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唐宣宗李忱有多幸運?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唐宣宗李忱有多幸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而帝王將相自然是層出不窮,不知凡幾。而對於一個歷史人物,特別是當朝統治者,也就是皇帝的歷史評價又如何能做到客觀公正呢?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這不僅僅是通過閱讀其在位期間的“本傳”,以及各種官修史書亦或者某某實錄而能得到的。這種片面的方法卻又往往最能讓人接受,並且給他蓋棺定論。也就是說,評價一個帝王不僅僅只能盯着他在位期間的那點兒事來說話,必須,並且,更應該結合當時的歷史進程和環境來看。

深受其害的人一直不少,比如那史書上好大喜功禍國殃民的隋煬帝楊廣,隨着研究的深入,他的是非功過卻又愈發難以捉摸。再比如那位著名的窩囊廢唐高宗李治,武后稱帝之後有意無意的將他的功勞轉嫁到自己身上,以至於永徽之治這一媲美貞觀之治的延續就莫名其妙的消失在了教科書裏。再再比如那逼父弒兄殺弟的唐太宗李世民,爲了統治合法性而片面的抹黑自己的父兄,他在位期間的所謂治世實在是離不開前人的功勞。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今天要說道說道的這一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小太宗”李忱。

唐宣宗李忱原名李怡,母親鄭氏原爲鎮海節度使李錡侍妾,李錡謀反失敗後,鄭氏被送入宮後當郭貴妃的侍兒,後來被唐憲宗臨幸,生下李忱,封為光王,故唐宣宗為唐穆宗之弟,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之叔父。唐宣宗為光王時,居於十六宅,故作愚鈍,曾被唐文宗及其他宗室作弄。

“初,憲宗納李錡妾鄭氏,生光王怡。怡幼時,宮中皆以爲不慧,太和以後,益自韜匿,羣居遊處,未嘗發言。文宗幸十六宅宴集,好誘其言以爲戲笑,號曰光叔。”

這位據說裝傻26年,扮豬吃老虎的“演員”即位之後努力仿效唐太宗,以“至亂未嘗不任不肖,至治未嘗不任忠賢”爲座右銘。他將《貞觀政要》書於屏風之上,每每正色拱手拜讀。他處理天下事務,明察果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故其大中年間所施之政,直到唐亡,尤被後人稱頌,時稱爲“小太宗”。

以上就是大家對唐宣宗的通識,而殊不知,安史之亂後,一代代的大唐皇帝都在努力中興帝國,這是一件長期、艱鉅的任務,絕不是蹦出個明君就能一蹴而就的。大唐皇帝們就像在參加一個接力長跑比賽,前仆後繼地往前跑。倒黴的皇帝跑的道路非常崎嶇(德宗),運氣好點的道路相對平坦(憲宗、武宗),更有幸運兒跑在最舒服的康莊大道上。唐宣宗,就是那個幸運兒。

宣宗在位時期之所以被稱爲中興,在我看來主要的原因有兩個:

1. 收復河湟,說出去很霸氣

2. 他一死大唐就江河日下了,於是很多人會遐想,如果他活久一點該多好。

其他的一些事情都是點綴。如果沒有收復河湟這樣的功績,或者在他的統治期間農民舉事、南詔叛亂就發生了,人們才懶得吹他從諫如流、恭謹節儉等事情呢。

比如唐文宗衣服洗了三次都不換,夠節儉了吧?柳公權直接告訴他,這種細枝末節的東西,對一個皇帝來說沒什麼卵用。文宗被柳公權這樣打臉,態度也非常好,讓柳公權當諫議大夫,好多給他提意見。

便殿對六學士,上語及漢文恭儉,帝舉袂曰:“此浣濯者三矣。”學士皆贊詠帝之儉德,唯公權無言。帝留而問之,對曰:“人主當進賢良,退不肖,納諫諍,明賞罰。服浣濯之衣,乃小節耳。”

文宗在節儉、納諫方面做得到位了吧?可有多少人在這方面誇他呢?在位期間發生了甘露之變這種丟人的事,文宗是註定和“明君”無緣的。然而這兩點主要原因,都和宣宗的個人能力關係不大。

一,收復河湟:喜從天降

公元851年10月,沙洲(今敦煌一帶)土豪望族張議潮讓其兄長張議澤帶着河湟十一州圖籍覲見唐宣宗。淪陷吐蕃幾十年的河湟地區徹底光復,舉國歡慶。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唐宣宗李忱有多幸運?

