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科舉誕生之謎:到底出自唐朝還是隋朝就開始科舉

科舉誕生之謎:到底出自唐朝還是隋朝就開始科舉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古代社會的取士方式,以科舉制度實行的時間最長,它延續上千年,對封建社會曾產生過重大的影響,千秋功過衆說紛紜。它作爲中國古代選舉制度史的一個重要內容,近百年來,一直受到中外史學界的關注,至今仍是中國古代選舉制度史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點,有關它的起源也成爲人們爭論的問題。

科舉制度誕生於什麼時候?早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學術界就有過一場爭論。陳東原先生是最早對科舉制進行考察的,他在《隋唐的科舉制》一文中認爲隋代置進士科“與前代並無顯然之變遷,不過進士科之名目,起於隋代。後世遂以其爲選士制度劃分之線耳”。顯然他是認爲進士科的名稱出現了,但在制度上並沒有什麼重要的變化。

此後鄧嗣禹寫了一篇名爲《中國科舉制起源考》的文章,寄給張爾田、俞大綱兩位學者徵求意見。不久,張、俞兩位就覆函談了自己的想法。這三篇文章均刊登在1934年出版的《史學年報》第2卷第1期上。鄧氏認爲科舉制度誕生於隋代。他認爲考試製度和進士科的出現應當是科舉制度起源的標誌。指出:隋代取士,已有“公同考試之狀”,“加以進士科,實始於隋……特因其制不彰不要備,僅具雛形,故謹慎作結曰:科舉之制,肇基於隋,確定於唐”。張氏十分贊同鄧氏的觀點,還指出隋設有進士科是有明文記錄的,科舉制度創立於隋是確定無疑的。而俞氏則對隋置進士科存有疑義,認爲隋唐雖然都設有進士科,但其實是名同實異,完全是兩碼事。同時,俞氏還反對以進士科設科年代作爲科舉制度誕生年代。他認爲“投牒自試”纔是科舉制度起源的主要標誌。這“投牒自試”其實就是自由報考,讀書人不論出身、地位和財產,均可報名參加考試,不必由官吏推薦。“投牒自試”始於唐代。

這樣,科舉制度起源的時間就出現了隋代與唐代兩種說法並存的局面。不過,在當時大多數學者中,都支持科舉制起源於隋代的說法。這種說法逐漸在國內史學界成爲定論,貫徹於大、中、小學的教科書中。

科舉誕生之謎:到底出自唐朝還是隋朝就開始科舉

近年來,關於科舉制度產生的年代,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最傳統的觀點,即科舉制度始於隋朝,但這其中又分爲開皇說與大業說。

有學者依據《舊唐書·房玄齡傳》的一段話推斷科舉制度始創於隋文帝開皇七年(587年):“房喬,字玄齡……年十八,本州舉進士。”《新唐書》也說:“年十八,舉進士。”參證房玄齡的墓碑,也有類似記載:“年十有八,俯從賓貢。”如此房氏十八舉進士應該是可信的。從他的年齡推斷,房玄齡十八歲時爲隋文帝開皇十六年(596年)或十五年,其時他登上了進士第,所以進士科肯定已經出現了。開皇三年,隋文帝在地方行政機構中裁省了郡一級政府,實行州縣兩級制。煬帝改州爲郡,實行郡縣兩級制。由於不同時期行政機構的名稱是不一樣的,煬帝時不可能用“州舉”的字樣,文帝開皇三年以後也絕對不會用“郡舉”,故房玄齡爲進士必在隋文帝開皇三年以後。又開皇七年文帝下制諸州歲貢三人,所以一般認爲這年是科舉的創立年。

這種觀點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如吳宗國《唐代科舉制研究》認爲“隋文帝時常貢的科目,主要有秀才和明經”,不過這兩科“在當時實際政治生活中都起不了什麼作用”。隋煬帝在保留秀才、明經科的同時,新設立了進士科,使秀才、明經和進士三科並立的格局有了新的意義。在一些具體問題上一些學者略有不同看法。臺灣學者高明士認爲開皇七年有三科是正確的,但當時制度初創,開皇七年建立的是秀才、明經和賓貢三科,“而新義就在於賓貢科的創置”。到煬帝時變賓貢科爲進士科,又增置俊士科,成爲四科制度,沿襲至唐初。唐中葉以後,進士科一枝獨秀。

有人認爲科舉制創立的年代是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因爲這一年隋文帝曾下詔說:“京官五品以上及總管、刺史並以志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舉人。”有人認爲這纔是科舉確立的年代。

