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8月19日左宗棠設立清政府新式造船廠

歷史上的今天8月19日左宗棠設立清政府新式造船廠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66年8月19日左宗棠在福建設立清政府規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廠

在147年前的今天,1866年8月19日(農曆七月初十),左宗棠在福建設立清政府規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廠。

1866年,左宗棠(1812~1885)設立福州船政局。這是當時最大的船舶修造廠,用以製造和修理水師武器裝備。

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國掀起了洋務運動。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比較重要的有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李鴻章成立的江南製造總局,左宗棠開辦的福州船政局,崇厚的天津機器製造總局。左宗棠的建造船廠,醞釀較早。1864年,他曾在杭州製成一艘小輪船,“試之西湖,行駛不速”。1866年,鎮壓了太平軍餘部以後,着手籌建船廠。他奏稱:“自海上用兵以來,泰西各國火輪兵船直達天津,藩籬竟同虛設。”“臣愚以爲欲防海之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師不可;欲整理水師,非設局監造輪船不可。”同時指出:“輪船成則漕政興,軍政舉,商民之困紓,海關之稅旺,一時之費,數世之利也。”顯然,他把建設船廠看成是富國強兵、得民惠商不可缺少的要務。經清廷批准,他便同法國人商訂合同,任用法國人日意格(1835~1886)、德克碑(1831~1875)爲正副監督,總攬一切船政事務。議定自鐵廠開工之日起,五年內由他們監造大小輪船16艘,並訓練中國學生和工人。廠址設在福州馬尾羅星塔地方,亦稱馬尾船政局。除開鐵廠和船廠之外,船政局還設立船政學堂(又稱“求是堂藝局”),分前後兩堂,前堂學習法文,以培養造船人才爲主;後堂學習英文,以培養駕駛人才爲主。

歷史上的今天8月19日左宗棠設立清政府新式造船廠

“平遠”亞洲國家第一艘全鋼軍艦1888.1.29下水,150噸加入北洋水師1895.2.17被日俘

1866年9月,左宗棠調任陝甘總督,赴任前推薦前江西巡撫沈葆楨(1820~1879)任部理船政大臣。

船政局在辦廠過程中,雖然遇到了種種困難,但在造船技術方面則逐漸有所提高。最初只能製造150馬力以下的木殼,到1887年則製成第一艘鐵甲船,輪機也由舊式單機改爲複合機,馬力由150增至2400,在中國近代造船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1861年8月19日大成國起義軍主力受重挫

在152年前的今天,1861年8月19日(農曆七月十四),大成國起義軍主力受重挫。

1854年(清咸豐四年)6月至1864年(清同治三年)5月,兩廣天地會領導的反抗清王朝封建統治的武裝起義。

鴉片戰爭,隨着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日益尖銳,廣東、廣西地區越來越多的貧苦農民和手工業者、小商販、船民、無業遊民等加入天地會組織,走上。反清鬥爭的道路。在太平天國節節勝利的鼓舞下,從1854年6月開始,何六、陳開、李文茂等領導廣州地區的天地會衆相繼起義。起義風暴迅速席捲廣東全省,數月之內攻克府州縣城數十座,隊伍發展到數十萬人。起義軍以反清復明爲政治口號,號召全國志士仁人同舉義旗,推翻清朝政府。

但各部起義軍沒有牢固的軍事聯盟,也未形成統一的領導核心,加上缺乏作戰經驗,起義不久即多被清軍各個擊破。僅陳開、李文茂領導的起義軍,在久攻廣州不克、各地起義軍遭血腥鎮壓的情況下,毅然實行戰略轉移,於1855年5月下旬溯西江而上,向清朝統治力量相對薄弱的廣西進軍。9月27日,攻佔廣西潯州府城(今桂平),建立“大成國”,改元“洪德”,改潯州爲秀京,並蓄髮易服,頒佈法規,分官設守,開爐鑄錢,積極進行政權建設。此後,大成國成爲廣西天地會起義的中心。廣西巡撫勞崇光鑑於廣西兵單糧缺,只得消極防守,起義軍便乘機發展。10月初,李文茂、樑培友率部攻克貴縣(今貴港市),當地起義軍首領黃全義、黃鼎鳳和活動於橫州(今橫縣)、永淳(今巒城)一帶的李文彩率部參加大成國起義軍。至1856年10月,起義軍已攻克武宣、平南等地,初步開闢了以潯州爲中心的根據地。同月,陳開分封諸王:李文茂爲平靖王兼陸路總管,樑培友爲平東王兼水路總管,區潤爲平西王,樑昌爲定北王。陳開自稱鎮南王,後改稱平潯王。