張議潮將軍統軍出行圖,莫高窟第156窟

首先這個張議潮本就是沙州本地的豪族出身。他於848年與洪辯、安景達等人在沙州起事並很快推翻吐蕃的統治,之後在851年,他派遣使者前往長安向唐朝表示臣服。張議潮因此被封爲沙州防禦使。同年冬季,他又發兵控制沙州旁隴右道的十州並派自己的兄長張議澤帶十一州圖籍再次到長安面見唐宣宗。唐朝於是在沙州設置歸義軍並讓張議潮擔任節度使兼十一州觀察使。張議潮此後與吐蕃和回鶻多次交戰,互有勝負。

而當時的吐蕃正處於自身內亂,國內叛亂勢力在河西地區不斷衝突,而沙洲一直處於統治薄弱地區,當地漢人也是連年舉事不斷。所以,這個沙洲其實就是一種無政府狀態。顯然,這個成就是建立在吐蕃衰落、內亂的大背景下的,並不是宣宗個人英明神武的結果。我們知道,846年,33歲的武宗嗑藥死了。如果他多活5年,收復河湟的功勞自然就不會記在宣宗頭上了,除非你認爲武宗不會接受張義潮的投誠。

吐蕃的衰落,是從唐德宗時期開始的。德宗用外交手段,聯合回鶻找吐蕃的麻煩,又拼命拉攏吐蕃的小弟雲南(後來的南詔),終於讓吐蕃陷入孤立,內外交困。但更致命的打擊,是武宗時代發生的。

842年,殘酷的吐蕃內戰開始了!達磨贊普死後無子,他的妃子聯合宰相擁立達摩哥哥的三歲兒子當傀儡。結果一個大佬論恐熱不幹了,舉旗反抗,自立爲國相,並打敗了政府軍。當然,他的對手也有狠角色,吐蕃鄯州節度使尚婢婢就是一個。雙方你來我往,纏鬥二十幾年,吐蕃境內的人民被內戰折騰得生不如死。

蘇毗等疑不戰,恐熱引驍騎涉水,蘇毗等皆降,思羅西走,追獲,殺之。恐熱盡並其衆,合十餘萬,自渭州鬆州,所過殘滅,屍相枕藉。

是月,吐蕃論恐熱屯大夏川,尚婢婢遣其將厖結心及莽羅薛呂將精兵五萬擊之……恐熱大敗,伏屍五十里,溺死者不可勝數,恐熱單騎遁歸。

唐宣宗繼位後,正趕上吐蕃內戰打得如火如荼,河西、隴右的老百姓實在受不了,主動跑到大唐來投誠。849年2月,吐蕃秦、原、安樂三州及石門等七關軍民來降。宣宗馬上派兵接管,並在長安親切接見了千餘名投誠代表。代表們脫下吐蕃的裝束,換上漢服,圍觀的長安人民都山呼萬歲,那場面簡直感人至深!

