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冷兵器時代的傳奇交通工具:木牛流馬什麼樣

冷兵器時代的傳奇交通工具:木牛流馬什麼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木牛流馬,爲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發明的運輸工具。史載建興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諸葛亮在北伐時所使用,其載重量爲“一歲糧”,大約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爲“特行者數十里,羣行二十里”,爲蜀國十萬大軍提供糧食。

《三國志》、《三國演義》等書對諸葛亮的木牛流馬的記述可算是繪聲繪色、活靈活現、極爲詳盡了。《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回“司馬懿佔北原渭橋,諸葛亮造木牛流馬”其中描寫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威震中原,發明了一種新的運輸工具,叫“木牛流馬”,解決了幾十萬大軍的糧草運輸問題,這種工具比現在的還先進,不用能源,不會造成能源危機。

木牛流馬到低什麼樣子?很多人都在揣摩,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花了不少的精力和時間製造出各式各樣的木牛流馬,有的不失爲工藝精湛,巧奪天工。

木牛流馬的概念應該來自民間的獨輪車。

冷兵器時代的傳奇交通工具:木牛流馬什麼樣

如是,就有了這輛木牛流馬:

冷兵器時代的傳奇交通工具:木牛流馬什麼樣 第2張

福建建陽市餘榮貴先生的“木牛”體積龐大,牛角高聳,一亮相就讓人眼睛一亮。他的“木牛”如何運輸糧草呢?原來此“牛”是靠四蹄移動前行的,前面兩蹄固定不動,僅爲保持牛身平衡,而後兩蹄可以活動,人在牛後操縱牛尾,牛尾一壓一擡,後兩蹄就開始邁步,引發此牛全身而動。此牛因爲以腳而行,所以最大優勢就是特別適合在崎嶇不平的山路行進,從這一點來說,餘先生的“木牛”倒真有諸葛亮“木牛流馬”的影子了。

冷兵器時代的傳奇交通工具:木牛流馬什麼樣 第3張

福建建陽市餘榮貴先生的“木牛流馬”

冷兵器時代的傳奇交通工具:木牛流馬什麼樣 第4張

山東季兆福的“木牛流馬”

季兆福的“木牛”“牛肚”裏能裝糧,“牛角”上可捆草,有和《三國演義》裏描寫一致“牛舌”機關,可以控制“木牛”的前行和停止,季先生給記者介紹說:“史書記載,木牛者,方腹曲頭,一股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我的木牛是嚴格按照記載復原的。”

他的“木牛”較好地解決了車身轉向、應付山路、車廂負重等問題,所以雖然在外觀上和大家所想象的“木牛”差距較大,還是被公認爲最實用的諸葛“木牛”。

冷兵器時代的傳奇交通工具:木牛流馬什麼樣 第5張

西安張天偉先生的 “木牛流馬”

西安張天偉先生的“木牛”是個縮小了的模型,造型生動,酷似玩具,加上只要輕拍牛臀,就可令其行走,如此精巧神奇,都是木頭做的機關。說是玩具,倒也不假,要它馱運糧草走山路,怕要散架了。張先生的“木牛”偏重於觀賞性,張先生呵呵一笑,也承認自己做“木牛”就是爲了好玩。張先生:“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太過玄奧,誰也說不清楚。其實我認爲那根本就是個傳說,不存在的,我能造出來就是無中生有,純粹娛樂了,圖個好玩我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

冷兵器時代的傳奇交通工具:木牛流馬什麼樣 第6張

四川廣元木匠何多現的“木牛流馬”

四川廣元木匠何多現展示花了5個多月造出的“木牛流馬”。圖爲木匠何多現造的“木牛流馬”。何多現花了5個多月造出的“木牛流馬”。何多現2010年3月開始製作,8月初完成。“木牛流馬”長2.08米,高1.4米,自重230斤,腹中可載420-450斤大米,後肢可以前後屈膝,以手推或牽爲動力,可以行走在鄉間小路,還可爬坡上行。

冷兵器時代的傳奇交通工具:木牛流馬什麼樣 第7張

天津76歲的姚容老漢製作“木牛流馬”

老漢製作的木馬不需要腳踏,也沒有其它動力,只需乘坐人搖晃身子,木馬就可以自由前進、後退。如今,這名七旬老漢還在不斷改進自己的木馬。“姚容老漢做的木馬可神奇了,無論是大人孩子,只要上去搖晃幾下,木馬就可以自己走,村內的許多大人和孩子們都坐過。”談起姚木匠的木馬,武清區南菜村鎮六百戶村的村民都顯得很熟悉。來到姚容老漢的家中,手持斧頭和鑿子的他正在一堆木頭前忙碌着。依稀可以看出,這堆木頭是一架木馬的形狀。

