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宋朝時經濟非常繁榮,那當時有沒有夜市呢?

宋朝時經濟非常繁榮,那當時有沒有夜市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大多數朝代採取“宵禁”制度,具體內容就是夜晚禁止市民出門瞎逛,一是怕有盜賊流竄,二是覺得管理不便。

尤其是在唐朝,太陽一落山,鼓樓就敲響“閉門鼓”(暮鼓),六百下閉門鼓敲完,大街上就不許走人走車了,一旦被抓到就是“犯夜”,就要笞打五十下。除非是爲官府送信之類的公事,或是爲了婚喪吉凶以及疾病買藥請醫的私事,被抓到纔不會受罰。

沒有要事但想要夜行?那就只能等每天早上五更三點敲響的四百下“開門鼓”。夜晚宵禁時期,各坊之間用圍欄圍起,城管金吾巡夜。除了上元節這樣的節日允許人們晚上外出遊玩,其他時候聚衆嘮嗑都是不行的。

宋朝時經濟非常繁榮,那當時有沒有夜市呢?

人民夜生活難這一問題,直到宋朝纔得到徹底解決。

宋太祖趙匡胤採用了坊市合一的城市規劃,並取消了宵禁制度,大大的解放了當時老百姓的活動範圍和時間。

以前因爲有坊牆,商店都被圈在“東市”、“西市”裏,只有大官府邸才能臨街開門,所以那時候的大街上,是聽不到叫賣聲的。

既然沒了坊牆,各家商店就開始想辦法臨街開店,沿街叫賣。官府並不禁絕。到了宋仁宗景佑年間允許直接臨街開店,商人只要肯納稅,在哪裏開店都行。

這樣,纔有了《清明上河圖》裏的熱鬧場景:不再有固定的“市”,街旁、橋頭、巷內,都可以經商和交易,街道兩旁也是店鋪林立,有的店鋪還打起了燈箱廣告牌。

商鋪多

沒有了宵禁,夜市、早市接踵而至,小商品多,小吃更多,各色麪食和糕點,沿着大街一路逛過去,可以一路走一路吃。

不想出去吃飯?也有送外賣的,酒店夥計可以直接將酒菜送上門。事實上,宋朝的城市居民不怎麼在家自己做飯,要麼下館子要麼叫外賣。

不過,與唐朝長安的寬闊街道相比,開封的街道卻窄了很多。本來按規定,主要街道寬三十米,但街道兩邊的店鋪爲了招徠顧客,經常佔道經營,修建各種違章建築。

不過官府還是“度地居民”的原則,關係到基本民生還是不會去強行拆除。不好拆,那就直接收稅,直接找那些店鋪徵收“侵街房廊錢”。就這樣,街道越來越窄,連皇帝出行都只好減少隨行人員。

在宋朝,商店似乎是有特權的。佔道經營不說,它們還可以採用以往宮室才允許的規制建造。景祐三年朝廷下詔:“天下士庶之家,凡屋宇非邸店、樓閣臨街市之處,毋得爲四鋪作、鬧鬥八”。這樣,皇家的威嚴更是沒有了。

在宋朝,皇帝不是皇帝,是“官家”,每逢節慶,官家就要與民同樂——要麼登上宣德樓,要麼前往金明池。官員也散居民間,那些住在外城的官員們,進城上朝也要早起,他們和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市井小民一起早早在城外等候,等着城門開啓。

眼前這座城市,從外表上看,其實不像是一座宏偉的都城,而是一個亂糟糟的集市。但是,它適宜市井生活。

北宋汴梁,“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耍鬧去處,通宵不絕”;“冬月雖大風雪陰雨,亦有夜市”。宋人筆記《鐵圍山叢談》記錄的一個細節,可印證汴梁夜市的繁榮:“天下苦蚊蚋,都城獨馬行街無蚊蚋。馬行街者,京師夜市酒樓極繁盛處也。蚊蚋惡油,而馬行人物嘈雜,燈光照天,每至四更鼓罷,故永絕蚊蚋。”徹夜燃燒的燭油,薰得整條街巷連蚊子都不見一隻。

南宋的臨安同樣夜生活豐富,“杭城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夜交三四鼓,遊人始稀;五鼓鐘鳴,賣早市者又開店矣”;早市從凌晨五更(三四點鐘)開始,持續到深夜,“夜市除大內前外,諸處亦然,唯中瓦前最勝,撲賣奇巧器皿百色物件,與日間無異。其餘坊巷市井,買賣關撲(賭博),酒樓歌館,直至四鼓後方靜,而五鼓朝馬將動,其有趁買早市者,復起開門。無論四時皆然”。

宋朝時經濟非常繁榮,那當時有沒有夜市呢? 第2張

夜間小吃多

逛街購物的人們走累了,口渴了,可以找個地方坐下來,吃點美食,喝碗飲料,除了晝夜迎客的酒樓茶坊,夜市上還有各種飲食小攤,叫賣各色美食。鵝鴨雞兔、肚肺鱔魚、包子雞皮、腰腎雞碎等應有盡有,好吃不貴,每樣均不超過十五文錢。“

