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明朝的滅亡和明末的蝗災有什麼聯繫呢?

明朝的滅亡和明末的蝗災有什麼聯繫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挖掘鮮爲人知的寧夏人文,講述你不熟悉的寧夏歷史,我是阿威!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寧夏風情!《大銀川傳奇》小城故事多,但聽我唱和。唏噓嘆往昔,千秋已蹉跎。

很多人都說,大明王朝亡於闖王李自成的造反;亡於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亡於崇禎錯殺袁崇煥等等,各種解讀和解說。但是阿威卻認爲,大明王朝是亡於一只小小的蟲子,它就是蝗蟲!

銀川的大新鎮有一座蝗蟲廟!始建於明朝時期,前身是唐朝的一個行兵營。在廟裏,曾經供奉着蝗神,並且,這是一個官家寺廟。爲什麼明朝廷爲什麼這麼重視這個蝗神,要建專門的寺廟來祭祀它?通過大新鎮這個蝗蟲廟的歷史變遷,可以一窺大明王朝衰敗的祕密!

1

蝗災,從農耕文明發祥,人們開始種糧食(五穀雜糧)開始,就一直伴隨着它的發展。尤其是進入到我國的封建社會時期,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之下,蝗災已經成爲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對農業生產和社會穩定具有極大的威脅。所以歷朝歷代都對這個蝗災高度重視!因爲,“民以食爲天”啊!吃不飽,加上一系列的苛捐雜稅的壓榨,水能不覆舟嗎?

其實,明朝時期的蝗災,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規模和次數都有所不同。像大明初期的洪武年至天順年間屬於是蝗災的平緩期;成化年至隆慶年間是活躍期;萬曆年至崇禎年間是高峯期!

爲什麼會這樣,這跟朝廷的態度有關!明朝前期,朝廷對於防治蝗災比較積極。比如說靖難成功上位的明成祖朱棣,他就頒佈了世界第一部《驅蝗令》,把滅蝗行動上升到國家法規上來了!此外,明宣宗朱瞻基還專門寫了一首《捕蝗詩》,這些都證明了朝廷對於滅蝗蟲的重視!

《捕蝗詩示尚書郭敦》-明宣宗·朱瞻基蝗螽雖微物,爲患良不細。其生實蕃滋,殄滅端匪易。方秋禾黍成,芃芃各生遂。所欣歲將登,奄忽蝗已至。害苗及根節,而況葉與穗。傷哉隴畝植,民命之所繫。一旦盡於斯,何以卒年歲。上帝仁下民,詎非人所致。修省弗敢怠,民患可坐視?去螟古有詩,捕蝗亦有使。除患與養患,昔人論已備。拯民於水火,勖哉勿玩愒。

這首詩作於大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這一年“易州奏蝗蝻生”;“永平衛,興州左屯衛及直隸河間府靜海各奏蝗蝻生,尚書郭敦言比已遣官往捕。”接到郭敦的奏請,明宣宗當晚就把詩作出來了,示給郭敦等並說:“蝗之爲患,此詩備矣,卿遣人往捕,當如救焚拯溺,不可緩也”。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來,在大明老朱家,這個明宣宗朱瞻基作詩文采還是可見一斑的!明朝徐光啓更是上疏朝廷,貢獻了幾篇有關治蝗的策論和奏摺,陳述了治理蝗災的重要性。這也說明了蝗蟲對於明皇朝的危害有多少深重。他總結出的一系列治理蝗災的建議和方法相當成熟,如果能夠一直執行下去,可能大明這座大廈可能會推遲傾覆或者起死回生也不一定。

只是歷史沒有如果!畢竟一個朝代的滅亡是由多重因素疊加促成的,小小的蝗蟲造成的災難,只不過是在其中起到一個很重要的催化劑作用而已!

明朝的滅亡和明末的蝗災有什麼聯繫呢?

2

明朝前期,蝗蟲廟是很鮮見的!就連八蜡神廟和劉猛廟(就是古代與農業相關的神袛)都很少見。這個跟明太祖朱元璋有關,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初,在“國之所重,莫先廟社”的思想指導之下,開始去“胡制”(就是蒙元朝廷的祭祀制度)。命令“禮官及翰林院,太常寺諸儒臣”擬定新的祭祀制度!

他靠一隻碗(乞丐手捧一隻要飯的碗)起家建立大明王朝,從社會最底層一步步走上九五之尊的寶座。他深知很多很多“神祠”都是騙人的。“天下神祠無功於民,不應祀典者,即淫祠也”。

所以,他只保留了“城隍”等民間神靈,並且按照等級進行敕封。其它神靈的寺廟祠堂等祭拜神靈的都統一劃分到“禁祀淫祠”的範疇,作爲打擊對象!

蝗蟲廟的出現,在明朝中後期!尤其是明朝後期,更是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大明王朝境內!這都是由於朝廷開始懈怠滅蝗工作了,人們只有寄託於神靈的保佑,以求風調雨順!

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這是大明朝廷最後一次由皇帝親自過問蝗災事宜,此後一直到公元1644年大明滅亡,都沒有史料記載皇家對於蝗災的防治處理工作了!

這也是“以農爲本”的大明王朝由盛而衰的標誌!可以想象,從嘉靖年至崇禎末年,連年的特大蝗災整治不力,加上對外戰爭(對抗女真的崛起),老百姓的生活和如何的苦不堪言!

吃不飽飯的農民能幹嘛?於是就有了李自成的起義!(後面有文章介紹)最終大明王朝滅亡了!