歷史上的今天8月19日左宗棠設立清政府新式造船廠 第2張

圖爲大成國王府遺址

隨後李文茂率部北攻柳州,樑培友率部東攻梧州,區潤、樑昌率部向西發展,進一步擴大根據地。11月,李文茂率部由象州北攻柳州,12日佔領城外要隘,完成了對柳州城的包圍。勞崇光急忙調兵增援。起義軍一面阻援,一面加緊攻城。1857年3月15日攻佔柳州。接着又連克柳城、羅城、慶遠(今宜山)、融縣(今融水),控制了柳州、慶遠二府所屬州縣,打通了與貴州苗民起義軍聯繫的通道。與此同時,樑昌、區潤等率部西進,於同年2月克永淳,4月下橫州,5月溯邕江往攻南寧。守軍棄城逃走,起義軍不戰而得該城。樑培友擬肅清平南團練後再東攻梧州,不幸於4月3日中炮陣亡,所部由陳開親自率領繼續東進,6月22日完成了對梧州的包圍。7月28日,於廣東都城(今鬱南)全殲增援梧州的清軍廣東水師,重創來援的5000綠營兵,使梧州守軍陷於絕境。9月27日,起義軍克梧州城。至此,大成國起義軍又發展到數十萬人,先後攻佔潯州、梧州、柳州、南寧、慶遠、思恩、平樂等7府及30餘座州縣城池,控制了大半個廣西。

起義軍勝利發展之際,清軍也在準備大規模反攻。1857年6月,湖南巡撫駱秉章派候選知府蔣益澧等率湘軍3600餘人入廣西,9月到達桂林。廣東當局則添制戰船,僱募壯勇,擬定了新的增援計劃。當年10月,南寧被當地團練攻佔,區潤、樑昌率部退入靈山,後發生內訌,樑被團練所擒,區爲部下殺害。大成國主要領導者對上述形勢變化缺乏清醒的認識,不但未做好抗擊清軍大規模進攻的準備,反而決定陳開爲東路,李文茂爲西路,聯合桂西北的張高友、黃亮基會攻桂林。1858年春,李文茂率部由柳州北上,進抵桂林西南重鎮蘇橋。陳開率部由梧州北上,進抵臨桂、陽朔交界之桂魚塘,遭湘軍堵截。陳、李兩部前鋒相距咫尺,卻未能會師。5月,梧州遭粵軍猛烈進攻,陳開被迫率部回援。李文茂則因湘軍集中兵力進攻而敗退柳州,從此形勢急轉直下,起義軍開始由進攻轉向防禦。

30日,廣東提督昆壽指揮粵軍奪佔梧州城。北線湘軍則乘勝南下,於6月24日攻佔柳州。數月後,李文茂病故於懷遠山中。同年11月,蔣益澧部湘軍主力進攻賀縣的陳金剛部起義軍,陳開乘柳州兵力空虛,一舉收復柳州、柳城、融縣等地,並收容了李文茂舊部。但陳開未及時東向支援陳金剛部,以致盟軍失敗,大成國起義軍更加孤立。1859年秋,石達開率太平軍20餘萬人進入廣西,10月攻佔慶遠,給大成國帶來扭轉戰局的契機。但陳開爲爭領導權,未與太平軍聯合行動,致被清軍各個擊破。1860年1月,柳州再次失守。1861年8月19日,經平南城東丹竹一戰,起義軍水陸精銳盡失。21日,潯州陷落。陳開撤出潯州後,在橫州被俘,後於潯州就義。起義軍餘部由隆國公黃鼎鳳率領,繼續堅持反清鬥爭,直至1864年5月於貴縣小平天寨敗亡。

  1942年8月19日盟軍突擊隊襲擊迪耶普失敗

在71年前的今天,1942年8月19日(農曆七月初八),盟軍突擊隊襲擊迪耶普失敗。

1942年8月19日。在盟軍對法國沿海的迪耶普實施的一次勇敢的試探性進攻中,有數千名加拿大士兵喪失生命或被俘。

這次行動意在進攻德國的軍事設施,並試探一下盟軍進攻法國的可能性。但部隊很快得知,進攻法國並非易事。約6千名士兵乘登陸艇,在避開德國雷區後,於黎明前上岸。許多士兵在剛剛抵達海灘上6個目標區時即被擊斃。倖免的士兵在壓制住敵人火力後,駕駛着帶來的坦克衝向迪耶普市中心。他們在一座娛樂場周圍與敵人進行了激戰。皇家空軍在空中與德國空軍開始交戰,雙方各損失飛機90餘架。更多的加拿大士兵在艱苦地返回海岸登陸艇的途中被擊斃。

