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烏臺詩案”中蘇軾爲何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呢?

“烏臺詩案”中蘇軾爲何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蘇門三家:蘇洵、蘇軾、蘇轍,堪稱北宋文學的代表。蘇洵散文寫作造詣深厚,兼顧宏大與簡潔,開創了一代散文新風。蘇軾是北宋時期最傑出的文學家,通才、全才、天才,他的成就不僅在文學上,還包括書畫等藝術領域。

“烏臺詩案”中蘇軾爲何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呢?

他的人格魅力和發掘和提拔有才華的年輕人的熱情,吸引了許多文人和騷客,其中最有名的是黃庭堅、張耒、晁補之和秦觀,被譽爲“蘇門四學士”,而加上陳師道和李廌後則被稱爲“蘇門六君子”。蘇軾的自由奔放的創作風格和文學藝術成就,塑造了北宋文化的藝術風貌,也開創了宋代文化盛世。

然而,蘇軾一生遭遇很多挫折,尤其是他的政治命運頗爲坎坷。他一開始進入官場時,他的母親和父親相繼去世,迫使他辭職回鄉守孝。之後,他回到官場,但不久後,王安石的新法引發了朝野動盪,蘇軾的許多師友因反對新法而被迫離開京城。

在這個動盪的世界中,蘇軾不斷反對新法,直言新法的弊病,但這引起了王安石的不滿,使他被迫離開京城,並被調到湖州任知州。

“烏臺詩案”中蘇軾爲何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呢? 第2張

上任後,蘇軾給皇上寫了一封《湖州謝表》,其中有一些不滿之言。新黨勢力把這些話解讀爲攻擊新法和誹謗朝廷的言論,並找出蘇軾詩作中的一些句子作爲證據。在一片反蘇的聲音中,御史臺派人到湖州將蘇軾逮捕,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臺(御史臺)詩案”。

蘇軾的生命岌岌可危,但幸運的是,有些新舊黨人有識之士展開救援活動。最終,王安石的一句話決定了詩案的結局,“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蘇軾得以從輕發落,貶爲黃州團練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