吐蕃秦、原、安樂三州及石門等七關來降。以太僕卿陸耽爲宜諭使,詔涇原、寧武、鳳翔、邠寧、振武皆出兵應接。

河、隴老幼千餘人詣闕,己丑,上御延喜門樓見之,歡呼舞躍,解胡服,襲冠帶,觀者皆呼萬歲。

之後吐蕃內戰愈演愈烈,尚婢婢和論恐熱在850年又打得白骨累累,赤地千里。

婢婢糧乏,留拓跋懷光守鄯州,帥部落三千餘人就水草於甘州西。恐熱聞婢婢棄鄯州,自將輕騎五千追之。至瓜州,聞懷光守鄯州,遂大掠河西鄯、廓等八州,殺其丁壯,劓刖其羸老及婦人,以槊貫嬰兒爲戲,焚其室廬,五千裏間,赤地殆盡。

在這種背景下,張義潮抓住機會逆襲,851年2月在沙州舉起了大唐旗號,並在10月收復另外十個州。

義潮,沙州人也,時吐蕃大亂,義潮陰結豪傑,謀自拔歸唐。一旦,帥衆被甲噪於州門,唐人皆應之,吐番守將驚走,義潮遂攝州事,奉表來降。張義潮發兵略定其旁瓜、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十州,遣其兄義澤奉十一州圖籍入見,於是河、湟之地盡入於唐。

當然,這裏面有點水分。尚婢婢的軍隊駐守在甘州,拓跋懷光在鄯州,論恐熱在廓州,張義潮並沒有擊破這三支軍隊的任意一支。綜上可見,吐蕃一步步衰落,導致了內戰,內戰又促成了河湟地區的投誠。而這個時候,宣宗剛好在位,一塊餡餅從天而降,恰好砸到了他的頭上。

二,唐懿宗:傳說中的背鍋俠

如果說宣宗是這場曠日持久的接力長跑的幸運兒,那他的兒子懿宗就是個倒黴蛋了。宣宗在康莊大道上跑了13年,把接力棒交給了兒子。結果懿宗剛起步,就發現前方是一片泥潭沼澤,搞得自己泥足深陷不可自拔。

宣宗是859年8月死的,同年12月,裘甫就在浙東叛亂了。兩者間就隔了4個月,懿宗屁股還沒坐熱,第一個大麻煩就來了。有多少人會相信裘甫舉事是懿宗造成的?如果宣宗多活1年,裘甫就不會鬧事了嗎?顯然,箇中由頭早在宣宗時期就開始醞釀了,只不過爆發的時候宣宗剛好死了,懿宗不得已當了背鍋俠。背鍋就背鍋吧,小小的農民舉事,有啥可怕的。懿宗馬上調兵展開平亂工作,結果他發現,事情遠比想象中的糟糕。

春,正月,乙卯,浙東軍與裘甫戰於桐柏觀前,範居植死,劉勍僅以身免。

二月,辛卯,與甫戰於剡西……官軍大敗,三將皆死,官軍幾盡。

甫自稱天下都知兵馬使,改元曰羅平,鑄印曰天平。大聚資糧,購良工,治器械,聲震中原。

浙東觀察使鄭祗德被裘甫打得屁滾尿流,很多人會認爲這一定是懿宗無能造成的。真是這樣嗎?

時二浙久安,人不習戰,甲兵朽鈍,見卒不滿三百,鄭祗德更募新卒以益之。軍吏受賂,率皆得孱弱者。

鄭祗德戰敗的原因,《資治通鑑》寫得很清楚。浙東軍承平日久,早已腐化,吃空餉的多,隊裏沒幾個人,兵器都生鏽了。鄭祗德招募一些新兵去平亂,結果軍吏就有機會敞開了受賄,儘讓一些沒錢上交的老弱上戰場。

軍隊腐化,是個長期的過程,絕不是懿宗當政的幾個月就能造成的。懿宗也沒有頒佈過任何浙東鎮的人事任命,當地的官員、軍吏都是宣宗朝就在職的。可見,浙東軍隊腐化、貪官污吏橫行存在已久,只不過一直被掩蓋得很好。

裘甫一舉事,這些陰暗面才徹底暴露了出來。不光浙東軍腐化了,周圍的浙西、宣歙兩鎮的軍隊也是一個德性,只會拿錢,不會打仗。一聽要上陣,不是裝病,就是落馬,拿了恩賞承諾才肯出發。