夜市上買的小吃隨時節變化也各有不同,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夏天有“麻腐、雞皮麻飲、細粉素籤、砂糖冰雪冷元子(丸子)、水晶皁兒、生淹水木瓜、砂糖綠豆甘草冰雪涼水、荔枝膏、鹹菜、杏片、梅子姜”等;冬天有“盤兔、旋灸豬皮肉、野鴨肉、滴酥水晶鱠、煎夾子、豬髒”等滋補肉食。

大街有車擔設浮鋪,點茶湯以便遊觀之人;又有沿街頭盤叫賣,又有擔架子賣;“最是大街一兩處麪食店及市西坊西食麪店,通宵買賣,交曉不絕。緣金吾(古時負責宵禁的官員)不禁,公私營幹,夜食於此故也”;“冬月雖大雨雪,亦有夜市盤賣”。

文娛活動豐富

宋人的夜生活當然不僅僅是逛街、購物與吃喝,而且形成了一種獨特而生動的夜市文化,瓦舍勾欄裏有晝以繼夜的文娛表演。

勾欄、瓦肆本是兩個詞,常連在一起說。瓦肆就是瓦子,也叫瓦市。一個瓦子會分成很多小場地,這個場地便是勾欄。

勾欄也許會讓人聯想起用繩子、木杆和布幔分隔開的小空間,但實際也不是那麼統一。有的有瓦有頂,有的是露天的,有的有看臺,有的裏面只放一條條的凳子,有的乾脆什麼都沒有,所有人就都擠着站着。反正是五花八門,各色人等粉墨登場。

在開封城裏,你只管隨便走,都能走到一個勾欄中去,想看什麼都有。《東京夢華錄》記載,在京瓦肆伎藝有小唱、嘌唱、傀儡、般雜劇、小說、講史、散樂、影戲、弄蟲蟻、諸宮調、說諢話、商謎、叫果子等內容。

這些內容都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所以不管風雨寒暑,每天都是人擠人。還有的勾欄每天到五更,就有傀儡(木偶)小雜劇開場,去晚了就看不到,更是能聚集人氣。

所謂小雜劇,特點就是表演人數少,故事以日常市井生活爲主,輕鬆有趣,有點像現在的小品。

除了有小品,瓦子裏還有人演習各種武術:甩鞭、練劍、飛刀、劈斧等。

說到參與娛樂活動,玩社團就是其中之一。

最有名的當然是齊雲社。齊雲社,齊雲者,形容球踢得高入雲霄,又因蹴鞠的形狀也被叫作圓社。

歷史上的齊雲社,起源於南宋著名民間蹴鞠社團。這是一個相當專業的蹴鞠組織,是我國最早的單項運動協會,類似於今天的足球俱樂部,換句話說,它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樂部。

作爲宋朝最出名的足球俱樂部,齊雲社主要舉辦足球賽,在集市和廟會活動中,身影活躍。

每一年,“齊雲社”都要組織一屆全國性的蹴鞠邀請賽,當時叫作“山嶽正賽”,類似於今日的中國足球超級聯賽。

而且,齊雲社在很多城市都建立了連鎖分社 ,一個人參加了齊雲社,就可以到處跑碼頭,齊雲社對他們進行技術考覈,通過後即可以免費接待他們。

不過,想成爲齊雲社社員,還是要先交錢,“凡教弟子,備酒禮,辦筵席禮物,贈與師父。”入社以後,規矩更多。

宋代這種民間俱樂部和社團十分發達。到南宋更是極盛。據記載,光是在臨安,就有寫詩詞文賦的同文社、西湖詩社、律華社,練武術的射弓踏弩社、英略社,專事相撲摔跤的角社,演雜劇的緋綠社,說書的雄辯社,演皮影的繪革社,演木偶戲的傀儡社,建築界同仁發起的臺閣社,園藝師組建的奇花社,射箭愛好者創辦的錦標社,等等。

理髮師和刺青愛好者也不甘寂寞,分別成立梳剃社、錦繡社。闊太太和富家小姐們在家閒得無聊,就發起了鬥寶會,她們都戴上各色珠翠珍寶首飾赴會,明爲供佛,實爲比闊。當時結社成風,連妓女都發起了她們自己的行業協會翠錦社。

所以說,生在宋朝的人,不管是什麼身份、從事什麼工作以及有什麼業餘愛好,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社團。

算卦攤子亦是夜市上的熱鬧所在,是宋朝夜市文化的一部分。《夢粱錄》說:“大街更有夜市賣卦:蔣星堂、玉蓮相、花字青、霄三命、玉壺五星、草窗五星、沈南天五星、簡堂石鼓、野庵五星、泰來心、鑑三命。又有盤街賣卦人,如心鑑及甘羅次、北算子者。更有叫‘時運來時,買莊田,取老婆’賣卦者。這些賣卦的高人爲了招徠顧客,都給自己的卦攤起了噱頭十足的名號,什麼“五星”“三命”“時運來時,買莊田,取老婆”之類,跟今日的廣告詞差不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