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韓、趙、魏的崛起,成就“戰國七雄”的局面

韓、趙、魏的崛起,成就“戰國七雄”的局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戰國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周天子分封諸侯於各地,逐漸壯大了地方割據勢力,到了東周時期,諸侯國內出現了采邑,一個采邑實際上就是一個小國。而出現諸侯國內采邑崛起的原因是諸侯兼併,一些諸侯國的土地擴大了,其中的采邑也跟着壯大起來,與諸侯國一樣走着兼併弱小的道路。但不同的是,諸侯兼併會破壞被滅國的宗族體系,取而代之。而采邑之間的兼併則是破壞原來故步自封的舊宗族勢力,由本國內的家族代替原有的宗族而興起。

那麼,能夠成爲采邑的都是些什麼人呢?一種自然是諸侯國國君的兒子,按照當時的嫡長子繼承製,嫡長子在承襲了諸侯王位後,其餘的王子則做大夫,食采邑,歷史上這類情況不勝枚舉。如:鄭國的七穆、魯國的三桓等。還有一種是有功的異姓臣子,他們也有資格食采邑,做大夫。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采邑大夫的位子是世代繼承的,國君會在這些世襲貴族裏選出幾個做卿,輔助國君治理國家。後來,卿也變成了世襲,國政慢慢地被幾家勢力強大的世卿所把持,這些采邑也就崛起了,變爲強國。

韓、趙、魏的崛起,成就“戰國七雄”的局面

在東周的前期,諸侯之間武力兼併就盛行起來,出現了晉悼公興霸業的事蹟。他輕賦稅、賑災施恩,廣受百姓擁戴。到了後期,晉國的韓、趙、魏三家由於政治開明,治理有方,成爲了卿大夫兼併中最後的勝利者,但此時他們還只是晉國的大夫,食采邑。當時晉國的國土是諸侯國中最大的,其實力也最強,要不是權力被采邑大夫們瓜分,可能最後統一中國的就是它。晉國國君的權力慢慢被欒、中行、趙、魏、韓、智六家大夫所架空,他們之間也會互相兼併,到後來就只剩下了韓、趙、魏、智四家,而四家中屬智的實力最強。智的大夫叫伯瑤,他想要侵佔韓、趙、魏三家土地,於是設宴邀請趙襄子、韓康子和魏桓子前來敘話。宴席中,伯瑤對他們說道:“晉文公時,晉國乃中原霸主,只可惜後來霸主地位被吳、越給奪了去,爲了重振晉國之雄風,我提議咱們每家獻出一百里土地以及戶口交由國君掌管。”這韓、魏兩家雖然心裏是一萬個不願意,但由於畏懼智家的勢力,也只能應允下來。但是趙襄子此人性格耿直,不願就此白白讓智家佔了便宜,於是氣憤地說道:“我趙家土地是祖宗留下的,現在要讓我送出去,實在是做不了主。”智伯瑤一聽,大怒,與趙襄子在宴會上就大吵了起來。事後,智伯瑤打算討伐不識趣的趙家,他命魏、韓分別爲左右軍,自己則爲中軍,向趙城發起了猛烈進攻。趙襄子以一己之力實在無法抵抗,最後是一路退至晉陽,趙襄子在晉陽城堅守不出,令一向勢如破竹的智家兵馬無計可施,就是久攻不下。

韓、趙、魏的崛起,成就“戰國七雄”的局面 第2張

面對這一局面,智伯瑤一時也是抓耳撓腮地只能發火。後來,他在查看趙城地形時發現了這晉陽城的東北向有一條大河,其水勢甚大。於是,他靈機一動,下令讓士兵們開始築壩蓄水,試圖引河水淹沒整個晉陽城。事情確實如智伯瑤所設想的一樣,後來大水就這麼涌進了晉陽城內。趙襄子見此困局,趕緊請來謀士張孟談商議對策。張孟談分析:眼下要破局,就得攻心。依我看,這韓、魏雖跟隨智伯瑤討伐我們,但他們心裏其實是痛恨智家的,只是畏懼其勢力而已。我們要是能夠把韓、魏都爭取過來,一起對付智家,勝算很大,相信韓、魏兩家也是願意的。說罷,張孟談便連夜出城來到了韓、魏的營地當起了說客。韓、魏一聽,當即表示十分贊同,願意與趙一起合力對付智家。就在次日的夜裏,智伯瑤還在營帳中酣睡,突然聽到外面出現巨大的喊殺聲,再低頭一看,這牀底下竟都是水。開始他還以爲是淹沒晉陽城的大水漫到了這裏,看來這晉陽城已經被淹沒了,開心地笑了起來。但是走出營帳才發現,兵營裏的大水有些失控了,大水不斷涌來,這到底怎麼回事?就在智家軍手足無措之時,由韓、趙、魏三家帶領的兵馬就撐着木筏殺將了過來,將智伯瑤一衆團團圍住,打得他們那叫一個措手不及呀!這智伯瑤就在兵戎相見之聲中葬身於水下,實在是解恨。

韓、趙、魏三家聯合,一鼓作氣終於全殲了智家軍,並且他們乘勢瓜分了晉國。就在公元前403年,這三家派了使者到洛邑見周天子,要求將他們封爲諸侯,周天子有名無實,只是一個象徵,也不可能不同意。於是,不久後周天子就下詔,正式分封了趙襄子、韓康子和魏桓子三人爲諸侯,趙、韓、魏三個諸侯國自此走向歷史舞臺,成爲中原霸主強國,與當時的秦、楚、燕、齊一起並稱爲“戰國七雄”。其實在戰國七雄當中,秦國最初是最弱小的,得益於商君變法才慢慢強大起來,最終逐鹿中原,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偉業。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