盟軍料到這次戰鬥將會有較大傷亡。他們曾預先警告法國抵抗力量不要參與。此次戰鬥並不是一次全面進攻,冒這樣的危險並不值得。

歷史上的今天8月19日左宗棠設立清政府新式造船廠 第3張

迪耶普海灘上散佈着加拿大士兵的屍體並有一艘運輸艦殘骸

歷史上的今天8月19日左宗棠設立清政府新式造船廠 第4張

  1944年8月19日納粹德國陸軍元帥京特·馮·克魯格畏罪自殺

在69年前的今天,1944年8月19日(農曆七月初一),納粹德國陸軍元帥京特·馮·克魯格畏罪自殺。

1944年8月19日,納粹德國陸軍元帥京特·馮·克魯格畏罪自殺。

京特·馮·克魯格(GünthervonKluge,1882年10月30日-1944年8月19日),德國的軍事領袖,陸軍元帥。克魯格元帥在入侵波蘭、入侵法國、入侵蘇聯,戰功赫赫。在德軍中,克魯格一向以“聰明”著稱,包克元帥解職後,克魯格接替他擔任中央集團軍羣司令。

  1953年8月19日伊朗摩薩臺政府被推翻

1953年8月19日(農曆七月初十),伊朗摩薩臺政府被推翻。

1880年出生於德黑蘭貴族家庭。早年留學法國、瑞士,獲法學博士文憑。1914年回伊朗,先後任省長、大臣、衆議院院長。

1949年創建民族陣線,反對國王獨裁和英伊石油公司,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1951年4月摩薩臺由議會提名,被任命爲首相。摩薩臺政府以石油國有化爲施政綱領之首要者,同英、美等國利益發生衝突,英美對伊朗實行經濟封鎖,伊朗財政狀況日益惡化。1952年摩薩臺政權制定一個“不依賴石油”的經濟政策,包括增稅節支,發行公債,鼓勵和擴大出口,扶助民族工業,組織失業工人從事公共工程。但收效甚微,引起各方面不滿。

1952年3月,右翼民族主義者、一些宗教團體、部分動搖的勞動黨領導人在國會公開成立反摩集團。在巴列維國王的支持下,反摩集團領袖薩希姆等出動軍隊,於1953年8月19日發動政變,以叛國罪逮捕摩薩臺。

歷史上的今天8月19日左宗棠設立清政府新式造船廠 第5張

摩薩臺(右)

  1968年8月19日河北滿城漢墓發掘

1968年8月19日(農曆七月廿六),河北滿城漢墓發掘。

1968年8月1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工作隊在河北省滿城縣完成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及王后竇綰墓的發掘工作。兩墓並列於縣城西南的陵山山岩中,爲規模宏大的崖洞墓。

劉勝墓全長51.7米,竇絡墓全長49.7米。兩墓形制和結構相似,均分爲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後室六部分,整個墓室完全是模擬墓主生前所居宮室。劉勝和竇綰均以“金鏤玉衣”作爲殮服。劉勝的玉衣由2498片玉片組成,所用金絲約1100克。竇綰的玉衣由2160片玉片組成,所用金絲約700克。兩墓共出土文物4200餘件,有銅器、鐵器、金銀器、玉器、漆器、陶器、絲織品和大型真車馬、小型偶車馬及五銖錢等。其中最爲精美的是銅器,如鎏金銀鑲嵌乳釘紋壺、鎏金銀蟠龍紋壺、錯金銀鳥篆文壺、錯金博山爐、鎏金“長信宮”燈、錯金嵌綠松石朱雀銜環杯等,均屬漢代青銅工藝之精華。在鐵器中,有低碳鋼、中碳鋼、“百鍊鋼”製品和固體脫碳鋼製器。另外還出土了用於鍼灸的金、銀醫針和用於計時的銅漏壺等。

歷史上的今天8月19日左宗棠設立清政府新式造船廠 第6張

由於這兩座墓規模巨大,保存完整,年代明確,並首次出土了完整的“金鏤玉衣”,不僅爲研究漢代諸侯王貴族的喪葬制度有着重要價值,而且爲研究漢代的冶煉、鑄造、制玉、漆器、紡織等手工業和工藝美術發展情況提供了重要資料。

