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江西商幫是如何起家的?爲何後來會沒落呢?

江西商幫是如何起家的?爲何後來會沒落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個好詞叫做"鍾靈毓秀",寓意山川秀美,人才輩出。而這詞拿來形容江西,尤其是明清以後的江西,便是極爲合適的。論自然風光,江西有秀美的廬山、奇崛的三清山……論人文風光,江西也有無可比擬的滕王閣、滿是書卷氣的江灣……而在建設江西上,有一羣人自明清以來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便是——江西商幫。

江西商幫是如何起家的?爲何後來會沒落呢?

明清有十大商幫:晉、徽、陝、魯、洞庭、龍遊、寧波、江右、閩、粵,江西在這其中以"江右"的身份佔了一席之地。而江西商幫在明清的強盛,要與一場與繁榮看似毫不相干的戰爭說起。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碧波萬頃的鄱陽湖突然染上一片沉悶的陰暗。而正在湖面對峙的兩方,便是從至正二十年(1360)就開始布這場生死大局的陳友諒和朱元璋。

江西商幫是如何起家的?爲何後來會沒落呢? 第2張

在這場決戰爆發以前,朱元璋曾借陳友諒故交康茂才的詐降將擅長水戰的陳友諒軍拖入江東橋(今江蘇省南京市江東門附近)的伏擊圈,給了陳友諒一個措手不及。而後朱元璋乘勝追擊,從江蘇一路殺到江西,拿下了贛南不少城池,爲之後打贏鄱陽湖之戰打下了基礎

至正二十三年(1363)七月二十,這場關乎贛北所有權,更關乎兩軍生死的大戰爆發。交戰一個多月後,八月二十六日,陳友諒在包圍之中中箭身亡。而江西便由此徹底歸於朱元璋。

蘇南、皖南、浙北和江西四地相互接壤,在串聯之中構成了朱元璋的大本營。而江西人,在朱元璋的統治之下也很快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家致富之路。

江西人,商經營,在距今九百多年前就已經在商界打拼出了一片天地。因爲"江東稱江左,江西稱江右",所以江西商幫又被稱作江右商幫。而在朱元璋打拼天下之時,吃苦耐勞又行商多地的江西人一面跟消耗巨大的軍隊做買賣,一面去初定而正需物資重建的地區做生意。

於是朱元璋一邊在前邊定天下,贛商就一邊跟在他身後做生意。等到明朝初定,贛商在明朝的重要地位也基本板上釘釘。而隨後明朝頒佈的海禁政策,讓處於運河-長江-贛江-北江這一黃金水道上的江西又得到了一個別人羨慕不來的機會。

除卻天時地利,江西還有更重要的人和。起伏有變的地形和密佈的水網讓江西成爲出產茶葉、木竹、大米、鎢砂等物資的寶庫。而勤勞的江西人又用大自然的饋贈生產出優質的瓷器、紙張、夏布等等。

而江西人吃苦耐勞的精神不僅體現在他們進行生產勞動上。他們的這點好品性再加上江西經濟的支持,便讓這片土地也成爲了才子的故鄉。而文化又反哺經濟,不僅爲商界創造了更多奇蹟,更爲贛商帶去了最重要的經商法寶——誠信。

正是天時地利人和,又有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多重支撐,贛商纔有了在全國各地建立起他們的標誌性建築萬壽宮的實力。而遍佈大江南北的萬壽宮,不僅彰顯了贛商羣體的強大,更成爲了他們在當地的一張名片,一個難以被替代的廣告,進一步傳開了贛商的好名聲,促進了贛商的發展。

然而當有一天,天時地利人和的局面不復,贛商便也沒能逃過盛極必衰的鐵律。清末,江西成了清廷與太平天國的主戰場。辛亥革命以後,江西遭遇過的萬人以上規模的大戰又至少有四十場。接連的戰爭,不僅使得江西的物資產出銳減,還使得人口大幅削減。人力和物力的流失讓江西的經濟在近代迅速衰頹。

而原本江西所倚仗的交通便利,在經歷了被"遺忘"和別人的奮起直追之後,也成爲了往日的榮光。從清末修建連通南北的粵漢鐵路開始,江西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錯過鐵路的快車。我們熟知的"鐵路拉來的城市",株洲、鄭州、懷化、石家莊,沒有一個屬於江西。

後來江西鷹潭好不容易成爲了鐵路樞紐,而其他地方卻已經因爲鐵路走到了江西前面。再加上近代海運逐漸開放,沿海城市迅速發展起來,一不近海二不深處內陸的江西就尷尬地被放在中間,"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因而在多重不利的作用下,江西商幫逐漸退出了經貿的前列。

在貴州貴定縣的萬壽宮有這樣一副對聯:"福賜江天,燒炷香再去;財源西嶺,祈富貴當來"。曾經的贛商,用他們的勤勞和誠信從天地機緣那換得富貴。然斗轉星移,天地不再賜福江天,商人們便只剩下"思悠悠,恨悠悠"。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