職業軍人,軍事素質較高,但參軍是爲錢賣命,忠誠度極低、軍紀渙散,劫掠和破壞是家常便飯。由於前述軍隊規模擴張和經濟財政困難,三十年戰爭期間各國軍隊主力都是僱傭軍。歐洲真正能養得起、管理好軍隊的只有尼德蘭政府,他們的僱傭軍軍紀嚴明,幾乎沒有譁變和劫掠。

補給與劫掠等暴力行爲

三十年戰爭期間還沒有建立合理的後勤保障體系,不存在有效的補給線。作戰部隊一般就地取材、以戰養戰。每支軍隊身後跟着一大羣隨軍僕役、商人和婦女等,尾大不掉。戰爭中後期,隨軍人數增長到士兵人數的兩倍,三倍甚至五倍 。一個兩萬人的典型部隊,實際人數可達到十萬人以上,相當於一個移動的城市,食物、糧草、住宿等嚴重依賴所經地區域供應,經常是耗盡一地資源後,另往他地尋找補給。戰爭初期,天主教和新教聯盟的軍事企業家都徵收戰爭稅供養軍隊,無論被徵收者是敵方、友方還是中立方。地方上繳這樣的費用以免遭劫掠和破壞。戰爭稅的一部分被軍事企業家和指揮官瓜分,剩餘的往往由軍隊出納發給普通傭兵,後者向隨軍商人購買麪包和酒水等。隨軍商人則向地方供應商購買相關物資。這樣一個採購體系有效運作的前提是良好的軍民關係、長期合作關係與適當的制度。

揭祕:歐洲軍事史上三十年殘暴戰爭的巔峯 第3張


隨着越來越多的外國軍隊進入德國,三十年戰爭升級,現金的缺乏導致索取、偷竊和強徵取代了購買,上述採購體系失效。加之很多僱傭兵本就指望劫掠發財,軍民雙方敵意加深、關係惡化,僱傭兵的行爲從純粹的搶劫變成惡意的破壞、縱火、甚至屠殺。1632年在巴伐利亞某地搶掠的士兵遭農民殺害,結果當地的很多村莊被毀,居民遭屠殺。30年代以後,在歐洲曠野遇到軍隊的農民只有死路一條。早期着名軍事企業家曼斯菲爾德伯爵效力於新教聯盟,他幾起幾落,每次被擊敗或解散軍隊後都能東山再起,重新招募一隻規模相當甚至更大的軍隊。擁有地產、藝術品、銀器、糧食和葡萄酒等資源的天主教教堂和修道院,是曼斯菲爾德熱衷敲詐劫掠的對象之一。1622年夏天,曼斯菲爾德僅從斯佩爾地區的教堂就強行徵集了5000浦式耳的穀物和500馬車的酒水。新教聯盟的另一個將領布倫瑞克的克里斯蒂安在法德邊界和尼德蘭肆意縱火劫掠,曼斯菲爾德於1622年參與了對前者尼德蘭的破壞。

職業生涯達到頂峯的華倫斯坦控制有十五萬僱傭兵,他的部隊被稱爲“蝗蟲大軍”,所經之處無不坐吃山空、破壞殆盡。1630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率軍登陸德國之初,建立起一系列有良好防禦和管理的倉庫,制定了新的軍需制度。瑞典軍隊深入德國境內後,後方補給無用武之地。國王親自統帥的部隊和私人軍事企業家的軍隊一樣靠劫掠謀生。從古斯塔夫的行軍路線來看,補給始終是他考慮的首要目標,他要麼向着有補給能力的地區轉移,要麼沿着易於運輸物資的河流移動。諷刺的是,到1632年古斯塔夫戰死時,他十多萬人的軍隊裏只有不到10%是瑞典人,剩餘大部分是德國僱傭兵。三十年戰爭中,僅瑞典軍隊就摧毀了德國2000座堡壘,1.8萬個村莊和1500個城鎮(佔德國城鎮總數的三分之一)。

平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洗劫、破壞和暴力行爲的泛濫在歐洲史無前例,僱傭兵的種種罪行罄竹難書,但幾百萬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並不是戰爭。三十年戰爭的研究者稱,平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戰爭期間異常氣候導致的穀物絕收、歉收帶來的饑荒以及鼠疫(由老鼠和跳蚤傳播)等傳染病的流行。戰爭雖不是主因,但相關研究者認爲軍民關係暴力化,劫掠和破壞等因素無疑強化、放大並延長了饑荒和鼠疫等引發的災難。一方面,數十萬僱傭兵的強徵、劫掠和出於報復的縱火與破壞加劇了糧食歉收引起的飢餓和營養不足,從而導致更多人死於饑饉。另一方面,上述行爲令大量平民流離失所、四處逃難。擁擠逃命的人羣、惡劣的衛生條件促進了被感染跳蚤的傳播從而刺激了鼠疫蔓延,主要軍隊的行軍路線也與鼠疫爆發和傳播狀況大致相符。

揭祕:歐洲軍事史上三十年殘暴戰爭的巔峯 第4張


劫掠消失

早在1630年代初期華倫斯坦如日中天時,斐迪南二世就意識到僱傭兵的嚴重問題。華倫斯坦不分敵友地徵收戰爭稅和劫掠破壞,不但令皇帝得罪德意志諸侯和盟友,損失政治資源,而且華倫斯坦擁兵自重,屢屢違背皇帝意願。1634年3月華倫斯坦被暗殺後,其僱傭兵部隊被皇帝收編,由政府管控。這是日後帝國常備軍的雛形。無獨有偶,新教聯盟的軍事企業家伯恩哈德?馮?魏瑪於1639年死後,其軍隊立刻被法國首相黎賽留置於王室控制之下。三十年戰爭結束前,選帝侯腓特烈?威廉平定叛變的僱傭軍並在此基礎上建立起普魯士常備軍。

三十年暴虐戰爭致使經濟凋敝、人口劇降,戰後歐洲諸王侯紛紛組建常備軍,這時的軍人實際上仍是僱傭軍,不過逐漸由政府取代軍事企業家徵募、管理和指揮。軍人的薪水、住宿、武器、制服開始由國家供應,但是沒有一個國家能完全保障軍隊戰時甚至是平時所需,軍餉不足、延遲發放以及補給問題仍然無法解決,因此軍人劫掠仍時有發生,只不過規模、頻次、殘暴程度遠不及三十年戰爭。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後,歐洲國家相繼通過反僱傭軍法,公民軍成爲絕對主力,禁止劫掠平民通過戰爭法被確定下來。

趣聞解密點評:三十年暴虐戰爭的洗劫、破壞和暴力行爲的泛濫,大量平民流離失所,四處逃難,導致德國經濟凋敝,人口銳減,在歐洲史無前例。在之後的奧地利王室繼承戰,七年戰爭,普法戰爭甚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都不曾遭遇這樣慘痛的人口災難。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