祗德饋之,比度支常饋多十三倍,而宣、潤將士猶以爲不足。宣、潤將士請土軍爲導,以與賊戰。諸將或稱病,或陽墜馬,其肯行者必先邀職級,竟不果遣。

最後懿宗一咬牙,搬出了河南、淮南的正規軍,終於在860年6月平定了裘甫。從這次人民內部矛盾可以看出,在宣宗時代兩浙地區就已經貪污腐敗成災了。懿宗面對裘甫一事,應對沒有任何問題。先讓浙東軍自己搞定,發現不行,再讓周圍的軍隊搞定,還不行,再出動河南、淮南軍。如果宣宗多活幾年,肯定也會這麼做的,當然,也會想懿宗一樣焦頭爛額。那時人們再想吹他是“小太宗”,底氣就不足了。

裘甫剛平,懿宗還沒喘幾口氣,更大的麻煩又來了。860年12月,邊境傳來戰報,南詔攻克交趾!從此,懿宗就陷入了和南詔的戰爭泥潭,一直到870年才勉強停止。而南詔入寇的誘因,《資治通鑑》明明白白地寫着,就是宣宗時期種下的。

初,安南都護李涿爲政貪暴,強市蠻中馬牛,一頭止與鹽一斗。又殺蠻酋杜存誠。羣蠻怨怒,導南詔侵盜邊境。峯州有林西原,舊有防冬兵六千,其旁七綰洞蠻,其酋長曰李由獨,常助中國戍守,輸租賦。知峯州者言於涿,請罷戍兵,專委由獨防遏。於是由獨勢孤,不能自立,南詔拓東節度使以書誘之,以甥妻其子,補拓東押牙,由獨遂帥其衆臣於南詔。自是安南始有蠻患。是月,蠻寇安南。

858年,安南都護李涿就惹得當地蠻人很不高興,經常勾搭南詔。南詔也反手勾搭上了七綰洞蠻酋長李由獨。從此,安南就開始不安穩了。不光如此,西川也和南詔接壤。以前,南詔經常從這裏進貢。爲了得到更多的賞賜,每次進貢都帶着很多隨從。

大中初年,杜悰擔任西川節度使,向宣宗表示,我們應該減少南詔入貢的次數,這樣可以省很多錢啊!宣宗立馬點了個贊。這下南詔怒了,開始騷擾西川邊境了,還一度攻入播州。

又,蠻使入貢,利於賜與,所從傔人浸多,杜悰爲西川節度使,奏請節減其數,詔從之。南詔豐祐怒,其賀冬使者留表付巂州而還。又索習學子弟,移牒不遜,自是入貢不時,頗擾邊境。

當然,以上很可能是南詔方面的說辭。狼要吃羊,總會說是羊先惹了他。真正的原因恐怕是,大唐西南的軍隊,多年沒和南詔打仗,也被腐蝕了,而南詔發現了這一點。

先是,廣、桂、容三道共發兵三千人戍邕州,三年一代。經略使段文楚請以三道衣糧自募土軍以代之,朝廷許之,所募才得五百許人。文楚入爲金吾將軍,經略使李蒙利其闕額衣糧以自入,悉罷遣三道戍卒,止以所募兵守左、右江,比舊什減七八,故蠻人乘虛入寇。時蒙已卒,經略使李弘源至鎮才十日,無兵以御之,城陷,弘源與監軍脫身奔蠻州,二十餘日,蠻去,乃還。弘源坐貶建州司戶。文楚時爲殿中監,復以爲邕管經略使,至鎮,城邑居人什不存一。

