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軍事新聞 > 冷兵器:“鞭”和“鐗”的使用優勢和不同之處

冷兵器:“鞭”和“鐗”的使用優勢和不同之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平常總有人說:“來個殺手鐗!”,估計說這話的人大都不知“鐗”是什麼東西。筆者雖早就知道鐗這個冷兵器,也知道“鐗”是由“鞭”的產生的,但是從來沒有深入瞭解過鞭和鐗的更多的知識。今天不禁想起了關於鞭和鐗的事情來,在此寫片爛文博大家一笑。

鞭起源較早,至春秋戰國時期已很盛行。鞭有軟硬之分。硬鞭多爲銅製或鐵製,軟鞭多爲皮革編制而成。常人所稱之鞭,多指硬鞭。七節鞭、九節鞭、十三節鞭謂之軟鞭。鞭適用於馬戰與步戰。硬鞭一般用於馬戰,持鞭之將多持雙鞭。鋼鞭沉重而無刃,以力傷人。故持鞭者均需大力勇。常用的鞭法有劈、掃、扎、抽、劃、架、拉、截、摔、刺、撩等。(本文說的是硬鞭)。

鐗,長而無刃,有四棱,上端略小,下端有柄。亦作“簡”。武術短器械。鐗因其外形爲方形有四棱,形狀相同,因得其名。鐗爲銅或鐵製,長爲四尺。鐗由鐗把和鐗身組成。銅把有圓柱形和劍把形二種。鐗身爲正方四棱形,鐗粗約二寸,其後粗,愈向其端愈細,逐步呈方錐形。鐗把與鐗身連接處有鋼護手。鐗身有棱而無刃,棱角突出,每距六、七寸有節。鐗身頂端尖利可作刺擊之用。使鐗多用雙鐗。其主要擊法有擊、梟、刺、點、攔、格、劈、架、截、吹、掃、撩、蓋、滾、壓等。

冷兵器:“鞭”和“鐗”的使用優勢和不同之處

鐗爲短兵之一,方形有四棱,連把約長四尺,因形似簡故名。鐗無刃,每距六七寸有節者,名竹節鐗;考鐗之由來,與劍爲同時;至二十四法之出,則在秦漢以後,;惟以短兵利於步戰之故,後人多有習之者,單刀軮鞭之攜帶便利,可隨身防護也。惟鐗無單用,法重雙行,故後人有雌雄鐗鴛鴦鐗等名,亦矜奇胘異,增減原有之二十四法,且有用長兵之人,而藏鐗腰間,以防不測者;是則鐗爲短兵而兼爲暗器。

鐵鞭爲六角形,鐵鐗爲四楞形「大小短長,隨人力所勝用之。」鞭、鐗都屬短兵器,因爲二者形制相似,所以歷代都把鞭、鐗相提並論。宋《武經總要》:「鐵鞭、鐵鐗二色,鞭,其形大小長短,隨人力所勝用之。有人作四棱者,謂之鐵鐗,謂方棱似形,皆鞭類也。」明《武備志》亦同。

囉囉唆唆引用了一大堆,想讓大家瞭解多一點,其實通俗的講來,無非是個四棱或多棱的好看又沉重的鐵棍子!而且開始時主要是身後藏着的暗器。

自從漢朝和隋朝發揚光大以後,鞭和鐗就成了名家的兵器。唐初名將尉遲敬德擅長使用雙鞭,秦瓊(字叔寶)善使雙鐗,後來這兩個名將成爲老百姓喜歡的門神了(也有帶刀的門神),看來喜歡這兩個冷兵器的人是大把。

