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烏臺詩案有人爲蘇軾求情嗎?他是誰?

烏臺詩案有人爲蘇軾求情嗎?他是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烏臺詩案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字獄之一,涉及當時的文壇巨匠蘇軾。這場詩案不僅改變了蘇軾的命運,也影響了整個北宋文壇的風氣。那麼,在這場驚心動魄的詩案中,究竟是誰爲蘇軾求情呢?

一、烏臺詩案背景

烏臺詩案發生在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當時蘇軾擔任湖州知州。蘇軾在任期間,與當地文人墨客交往甚密,創作了許多描繪江南風光的詩詞。然而,這些詩詞中卻隱含着對朝廷政治的不滿情緒,引起了一些權臣的注意。

二、烏臺詩案始末

烏臺詩案有人爲蘇軾求情嗎?他是誰?

烏臺詩案的始末可以追溯到蘇軾的一首詩《赤壁懷古》。這首詩描繪了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表達了作者對英雄豪傑的敬仰之情。然而,這首詩中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句,被一些權臣認爲是對朝廷的諷刺。他們以此爲由,將蘇軾陷害入獄,企圖置之於死地。

三、誰爲蘇軾求情?

在蘇軾陷入囹圄之際,一位名叫王安石的重臣挺身而出,爲蘇軾辯護。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他主張變法改革,以振興國家。雖然王安石與蘇軾在政治觀點上存在分歧,但他深知蘇軾的才華橫溢,不忍見其被陷害。

王安石在朝堂上爲蘇軾辯護道:“蘇軾之才,天下無雙。他的詩詞雖有所指,但並非針對朝廷。我們應該寬容對待,給予他改過自新的機會。”經過一番激烈的辯論,最終宋神宗決定赦免蘇軾,將其罷官歸隱。

四、結語

烏臺詩案是北宋文壇的一次重大風波,也是蘇軾一生的轉折點。在這場詩案中,正是王安石的正義之聲,挽救了蘇軾的生命。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古代文人之間的風骨與氣節,以及他們對文化傳承的堅守。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