歷史上的今天8月19日左宗棠設立清政府新式造船廠 第7張

波爾布特的大屠殺遺物

  1979年8月19日柬埔寨譴責波爾布特搞大屠殺

1979年8月19日(農曆閏六月廿七),柬埔寨譴責波爾布特搞大屠殺。

在柬埔寨的佐恩埃的大屠殺墳地,數百具頭骨可怕地點綴着這塊地,使人記起波爾布特紅色高棉的統治及其暴行。從波爾布特掌權的1975年到1979年1月他最終被驅逐的日子,死了數百萬柬埔寨人。這塊墳地是本世紀最野蠻的統治者之一所留下的種族滅絕的許多痕跡之一。

今天柬埔寨政府根據他們應該爲之負責的恐怖行動把波爾布特及其同夥倫薩里判處死刑。儘管有報道說波爾布特正藏身於泰國的叢林之中,哪裏也找個到達兩個狂熱的領導者。

儘管現在柬埔寨到處是戰亂,多數百姓還同意永遠不準這大屠殺的兇手重新奪權。正如一個柬埔寨青年所說,“不能讓波爾布特回來。”對這個領導人的輕蔑是這樣深刻,以致現在正計劃每年舉行一次“仇恨波爾布特日”。

  1991年8月19日蘇聯“八·一九”事件

1991年8月19日(農曆七月初十),蘇聯“八·一九”事件。

8.19事件中,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在俄羅斯政府大廈舉行記者招待會,宣讀了《告俄羅斯公民書》,宣佈緊急狀態委員會是“非法的”,要求立即召開蘇聯非常人代會,並呼籲“俄羅斯公民對叛亂分子給予應有的回擊”

1991年8月19日,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發佈命令宣佈,戈爾巴喬夫由於健康原因已不能履行總統職務,自即日起由他本人代行總統職務。同時宣佈成立國家緊急狀態委貝會,行使國家全部權力,在蘇聯部分地區實施爲期6個月的緊急狀態,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由亞納耶夫、總理帕夫洛夫、國防會議第1副主席巴克拉諾夫、國防部長亞佐夫、內務部長普戈、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克留奇科夫等8人組成。該委員會發布《告蘇聯人民書》,稱戈爾巴喬夫倡導的改革政策已經走入死衚衕,國家處於極其危險的嚴重時刻。委員會連續發佈兩道命令,要求各級政權和管理機關無條件地實施緊急狀態,並暫時只允許《真理報》等9家報紙發行。

同日,蘇聯內閣舉行會議,表示支持緊急狀態委員會作出的決定。

歷史上的今天8月19日左宗棠設立清政府新式造船廠 第8張

俄羅斯聯邦總統葉利欽拒不服從緊急狀態委員會的命令,號召舉行政治罷工,抗議亞納耶夫等人發起的行動。20日,莫斯科實行宵禁。21日,戈爾巴喬夫宣佈已完全控制了局勢,並恢復了一度中斷的與全國的聯繫,蘇聯國防部決定撤回部署在實施緊急狀態地區的部隊。蘇聯內閣發表聲明,表示完全執行總統的指示。

22日,戈爾巴喬夫從克里米亞返回莫斯科,立即撤銷了由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或個別成員頒佈的一切決定;解除該委員會所有成員的現任職務;任命了新的國防、內務部長和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等。這次事變後,蘇聯局勢更加複雜化。俄羅斯聯邦等乘機從聯盟中央手中接管了原屬中央的一系列政治、經濟、甚至軍事部門和權力。蘇聯一些地方出現反共浪潮。

8月24日,戈爾巴喬夫宣佈辭去蘇共總書記職務,建議蘇共中央自行解散,下令停止各政黨和政治運動在軍隊、內務部等各級軍事機關和國家機關中的活動。他還頒佈命令,組成以西拉耶夫爲首的委員會治理國家經濟。

  1995年8月19日美國總統克林頓宣佈與越南建立外交關係

1995年7月11日,美國總統克林頓宣佈與越南建立外交關係,聲稱要幫助越南迴到國際社會中來“符合美國利益”

衆所周知,美國和越南在上個世紀曾經歷了一場空前慘烈的戰爭,戰後近30年來,美越兩國關係的正常化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來了解一下相關的背景。

1975年4月30號,最後一支美軍部隊撤出胡志明市,這標誌着越南戰爭正式結束。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年,美國政府就啓動了對越關係正常化談判。但是直到1990年,美國國務卿貝克和越南外長阮基石纔在紐約實現了雙邊會晤。這次會晤後的第二年,美國向越南提交了一份有關兩國關係逐步正常化的計劃。1994年2月,美國總統克林頓宣佈解除對越南的貿易禁運,爲兩國建立外交關係打開了最後一把鎖,1995年7月,兩國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歷史上的今天8月19日左宗棠設立清政府新式造船廠 第9張

克林頓“我來了,越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