“如果早來幾天,你們就可以坐一圈了。爲了讓木馬走得更快一些,不久前我剛剛把它拆解了。”姚老漢帶着幾分遺憾地說。今年76歲的姚老漢展開自己繪製的圖紙說,早在1993年,他在一本名爲《課內外輔導》的雜誌上看到一篇對諸葛亮“木牛流馬”的介紹,當時就引發了他的興趣。沒有上過幾年學的他多次和這篇文章的作者通信,終於瞭解到“木牛流馬”的最初製作原理。直到1998年,姚老漢眼看自己的小孫子出生,再次萌生了給孫子做一架會走的木馬的念頭。此後,他經過長達四年的時間,幾經修改終於做出了第一架木馬,送給小孫子當禮物。這架木馬還成了村子裏孩子們的玩具。

冷兵器時代的傳奇交通工具:木牛流馬什麼樣 第8張

山東濟寧木匠楊春艾的“木牛流馬”

巧手木匠楊春艾,耗費了10年時間,終於造出了“木牛流馬”。楊老漢的“木牛流馬”並沒有想象中那樣笨重,一個成年人就能搬動。木牛的主體是兩個長方形的木箱,也就是“牛”的肚子,裏面有兩個可以載重物的“囊”,“牛肚”的兩側分別有兩個豎條固定,相當於“牛肋”。木箱前方有一個彎曲的“牛頭”,“牛肚子”後下方有一個着地的粗木樁和傳動的齒輪,後方有一個槓桿,相當於牛的尾巴。木箱的4個角分別有一條“牛腿”,每條“牛腿”上都安裝有一個輪子。輕輕按下槓桿,發動傳動的齒輪,粗木樁着地後“牛”的後兩隻腳騰空,“木牛流馬”的重心落在兩隻前腳上,隨着傳動的齒輪並藉助向前輕推的力量向前一步跨越;隨後,他又輕輕將槓桿擡起,“木牛流馬”恢復原狀。如此循環的一擡一壓,“木牛流馬”便可以走動了。“牛頭”的中部有一個“機關”——“牛頭”內暗藏一個“牛舌”。把“牛頭”轉動了一下“牛舌”,果然,剛剛還運行自如的木牛,卻怎麼推也推不動了,和《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一樣。

冷兵器時代的傳奇交通工具:木牛流馬什麼樣 第9張

楊春艾老漢最得意的還是魯班木馬車了。

泊頭市富鎮二中的語文教師樑國君根據書中的描述,用了10多個月的時間,終於造出能夠載物行走的木牛流馬,從而破解了這個千古之謎。

冷兵器時代的傳奇交通工具:木牛流馬什麼樣 第10張

山東王振福老人制作“木牛流馬”

這種“木牛流馬”是根據《三國演義》中的描述,依據槓桿原理製造的能夠機械行走的娛樂騎行玩具。遊客通過腳蹬產生的壓力即可驅動“木牛流馬”。

冷兵器時代的傳奇交通工具:木牛流馬什麼樣 第11張

2005年7月2日,在山東省日照市萬平口海濱風景區,3位小遊客體驗騎“木牛流馬”的樂趣。

冷兵器時代的傳奇交通工具:木牛流馬什麼樣 第12張

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徐全龍的“木牛流馬”

徐全龍的“木牛流馬”從外表看酷似兩輛人力木製手推板車,車底有一個驅動裝置,分別可載兩個成人,可憑徐全龍一人之力輕鬆推起。“木牛”前側裝有一個木製牛頭,牛舌便是其剎車裝置。“流馬”較小,外形與“木牛”類似。

徐全龍(左二)用自制的“木牛”載兩人前行。

冷兵器時代的傳奇交通工具:木牛流馬什麼樣 第13張

江蘇連雲港農民侍作凱先生製作的“木牛流馬”

侍作凱製作的“木牛流馬”,一眼看去,造型很奇怪,兩個長方形的箱體中間轉動着一個大的輪子,輪子上連着一個圓柱體。而在圓柱體的下面,也就是箱體前端,又伸出四隻腳,類似80年代家用摺疊椅的支腳。侍作凱一一介紹各個部件的作用,“長方形箱體,是裝糧食的,而在它之上,還應該有木或革製成的雨披式物件。”至於那個奇怪的、有一個像動物舌頭一樣的圓柱體,侍作凱解釋爲“車剎”,即行進途中剎車之用。記者當場檢驗,果然紋絲不動!

冷兵器時代的傳奇交通工具:木牛流馬什麼樣 第14張

廣東順德廖雲開發明製造的木牛。

55歲的廖雲開坐上木牛,隨着他6歲的外孫女搖動牛車手柄,木牛徐徐前行。前日下午,記者在順德龍江鎮仙塘村廖雲開家裏,看到他發明製造的木牛。他自信地說,“這隻木牛應該不比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差”。

冷兵器時代的傳奇交通工具:木牛流馬什麼樣 第15張


冷兵器時代的傳奇交通工具:木牛流馬什麼樣 第16張

四川武侯祠博物館一直在全國各地徵集“木牛流馬”

四川武侯祠博物館一直在全國各地徵集“木牛流馬”。目前,武侯祠博物館已決定把徵集到的8款各地製作的“木牛流馬”統一安置在即將開放的諸葛亮專題陳列中供遊人參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