861年7月,南詔攻陷邕州,一通燒殺搶掠,搞得“城邑居人什不存一”。邕州本來有廣州、桂州、容州的三千兵防禦的,邕管經略使段文楚認爲從外地調兵太麻煩,我完全可以從本地招啊。結果他剛招了五百人,就被調回中央了。新上任的李蒙一看,這裏面撈錢空間好大滴喲!直接貪光了剩下的募兵錢,只用這區區五百人防守,反正咱幾十年都不和南詔打仗了,怕什麼咧?更爽的是,南詔打過來時,李蒙已經死了,接替他的李弘源直接就當了背鍋俠。

邕州軍隊的墮落絕不是孤立事件,西川也一樣。先是,西川將士多虛職名,亦無稟給。這種腐朽的氣味被南詔聞到了,他能不入寇爽一發麼?不管是檯面上的原因(宣宗時期官員惹怒南詔),還是檯面下的原因(邊境軍腐敗),都不是一個“昏君”懿宗造成的。

任何一個王朝發展到二百多年,官僚腐化,軍隊潰爛都會愈演愈烈。和平時期,這些毛病還可以掩蓋住。一旦發生農民舉事、外族入侵,皇帝放眼望去,才知道他的帝國已經千瘡百孔了。

南詔的入寇敲響了大唐的喪鐘,868年7月發生的龐勳之亂,就是南詔戰爭的副產品。龐勳等徐州兵到桂州戍守,三年又三年,朝廷就是不讓他們回去。結果龐勳一怒而反,殺回徐州。長期的戰爭下,老百姓被貪官折騰得苦不堪言,紛紛列隊簞食壺漿歡迎龐勳的八路軍。父親鼓勵兒子、妻子鼓勵丈夫,踊躍報名參加龐勳的軍隊。

丁丑,賊至城下,衆六七千人,鼓譟動地,民居在城外者,賊皆慰撫,無所侵擾,由是人爭歸之,不移時,克羅城。彥曾退保子城,民助賊攻之,推草車塞門而焚之,城陷。龐勳募人爲兵,人利於剽掠,爭赴之,至父遣其子,妻勉其夫,皆斷鋤首而銳之,執以應募。

懿宗又花了一年多,在869年10月才勉強掃平了龐勳之亂。結果,南詔又來趁火打劫,發動傾國之兵包圍成都。周圍的老百姓一時間蜂擁進成都,城防形勢無比嚴峻。

西川之民聞蠻寇將至,爭走入成都。時成都但有子城,亦無壕,人所佔地各不過一席許,雨則戴箕盎以自庇。又乏水,取摩訶池泥汁,澄而飲之。

慘烈的成都保衛戰進行了四個月,南詔才撤退。

二月,癸未朔,蠻合梯沖四面攻成都,城上以鉤繯挽之使近,投火沃油焚之,攻者皆死。盧耽以楊慶復、攝左都押牙李驤各帥突將出戰,殺傷蠻二千餘人,會暮,焚其攻具三千餘物而還。蜀人素怯,其突將新為慶復所獎拔,且利於厚賞,勇氣自倍,其不得出者,皆憤鬱求奮。後數日,賊取民籬,重沓濕而屈之,以為蓬,置人其下,舉以抵城而斸之,矢石不能入,火不能然。慶復溶鐵汁以灌之,攻者又死。

懿宗在位十四年,前十一年一直在戰爭的壓力中度過。如果宣宗多活十一年,真的能做得比他好嗎?我們的大唐已經存在了兩百多年,各種問題,諸如貪墨之習氣已然深入骨髓。江山社稷早就風雨飄搖,就等着幕後推手出來推一把了。

而本文的主角唐宣宗非常幸運,他在位的十三年推手一直在醞釀,沒有發功。他剛一死,裘甫、南詔、龐勳一波浪過一波,讓接手的唐懿宗疲於應付。當然,懿宗之後僖宗面對的黃巢就更浪了。

綜上所述,“小太宗”唐宣宗只不過是鴻運當頭而已。河湟大餡餅正好砸在他的頭上,貪污腐化的弊端又沒有暴露,於是乎“大中暫治”就形成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