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漢文帝劉恆如何將劣勢全部變成“優勢”?

漢文帝劉恆如何將劣勢全部變成“優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文帝劉恆如何將劣勢全部變成“優勢”?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最近,隨着漢文帝的陵墓霸陵被發現確定,關於漢文帝劉恆的話題很多。我也來談談這位歷史上少有的節儉愛民的明君,是如何從一名藩王脫穎而出變成西漢王朝的天子,又是怎麼從一名別人以爲可以操控的“棋子”變成一名“棋手”,穩穩地操控整個漢帝國。

呂后死後,漢朝政局動盪,代王劉恆原來所有不利於競爭皇位的劣勢全部變成“優勢”,從而得到朝中大臣的支持。

劣勢變“優勢”之一:不受關注,反而保住了性命。這個很關鍵,正是由於劉恆自出生以來一直不受關注,從而躲過了呂后主政時期的“大屠殺”。我們知道,漢高祖劉邦有八個兒子,劉恆排在第四,被封爲代王,但在成爲皇帝之前,他的名氣實在太低,幾乎到了被人忽視的地步。從劉恆的封地就可以看出來了,代國位置大概在山西的中北部,相比其他封國算是苦寒之地,還經常受到匈奴侵擾,當年劉邦的二哥劉仲就是第一代的代王,聽說匈奴打過來,嚇得棄城而逃。劉邦的兒子中,除了劉盈繼承皇位,劉肥到了歷來富庶的齊地,劉如意原來是也被封爲代王,後來不捨得這個寶貝兒子去那麼遠,就改任了趙王。五子劉恢爲樑王(劉友死後又被改爲趙王),六子劉友爲淮陽王(劉如意死後改爲趙王),七子劉長爲淮南王,幼子劉建爲燕王。這些兄弟中就屬劉恆封地最差了。正是由於劉恆不被重視,所以當他的其他兄弟被呂后瘋狂打壓之時,他竟然沒受影響。到呂后死後,劉邦的兒子只剩下他和淮南王劉長了。

漢文帝劉恆如何將劣勢全部變成“優勢”?

劣勢變“優勢”之二:母系的勢力單薄,反而不容易產生外戚干政。這個是有深刻的教訓的。呂后專政的時期纔剛剛結束,劉氏江山差點就要改姓“呂”了。大臣在誅殺諸呂后商議立新君的時候,有做皇帝資格的劉邦子孫中的母系勢力是重要的考察因素之一。所以,在齊地率先起兵“反呂”的齊王劉襄本來就是大熱門,但就是因爲他的母系勢力太盛被篩了下來。而劉恆的母親薄姬原來只是秦末自立爲魏王的魏豹的妃子,劉邦打敗魏豹後將薄姬納入後宮。薄姬雖然有點姿色,但很少得到劉邦的寵幸。但很幸運一次偶然機會得到寵幸之後,就生下了劉恆。而薄姬天生純樸善良,又備受冷落,所以呂后也不怎麼爲難她,還同意她去代地陪伴兒子。老舊大臣對劉恆這個特性尤爲看重。

劣勢變“優勢”之三:表現得文弱溫順,表象看起來很容易控制,反而得到老舊大臣“青睞”。劉恆由於母親的悉心教育,一直都是很低調內斂、小心謹慎,又是一個大孝子,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乖孩子”,當時幾乎所有人都這樣認爲。可惜,他們真的看錯了,其實劉恆當時雖然年紀不大,但城府極深,演技“實力派”。有一件事很說明問題,當時幾個兄弟當了趙王之後都很快就“掛”了,呂后就想安排他當趙王,這麼高風險的“雷區”,劉恆當然不想去,但他向呂后解釋的理由卻很高明,表示願爲太后守邊地,這樣“逃過一劫”。就是這樣的性格,導致大臣認爲他很容易控制,功勳集團就能夠長保富貴,他們就將當時誅殺諸呂最爲積極、功勞也最大的劉邦那幾個孫子都不選,執意推劉恆去當皇帝。

功勳集團想將劉恆當成“棋子”擺佈。但當劉恆做了皇帝之後,很快就發現他們真的看錯了,這顆“棋子”沒想象得那麼簡單,漢文帝劉恆的用人之老道,簡直就是一名高明的“棋手”,將他們玩弄於股掌之間:

一、用親信掌握關鍵位置。兵權是掌握權力的關鍵。漢文帝以藩王登位,在中央完全沒有自己的勢力,人生安全都難以得到保障。爲此,他進入未央宮當晚,他就果斷頒發第一個命令,先安排他從代國帶過來的兩個心腹掌握宮廷安全的要職:一是任命之前在代國做中尉宋昌爲衛將軍,鎮撫南、北二軍。這是保衛皇宮的核心軍隊,漢文帝必須將這個軍權交給自己親信。二是任命之前在代國做郎中令的張武爲宮廷郎中令,負責巡查保衛皇宮。通過這兩個人事任免,漢文帝牢牢將人身安全握在自己手上。

