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揭祕古代長城的作用 除了打仗外還有哪些用途

揭祕古代長城的作用 除了打仗外還有哪些用途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長城的作用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首先提一個問題,修長城到底有什麼用?

衆所周知,大秦爲了抵禦匈奴入侵,徵發勞役,修築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長城的修建,在相當程度上維護了內地安全。

簡單概括一下,長城就是用來打仗的。所以逆向思考一下,不打仗是不是就不用修長城了?

理論上來說,沒錯

揭祕古代長城的作用 除了打仗外還有哪些用途

這種看法倒是並非筆者一家之言,確實是學界論調之一,譬如說李治亭教授的《長城新解》就覺得因爲清朝長城沿線兩百年無戰事,故無修葺。而實際上來說,不只他老人家是這麼覺得的,就連清朝人自己都是這麼認爲的,所謂“聖朝不畫長城界,一道平岡是九邊。”嘛。而且清朝自認國力強盛,皇上天天喊着“不修邊城”的口號給人洗腦。

不過,就實際上來說,我個人卻傾向並非如此,清朝雖然沒有大規模的修築長城,但卻有按時定點的予以修葺,雖說北方無戰事,但畢竟打起來長城也是一道屏障。這種說法倒也有史料可證,清政府雖然一直口口聲聲的說他們要“棄長城而不用”並且“不修邊城”。但實際上,順治時期他們就曾大規模的修築大境門過及山海關等等重要關口,這顯然是當場打臉,長城它用來打仗它不香嗎?

香!

揭祕古代長城的作用 除了打仗外還有哪些用途 第2張

說遠了,回到正題,長城除了打仗,還有用嗎?

當然有了,而且是有大用。

簡單提一下清朝的邊防政策,清朝雖然北方戰事少,但畢竟還是有提防的對象,對清朝歷史瞭解點的看官呢,就知道康熙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成功削藩,解決了三藩之亂。

因此呢,清朝的邊防政策,基本上就是怎麼對待“藩部”的問題。主要是這麼三板斧:

一曰恩威並使,順我者以德服人,逆我者大兵壓境,怎麼個以德服人呢?一曰聯姻,二曰封賞。那又是怎麼個大兵壓境呢?八旗子弟兼蒙古鐵騎,正是膘肥體壯之際,與朕討之!這個呢,就是乾隆爺所謂的“恭順則撫卹之,鴟張則討滅之”。

揭祕古代長城的作用 除了打仗外還有哪些用途 第3張

至於第二板斧,叫做因俗施政,分而治之,“所謂因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者,蓋懷柔駕馭之道”。具體來說嘛,譬如說蒙古,挺大一地,萬一造反了可咋整啊?所以一是要設立將軍、理番院監督治理,二來嘛,就要分化成不同行政區,給你畫小了,這樣就不用擔心叛亂了。當年元朝也是這麼幹的,甚至元朝做的更狠,他們當年都不以山河爲行政區分界線了,舉例來說,這有座山,按理來說呢,就應該是山這頭是山東,山那頭是山西,方便兩省政府治理,但是大元偏不,把山和山這邊一點全劃到山東去,這樣山東總督如有不臣之心,也得好好思考交通不便導致的轄區被憑空截成數段要怎麼造反了。

至於三板斧的第三招,名曰興教,沒錯,都給朕信佛!這就是今天內蒙古和西藏這邊藏傳佛教盛行的原因,這都賴大清皇上的天恩御賜。

揭祕古代長城的作用 除了打仗外還有哪些用途 第4張

說完了邊防政策,再說說邊防本身,大清幅員遼闊,但是基本上可以分成兩部分,一是內地十八省,二是非十八省的邊疆地區。這倆地最大的區別就是流官與否,十八省是流官制,任期滿了考評,評完了調走。而邊疆地區則是當地自治,舉例來說,經常能在各類長征電視劇中看到的土司就是此類人物。

都說完了,總算能正經的講講長城了。

顯而易見,長城最重要也最明顯的作用毫無疑問是其軍事效用,大明三邊總制,扳倒嚴嵩的大功臣楊一清就上書過“非創築邊牆,不足以御腹心之患。”