鞭和鐗的使用者主要是馬軍將領,是力量型兵器,如此看來這就是古人的沒有愛心的地方了。古人夠賊的,知道自己每天提着雙鞭或者雙鐗太沉重,於是總是將這個兵器掛在馬鞍上,讓馬平常馱着。及至上了陣上,連人帶鞭或鐗,那馬的負重不一般了。有的鞭或鐗每支最重的要80斤(古16兩爲現在1斤),兩支要160斤,加上人和其他武器的重量,馬那能受得了這個重量?還要在陣上奔跑?這不是欺負馬嘛。古人可能用此辦法也能偷懶一下,往往戰幾下就跑回自家陣中,說是“馬不堪力”!將領偷懶或是本領不濟的話還找那可憐的馬的不是,馬兒何罪之有?出生入死那份幸苦就不說了,還要被主人罵!怪不得大家平常遇到詛咒時候發誓:如果怎麼怎麼,讓我來世做牛馬。敢情如此說來,託生爲馬實在是不如託生爲豬八戒了。

再說鞭和鐗的長度吧,鞭和鐗可能起自春秋,經過秦漢兩朝,在隋朝就盛行了,延續到清末。那麼看看這兩個兵器的長度吧:

秦時,一尺約23.1cm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約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看來,鞭和鐗的長度大約是80--90公分吧。如果用於暗器則短,用於正式兵器則長。看來長度是不大,當然也由每個人自己定,似乎長了顯得威風吧。隨着時代的發展,由最初的幾棱鐵棍子變的好看一些了,有的還值不少錢。秦瓊沒有錢時,就想起賣了馬當了鐗。

但是,筆者儘管把鞭和鐗想像的再怎麼美好,似乎總覺得這兩個勞什子實在不敢恭維。這兩種鐵棍子那裏有關老爺的“青龍偃月刀”和程咬金老爺的兩隻“板斧”來勁?同樣是力量型兵器,起碼是銅錘也比它們強吧?那大刀不是斬華雄,斬六將,那板斧不是弄得程咬金當過一把手?使這兩種傢俱打仗的將領,說到底也是輪兩支鐵棍子,那裏能讓人害怕?就算是將鐵棍子輪的十分高超技藝,擊中了對手,輕易也見不到血呀,除了水平太低的對手死了,對高手來說,被擊中頂多也就是個殘廢而已。這麼說來,鞭和鐗哪裏有大刀和斧子立馬讓所有對手害怕的威力?由於沉重的緣故,輪的速度又慢,輪起來又不會呼呼作響,又不會在太陽下閃閃發光,實在是沒有可誇耀之處。不過,用鞭和鐗打對方的馬頭倒是相對說來容易一些,可憐的馬極有可能是鞭和鐗最大的敵人了。同時這也可能帶來一個事情:馬兒也不笨,時間長了就知道對方手裏這玩意主要是來打碎自己的頭的,如果上陣來馬兒,不幾個回合下來,看見對方的將領手裏抽出鞭或鐗的話,可能趕緊就奪路而逃。這樣的話,顯得對方使鞭或鐗的將領本領高強,而馬兒所馱的主人自然給人的印象就是打不過對方了。假如這是真的話,鞭和鐗真是“狐假虎威”的成分居多了。

不過鞭和鐗據說是出手快的暗器,筆者想像不出來將領抽出來兩樣沉重的兵器的速度有多快。

冷兵器:“鞭”和“鐗”的使用優勢和不同之處 第2張

所以,用今天的話來說,舞鞭弄鐗可能是“作秀”的成分不小。儘管後人也總結了若干的“鞭法”和“鐗法”等練鞭和鐗的武術祕籍,但是畢竟流傳不下來,到了元朝建立之後,鞭和鐗被閃亮的馬刀擊敗了,慢慢的退出了歷史舞臺。如果後來的人們習武玩鞭和鐗的話,多少有些“譁衆取寵”的意思。因爲暗器發展的很快,中國人搞暗器那是別的國家的人比不上的。舉個例子來說,水滸裏張清手裏的兵器是刀,及到打不過對方的時候,摸出小石頭,扔出去一打一個準,一天打敗十幾個武藝據說是高強的將領就容易的跟街頭大媽做體操一樣。

畢竟這兩個傢俱是在中國冷兵器時代有過許多的威風,而且名將使的多一些。自從關老爺用大刀之後,以及多種厲害的兵器出臺之後,鞭和鐗就用處不大了。本文一則紀念這兩種兵器,二則和大家一笑,輕鬆輕鬆。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