二、穩定和削弱功勳集團。漢文帝是由功勳老臣擁立的,這個處理就難度比較大,但他處理得很有技巧。他的處理辦法是:先安撫,再逐步削弱。所以,漢文帝一開始就先封賜誅諸呂有功之臣。特別是對周勃、陳平、灌嬰等人進行了加封和提拔,加封就是增加封邑和賞賜,周勃增加萬戶,賜黃金五千斤。陳平和灌嬰增加三千戶,賜黃金二千斤,並且將周勃任命爲右丞相,陳平爲左丞相,灌嬰爲太尉,組成中央新的核心班子。不久後,漢文帝又是對功臣“大手筆”賞賜,對之前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再次增封。通過及時安撫,朝中老臣基本被穩定下來,然後就是逐步削弱,以周勃爲突破點。周勃自恃擁戴有功,開始有點目中無人,這已危及到皇權。而漢文帝處理得很巧妙,在周勃第二次出任丞相之後不久,他建議周勃帶頭“之國”(就是到自己的封地),爲大家樹個榜樣。皇帝這樣的建議周勃哪能拒絕,他就離開中央去了封國,其他老舊功勳看到周勃都順從了,大家也不得不去封國,功勳集團的勢力被這樣的巧勁所削弱,漢文帝的皇權得到了鞏固。

漢文帝劉恆如何將劣勢全部變成“優勢”? 第2張

三、逐步壓縮宗室藩王的勢力。對待宗室藩王,漢文帝的策略使出了“安撫、拆分、打壓”三招。首先,他對當年誅殺諸呂留下大功的劉肥幾個兒子劉襄、劉興居、劉章增封。其次,他還新漢文帝又立了一批新的諸侯王,逐步將之前的較大諸侯國拆成幾塊或者多塊,令這些諸侯國不能坐大。其三,就是打壓了。漢文帝先後處理了濟北王劉興居和淮南王劉長的反叛,處理了這兩個“挑頭”人員。客觀來說,漢文帝對藩王的處理相對比較慎重,對諸侯王處理相對比較柔和,他的戰略是以溫水煮青蛙之柔勁,緩緩圖之,慢慢削弱。後來他兒子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削藩策”以及孫子漢武帝採用主父偃的“推恩令”才徹底解決了諸侯王做大做強的問題。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基於政權的穩定,漢文帝的選擇應該是正確的。

四、大力提拔新人。爲了對抗老舊功勳勢力,漢文帝刻意培養新人才。期間,不少政治新秀在他的大力提攜下開始走上歷史舞臺,逐步嶄露頭角,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賈誼和晁錯。他向漢文帝上書提出了幾點建設性的意見:藩王問題上他的對策爲“衆建諸侯王而少其力”;經濟上,他提出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主張發展農業生產,加強糧食貯備;政治上,他提出“列侯之國”;還有制度禮儀上,他提出主張“改正朔、易服色、製法度、興禮樂”。事實上,賈誼的主張見識非凡,很有針對性,且很實用,包括“衆建諸侯王而少其力”實際就是推恩令的前身。但實施起來難度不少,因爲當時的老功臣集團及既得利益者勢力還是很龐大,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漢文帝選擇地採用,將齊國一分爲六,將淮南國一分爲三。經濟上和政治上就採用了賈誼的計策,有些體制問題牽涉到國策和政體的穩定,漢文帝很慎重,他認爲時機還不成熟。儘管如此,賈誼還是受到了功勳集團的強烈不滿和嫉妒,周勃、灌嬰等老功臣代表不斷攻擊賈誼,漢文帝在壓力之下爲了保護他將他放到地方,後來雖然再次啓用,但不久後因對漢文帝一個兒子之死而內疚抑鬱而亡。而晁錯也是個人才,他的治邊策略得到漢文帝的採納,令邊疆問題得到穩定,但他的削藩建議比賈誼還激進,漢文帝作爲成熟的政治家,他不贊同激進辦法。所以,後來他兒子漢景帝盲目採取晁錯的削藩策,導致一場大動亂,花了很大力氣才平息。

漢文帝劉恆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勤儉節約,恢復生產,平衡各方,令國家迅速穩定下來,爲整個漢朝鞏固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也令中國迎來第一個治世,後世將他作爲守成帝王的典範。更爲津津樂道的是他的高明的政治手腕,審時度勢,以柔克剛,用最少的代價取得最大效果,帝王權術之高爲歷史少有!希望隨着霸陵的發現,能引起更多人瞭解這個千古帝王,從而從他身上得到更多啓發!請選中你要保存的內容,粘貼到此文本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