揭祕古代長城的作用 除了打仗外還有哪些用途 第5張

除此之外,長城其實還有着貿易功能。說是貿易,但實際上更像是今天的高速公路上的收費站或者服務區。

在大清,民衆出行需要領取票照,在經過長城關口時,要查驗票照,順便被守關軍揩走一層油,再被朝廷抽一波稅,當然,行商終究還是有利可圖,所以衆多關口就熙熙攘攘起來,人一多就容易形成集市,形成集市就自然會有貿易功能。1661年,也就是順治十八年的時候,張家口就達到了“年稅一萬三千兩”的程度,長城貿易之用,可見一斑。

不僅如此,長城關口的集市,經常迎來一些特殊的客人,這些客人就是藩部民衆。至於大清的態度,基本上是開放的,“凡外藩各蒙古來貿易者,俱令駐於邊口照常貿易,無得阻抑”。

這就引出了長城的第二功能,隔絕內外。

揭祕古代長城的作用 除了打仗外還有哪些用途 第6張

好像很奇怪,明明上面說的是內外溝通,到下面怎麼就成了隔絕內外呢?

馬克思大爺曾經教導過我們,要辯證的看待問題,實際上來說,長城確實同時承擔着隔絕內外和促進邊內外溝通的作用。

先說隔絕內外,內民出關,須有憑證,此限制一也。第二點就很正常了,逃犯逃兵強盜莫從此入,這就是長城對內的第二限制。至於對外限制,自然也有,藩部人員不得隨意入邊,怎麼才能入邊呢?政府憑證,說明理由,理由一般有喜喪、頌經等等,人不得過百。

揭祕古代長城的作用 除了打仗外還有哪些用途 第7張

再說長城的另外一個作用,就是促進內外融合。沒錯,世事就是如此奇妙,長城既能隔閡內外,卻也能溝通兩邊。到底那個作用更大一點呢,按照馬克思的理論分析,矛盾的鬥爭是此消彼長的,限制的作用大,溝通的作用就相對小,而具體事物則要具體的分析,簡單概況一下,清前期隔絕的作用大,而後期則是更利於內外融合。

何以見得呢?

或者說這一結論是怎麼來的呢,首先要知道,關內關外要如何實現消息互通、政令互達呢?這主要依賴於驛站,康熙三十二年,五路驛站設於長城關口,由理藩院管理。因此,在清朝中後期,長城關口就承擔起了兩地官方民間的消息傳達的職能。

不止如此,從另外一方面來說,由於清朝國力日上,加以天下承平已久,人口是越來越多,但土地就只有那麼多,自然人心思變,而長城以北閒置的土地,就成了關內人們墾荒的首選。一段時間裏,“雁行”蔚然成風,所謂雁行,就是春夏出邊耕種,秋冬復關生活。當地政府對此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時甚至提供些許便利。

總而言之,長城雖然是刀兵交錯之地,四方爭雄之處,但在一般人所不瞭解的背面,卻也有着和諧共處的面貌,甚至一度承擔起了促進民族融合的職責。

揭祕古代長城的作用 除了打仗外還有哪些用途 第8張

歷史就是如此有趣,天作之合也好,因緣際會也好,總之,本是爲了提防塞外異族的萬里雄關,卻成了見證兩族人民和諧交往的集處。這就像朱元璋處心積慮隱忍數年搞個胡惟庸案出來,一度成功消滅了相權,但後來朱棣卻又搞出了個內閣制,張居正他老先生名爲首輔,實爲權相,這事要是朱元璋泉下有知,還不得氣得跳腳。

歷史就是如此的有趣,一哀復一榮,兩兩相交印。而人間呢?

人間有味,自是清歡。故事且到此,書盡人笑看。

參考資料:

【1】《清世祖實錄》、《清高宗實錄》、《清朝文獻通考》

【2】《長城新解》李治亭

【3】《論清代長城邊口貿易的時代特徵》祁美琴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