明朝的滅亡和明末的蝗災有什麼聯繫呢? 第2張

3

銀川大新鎮的蝗蟲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了!

那個時候,朝廷的影響力已經開始出現弱態,銀川平原的蝗災雖然不多,但是也不能說少!尤其是地處西北乾旱地帶,寧夏可謂是以獨樹一幟地存在!因爲銀川平原自古深受黃河母親的恩澤,在賀蘭山的護佑之下,作爲“塞上江南”之地,自然是魚米之鄉。

按理說銀川這樣湖泊衆多,百渠流潤之地,不是蝗蟲喜歡的地方,但是,架不住是一個水稻優良的產區啊,所以蝗蟲的成蟲通常是在夏秋之際飛抵銀川平原!還是從印度和巴基斯坦飛過來的!

那時候,銀川城的城東方向的大新鎮,正可謂是銀川城的糧倉,是水稻種植的主產區,自然是蝗蟲的青睞之處。“蝗蟲過境,寸草不生”,銀川平原的百姓真是欲哭無淚!因爲他們除了要防備虜寇“打秋風”,還得要防蝗蟲。

阿威有詩說得好:《傷農》-阿威原創沃原四百里,天災人禍欺,欲哭恨無淚,辛酸有誰知

每時每刻都處在水深火熱當中,戍邊人的辛酸,也只有賀蘭山可以見證了!

4

和別的地方不同,銀川大新鎮的蝗蟲廟開始修建的時候,就叫蝗蟲廟,裏面供奉蝗神,而不是什麼八蜡神廟或者劉猛廟,非常直接明確!因爲寧夏的百姓祈禱祭祀最大的訴求就是消滅蝗蟲,保護莊稼。

因爲朝廷層面已經放棄統籌管理對付這一自然災害,作爲地方官員又不能不抓蝗災的防治工作。於是蝗蟲廟是由官家主持修建並且直接負責管理祭祀等工作的!

嘉靖十九年的臘月上戊日(臘八節前),恰逢一次特大的蝗蟲過境發生不久,巡撫寧夏的都御史楊守禮在疏浚大新渠的同時,重新修繕蝗蟲廟(那時候不叫蝗蟲廟,是在原有基礎上根據需要改名過來的),並且進行了盛大而隆重的祭祀儀式!

“蝗神至期,主祭官補服行二跪六叩禮,進香奠帛,獻爵焚祝俱與祭”。然後還誦讀祝文等等。這一天大新鎮的這個蝗蟲廟相當熱鬧,周邊除了銀川城的百姓,包括掌政,金貴,賀蘭,王洪等等十里八鄉的百姓都來趕熱鬧。

那個盛況不亞於過年時候城裏城隍廟的廟會。由於離年不遠,加上不用進城那麼麻煩,到了後來,這個蝗蟲廟廟會已經不單只是祭祀蝗神,還發展成了銀川最大的廟會!

到了清代,蝗蟲廟就已經不單是祭祀蝗神的廟宇了,改成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這天是衆多古代神仙的誕辰),再後來,改爲七月十五盂蘭節。(這裏就不細細敘述了)

總之,當年蝗蟲廟中央的那棵高高的,樹冠大大的楊樹,可以說是見證了蝗蟲廟的輝煌和落寞的全過程的!可惜的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這棵樹也被砍伐了,連樹樁也被挖起來當柴火燒了!

這也使得銀川的歷史底蘊又少了一個實物見證!

5

單靠祭祀蝗神對抵抗蝗災有用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隻不過是人們尋求心理上的一種安慰罷了。因爲在依靠官方及自身力量仍然不能抵禦蝗災的情況下,百姓只有寄希望於一個虛擬的神靈,所以蝗神祭已然成爲銀川的一種風俗,完全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每次祭祀完蝗神之後,蝗災基本都會退去或者被百姓消滅,這當然不是蝗神顯靈了。而是因爲在祭祀蝗神的同時,地方官員和百姓還是會想盡一切辦法來消除蝗災的危害;還有就是祭祀給百姓的那種巨大的精神力量,給了百姓支撐的勇氣來對付蝗蟲!

所以這還是因爲百姓們的信念和行動的作用!

6

明朝廷對於像蝗災這樣觸及到百姓生存根基的自然災害,不作爲,不行動,甚至不聞不問,導致了百姓漸漸民不聊生,過着水深火熱的生活。但是靠蝗蟲廟這樣的神靈信仰來控制,能維持多久?

加上女真部落的崛起,內憂外患之下,大明江山的坍塌已經成爲必然!崇禎皇帝雖然想勵精圖治,無奈卻是積重難返,最後裁撤郵路驛站,一個叫李自成的驛卒下崗了。

這就是相當於點燃了直接導致大明江山坍塌那顆地雷的導火索了!

7

滄桑鉅變,如今,銀川大新鎮的蝗蟲廟已經搬遷,靜靜地坐落在章子湖邊,它的故址已經變成繁華熱鬧的大新鎮一部分,經過的人們還有誰能知道,天天經過的地方曾經是多麼的榮耀?

也不知道那個二十出頭,在曾經在銀川當過驛卒的李自成,有沒有在空閒的時候來逛過這個廟會?

作爲西夏開拓者李繼遷祖居地出來的李自成,他萌發起義的種子,是不是也是在這裏萌芽的呢?神奇寧夏,多彩銀川,精彩可不是指這一點點!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