也有人認爲隋煬帝大業年間始置進士科。其根據是《大唐新語》“隋煬帝改置明、進二科”、《唐摭言》“進士,隋大業中所置也,如侯君素、孫伏伽皆隋之進士也明矣”和《通典》“煬帝始置進士科”等語。《舊唐書·薛登傳》說左補闕薛登在武則天天授年中任左補闕,曾上疏要求革除選舉弊病。疏文中提到:“煬帝嗣興,又變前法,置進士等科。”薛登之後的70餘年,唐代宗寶應二年(763年),禮部侍郎楊紹在上疏中也說:“進士科起於隋大業中,煬帝始置進士之科,當時猶試策而已。”進士科始於煬帝改制的觀點得到了一些人的贊同。南宋朱熹不僅肯定進士科創設於隋朝,而且還明確了具體時間爲煬帝大業二年(606年)。1920年出土於洛陽的隋北地太守陳思道墓誌殘文雲:“公弱冠及進士,授北地太守,遷諫議大夫,以大業二年卒。”有學者據此推斷,既然《通典》和《摭言》等書皆雲進士科始於大業,陳思道及第必爲元年。也有人指出,隋煬帝定十科舉人,其中有“文才秀美”一科,當即是進士科。煬帝本人是文學家,創立進士科,以考詩賦爲主,是不足爲奇的。前面提到的鄧、張兩位學者也是據此而提出科舉制度始於隋代。

當代的一些教育史和通史有很多采用了這種說法。如毛禮銳的《中國古代教育史》中說:“隋煬帝大業二年,始置進士科,這便是科舉制度創立的開始。”

另一種觀點認爲科舉制始於唐代。唐武宗時宰相李德裕說:“李唐御弘,艱闕制度,立進士之科,正名也;行辭賦之選,從時也。”唐宣宗時右補闕裴庭裕也說:“大中十年,鄭領知舉後,宣宗索《科名記》,顥表曰:自武德已後,便有進士諸科。”今人何忠禮先生在《科舉制起源辨析——兼論進士科首創於唐》一文中,概括科舉制度的三個基本特點:第一,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原則上允許“投牒自進”,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長官特別推薦;第二,“一切以程文爲去留”,也就是說,錄取與否全憑考生所寫的試卷,並且必須通過嚴格的審覈和校對才能決定;第三,以進士科爲主要考試科目,並且定期舉行考試。他還特別強調指出,第一個特點“應是科舉制最主要的特點,也是與薦舉制最根本的區別”。他認爲科舉制的萌芽與產生不僅有量的區別,更有質的不同,同時還否定了進士創置於隋代的觀點。他指出人們經常引用的兩《唐書》中有關房玄齡“年十八舉進士”的記載是不可靠的。

持這種觀點者認爲將房玄齡墓碑中的“俯從賓貢”看成是赴“貢舉”,又解釋爲是“舉進士”,並不正確,史言他18歲舉進士是不可靠的。薛登是最早提出進士科創立於隋朝的,但並沒有其他的資料可以證明。薛登以後主張的大業說,沒有一個超出他已經說過的範圍,都是沿襲了他的說法。進士科是以考詩賦爲主,但這是唐代的事情,拿隋煬帝愛好詩賦來推斷他首創進士科,肯定是不能成立的。《唐摭言》上談到的侯君素和孫伏伽,前者是隋的秀才而非進士,後者是唐武德的進士而非隋進士,說隋朝有進士是不能成立的。

但持相反意見者認爲,薛登之說並非孤證,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就曾有個敕令說:“諸州學士及早有明經秀才、俊士、進士,明於理體,爲鄉里所稱者,委本縣考試,州長重覆.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隨物入貢,斯我唐貢士之始也。”唐高祖是現存最早承認進士科創置於隋朝的人,比薛登早得多了。

也有人認爲漢代的科目與唐宋科舉是一脈相承的。他們提出了與隋、唐說截然不同的漢代初創說。《歷史研究》1990年第5期刊登了徐連達、樓勁《漢唐科舉異同論》一文,認爲漢唐科舉是一脈相承而無本質不同的。在科目、組織步驟和考試環節三大要素上,漢代的察舉與唐代的科舉基本一致,都是朝廷統一部署下以按科取考試進用爲特徵的官僚選拔制度。因爲漢、唐兩代的選舉制度都有分科取士和考試的情況,所以他們認爲漢代實際上是科舉制度的初創期,而唐代則是科舉制度的完善期。其實,早在宋代,此種說法就有人提出過。宋人章如愚《羣書考索·續集》卷38《選舉》中提到:“科目肇於漢,興於隋,著於唐而備於宋朝。”認爲漢代科目與唐宋科舉是一脈相承之制。當然,主張漢代初創說的人,在國內還只是少數。

縱觀以上各種觀點,讀者不難發現,造成科舉制誕生於何時的諸多分歧與爭論的原因,實在是由於各位學者對判斷科舉制度形成的標準的不同。因此有學者提出科舉其實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科舉指分科舉人,應始於西漢;狹義的科舉指進士科,始於隋煬帝大業元年設立進士科。有人認爲“投牒自試”是判定科舉制成立的標誌,而隋代的進士科雖有策試,但沒有一位是自由報名投牒自試的,因而隋代進士科大約仍是察舉科目。

我們根據學術界存在的這些觀點進行一下總結,可以看到認爲設置進士科是科舉制度誕生標誌的學者,大多得出科舉制起源於隋代的結論;以“投碟自試”爲科舉制誕生標誌的學者,都會有“唐代是科舉制起源”這樣的結論;而科舉肇於漢代的說法,則是在以分科取士爲標準的基礎上產生的。

要在短時期內得出科舉制度誕生於何時的結論,看來還是比較困難的。要解決科舉制度誕生之謎,毫無疑問還要耐心等待一些時日。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