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10月24日 清政府與訂《中英北京條約》

歷史上的今天10月24日 清政府與訂《中英北京條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60年10月24日 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中英北京條約》

在154年前的今天,1860年10月24日 (農曆九月十一),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中英北京條約》。

1860年10月24日,欽差大臣奕忻與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簽訂《中英北京條約》。10月13日,英法侵略聯軍佔據安定門,進佔北京。16日英法代表向清政府主持和議的代表恭親王奕忻提出賠償英法恤銀50萬兩在22日交付的要求。並規定23日交換《天津條約》批准書,訂“續增條約”。逃到熱河的咸豐帝下令“只可委曲將就,以期保全大局”。於是奕忻秉承旨意全盤接受英人條件,在北京簽訂了不平等條約。此約原名《中英續增條約》,共九款。除確認中英《天津條約》仍屬有效外,英國又擴大瞭如下侵華權益:賠款增爲800萬兩;增開天津爲商埠;准許英國招募華工出國;將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司割讓給英國。北京條約的簽訂使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英國侵略者如願以償。

歷史上的今天10月24日 清政府與訂《中英北京條約》

簽約後,英國即表示扶助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革命,並支持洋務派奕昕當政。

  1795年10月24日 俄國、普魯士、奧地利第三次瓜分波蘭

在219年前的今天,1795年10月24日 (農曆九月十二),俄國、普魯士、奧地利第三次瓜分波蘭。

1795年10月24日,俄國、普魯士、奧地利第三次瓜分波蘭,波蘭作爲一個國家宣告消失。

歷史上的今天10月24日 清政府與訂《中英北京條約》 第2張

波蘭的三次瓜分(three times partiction of Poland)1772~1795年俄、普、奧三國對波蘭的三次瓜分。18世紀中葉,波蘭的封建農奴制危機和無政府狀態發展到頂點。中央政權癱瘓,邊防空虛,國力衰弱。1763年10月,奧古斯都三世病故,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迫使波蘭議會選舉親俄貴族S.A.波尼亞托夫斯基爲新國王,加緊控制波蘭。面對嚴重的民族危機,部分波蘭貴族掀起愛國革新運動,以便加強中央政權,維護國家獨立,結果引起外國的干涉。

  1842年10月24日 智利獨立戰爭領袖奧希金斯去世

在172年前的今天,1842年10月24日 (農曆九月廿一),智利獨立戰爭領袖奧希金斯去世。

1842年10月24日,智利獨立戰爭領袖奧希金斯去世。

貝納多·奧希金斯·裏克爾梅(Bernardo O'Higgins Riquelme)1778年8月20日生於智利南部奇廉市一個莊園主家庭。奧希金斯在奇廉接受了初等教育,後到祕魯、西班牙和英國學習,深受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影響。1798年在英國結識了拉美獨立運動先驅米蘭達並加入了爲爭取拉美國家獨立而鬥爭的“勞塔羅”社,與拉美愛國者和著名人士交往甚密,進一步增強了爲智利獨立而鬥爭的信念和決心。1801年其父病逝,奧希金斯回國繼承父親在奇廉的莊園,1804年任奇廉市長,熱心爲市民辦事,深得人心。

1810年9月18日,聖地亞哥爆發革命起義,推翻了西班牙殖民統治,成立執政委員會。1813年奧希金斯被任命爲愛國軍總司令,他立即率領愛國軍前往南方作戰,成功阻止了保王黨人軍隊的北進,在緊急關頭保衛了聖地亞哥。1814年10月,奧希金斯的部隊在著名的蘭卡瓜保衛戰中失利,率餘部撤往阿根廷投奔南美解放者之一聖馬丁,一起編練舉世聞名的“安第斯軍”。1817年初,奧希金斯和聖馬丁率4000人的安第斯大軍進入智利,在聖地亞哥市北部查卡布科一役中打敗西班牙軍,並打入聖地亞哥,奧希金斯就任智利最高執政官。1818年2月12日,他在塔爾卡簽署獨立法令,宣佈成立智利共和國。後來殖民軍進行反撲,奧希金斯在交戰中右臂受傷。同年4月5日,他率領愛國軍同殖民軍在聖地亞哥市南邊的邁普平原,展開了激戰,徹底擊潰了西班牙的軍隊。

歷史上的今天10月24日 清政府與訂《中英北京條約》 第3張

智利獨立初期,奧希金斯領導的“新國家”處於政局動盪、百廢待興的艱難時刻。這位開國元勳開始實行一系列改革措施,這些措施引起大莊園主、天主教會和一些軍人的不滿和反對。1823年2月28日,發生反政府暴亂。面對不可逆轉的形勢,奧希金斯不得不交出權力。奧希金斯辭職後去了祕魯,住在利馬附近的一個莊園裏,過着類似流亡者的生活,直到1842年10月24日病逝。

  1945年10月24日 國共兩軍邯鄲激戰高樹勳率部起義

在69年前的今天,1945年10月24日 (農曆九月十九),國共兩軍邯鄲激戰高樹勳率部起義。

歷史上的今天10月24日 清政府與訂《中英北京條約》 第4張

1945年10月24日國共兩軍隊於邯鄲激戰高樹勳率部起義WT1377圖:圖:率部起義的國民黨軍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高樹勳在與駐地老百姓談話10月,中共軍隊打敗了進攻中共解放區的國民黨軍。9月,國民黨軍孫連仲部由鄭州、新鄉沿平漢路北上,進攻晉冀魯豫解放區。10月下旬,國民黨軍3個軍侵入磁縣、邯鄲地區。根據中共中央軍委指示,晉冀魯豫軍區決定採取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的策略。集中了第一、第二、第三縱隊和太行、冀南、冀魯豫軍區主力6萬餘人在邯鄲以南、漳河以北的滏陽河套地區集結,並於24日夜向國民黨軍發起攻擊,將國民黨軍包圍於馬頭鎮附近漳河北岸的河套地區,10月28日,向被圍之國民黨軍發起總攻擊,經過激烈戰鬥,殲國民黨四十軍一部。國民黨軍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新八軍軍長高樹勳率部萬餘人在戰場起義。隨後,中共軍隊乘勝圍殲了國民黨軍潰退的其餘兩個軍,俘其第十一戰區另一副司令長官兼四十軍軍長馬法五以下2.3萬餘人。

  1948年10月24日 傅作義偷襲中共中央未成

在66年前的今天,1948年10月24日 (農曆九月廿二),傅作義偷襲中共中央未成。

1948年10月下旬,解放軍在錦州、長春取得節節勝利,華北解放軍開赴山西、內蒙作戰,冀中解放區兵力空虛,蔣介石見有機可乘,特飛北平,令傅作義組織精銳部隊突襲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並炸燬石門。傅作義接受任務後,命令鄂友三的整編騎兵十二旅和鄭廷鋒的九十四軍組成突襲部隊,向石門地區挺進。鄂友三回到辦事處,恰逢同學、《益世報》採訪主任劉時平拜訪,便設酒宴款待故友。鄂道:“這次委座命令老傅(作義)去端中共的老窩。爲兄又要大顯身手。”劉時於是中共地下黨員,巧妙引鄂說出全部計劃。

歷史上的今天10月24日 清政府與訂《中英北京條約》 第5張

24日上午、劉時平的情報就迅速傳到了中共中央,中共中央機關緊急疏散,一面調遣楊成武兵團日夜兼程趕回冀中,同時在廣播電臺公開講:“我冀中地區沒有部隊,你們想襲擊我中央機關,有膽量就請你們來吧!”傅作義認爲解放軍已有準備,急令突襲部隊火速北撤。偷襲計劃落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