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瑞典化學家貝採利烏斯逝世

瑞典化學家貝採利烏斯逝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的今天】在65年前的今天,1948年8月7日 (農曆七月初三),瑞典化學家貝採利烏斯逝世。

瑞典化學家貝採利烏斯逝世

永斯·雅各布·貝採利烏斯(1779—1848),化學元素符號的首倡者量子化學大師。在發展化學中作出重要貢獻,接受並發展了道爾頓的原子論;以氧作標準測定了四十多種元素的原子量;第一次採用現代元素符號並公佈了當時已知元素的原子量表

永斯•雅各布•貝採利烏斯(1779—1848),化學元素符號的首倡者量子化學大師。在發展化學中作出重要貢獻,接受並發展了道爾頓的原子論;以氧作標準測定了四十多種元素的原子量;第一次採用現代元素符號並公佈了當時已知元素的原子量表;發現和首次製取了硅、釷、硒等好幾種元素;首先使用“有機化學”的概念;是“電化二元論”的提出者;發現了“同分異構”現象並首先提出了“催化”概念。他的卓著成果,使他成爲十九世紀一位有名的化學權威。

1779年8月20日出生在瑞典南部的一個名叫威菲鬆達的小鄉村裏。貝採裏烏斯的父母都是農民。在他4歲的時候,父親因病去世了,母親帶着他和2歲的妹妹改嫁給了一位牧師。兩年以後,貝採裏烏斯的母親也去世了。幸運的是,自己已經有5個兒女的繼父對兄妹倆就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對他們進行培養,教育。牧師並不富有,但不久他仍然盡力籌措了相當大的一筆錢,爲7個孩子請了一位博學的家庭教師。 在家庭教師對孩子們進行教育的同時,牧師還非常注意滿足孩子們的求知慾,經常專門爲了教育的目的而帶領他們去郊遊。小河邊有各種各樣的植物,清澈見底的水中,魚兒在游水吐泡,小蝦、小蟹在鵝卵石中鑽來碰去。小河邊一年四季的景物各不相同,對孩子們來說,沿着小河旅行無疑是一場非常有吸引力的遊戲。貝採裏烏斯更喜歡這種旅行,尤其是繼父經常對他觀察事物加以指點與幫助。漸漸地,他開始全身心地愛上了大自然,有時他就躺在河邊軟軟的草地上,仰望着天空中的朵朵白雲,他彷彿覺得自己已經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了。

1793年,14歲的貝採裏烏斯進入了林徹平中學。對於那些繁雜的社會科學課程,他學習並不十分努力;但對自然科學課程,他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經常蒐集各種植物、動物的標本,還喜歡去打獵。在一位剛從西印度羣島作學術旅行回來的新博物學教師的指導下,貝採裏烏斯開始對林徹平地區的動植物進行較爲系統的研究。在整個中學階段,他給老師們留下的印象是:一個天賦好、志向廣泛但脾氣很急的年輕人。

中學畢業後,貝採裏烏斯希望能夠繼續深造,繼父同意了他的要求。1796年9月,17歲的貝採裏烏斯來到烏普薩拉――瑞典古老的大學城。隨即他通過了入學考試,成爲了烏普薩拉大學的學生。由於繼父無力爲他提供更多的資金,所以他的生活相當艱苦。爲了能使自己的生活狀況有所改觀,貝採裏烏斯就去給別人當家庭教師,雖然收入相當微薄,但這種自食其力的生活卻培養了他堅強的意志和熱愛勞動的品格。爲了給來自不同國家的移民的孩子上課,貝採裏烏斯又開始自學法語、德語和英語,正是由於有了這樣的自學經歷,所以這些語言方面的知識在他後來利用多國語言研究各種學術著作中起了很大幫助作用。

1798年秋天,大學生貝採裏烏斯獲得了一筆獎學金,這樣他就有了較充足的時間去研究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不必爲了生計東奔西跑了。很快,他通過了自己的本專業――醫學哲學的考試。直到這時,貝採裏烏斯對於自己以後畢生所從事的事業――化學,還沒有多大興趣。

最終促使貝採裏烏斯將他的精力用到化學方面的卻是一次考試。在大學三年級的一次各科考試中,他的化學成績排在了全班的最後,要不是其他學科成績優良,他就很可能被開除了。從此以後,不甘居人後的貝採裏烏斯開始主動地學習化學。此時,這位年輕人開始研讀德國化學家吉坦尼爾的教科書《反燃素化學基礎原理》。這是一部通俗易懂的教科書。貝採裏烏斯後來回憶道,正是研讀了這本書後,他對於化學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他的頭腦裏充滿了各種化學實驗和化學知識。

那時,拉瓦錫的氧的學說正深入到化學理論當中並開始代替過時的燃素論。在燃素論與拉瓦錫學說的擁護者之間進行着激烈的辯論。在瑞典科學界佔統治地位的還是燃素論,貝採裏烏斯的老師們都是信奉舊觀點的,而他們的這位學生則接受了拉瓦錫的學說。貝採裏烏斯在實驗室裏製備了大量的氧,經常當着同學們的面進行在氧氣中燃燒各種物質的實驗。對於這些同學來說,這是使他們認識拉瓦錫氧的學說的最早實驗。在不斷的實驗中,貝採裏烏斯更加深了對化學的興趣。在當時的烏普薩拉大學,化學並沒有受到太大的重視,也很少有哪個大學生想要專門獻身於這門學科之中。但貝採裏烏斯此時已深深地愛上了化學,並開始努力解決自己在研究某些化學現象時出現的難題。1799年的暑假,他是在一家玻璃店裏度過的,在那裏他向一個意大利人學習了焊接玻璃和製造玻璃器皿的技藝。這項對於實驗室工作極爲重要的技能,在以後總是令他的學生們感到驚歎不已。這一年的冬天,他給麥地維礦泉水產地的一位醫生當助手,1800年冬,貝採裏烏斯對麥地維礦泉水進行了化學分析,並以此作爲他學位論文的題目。

貝採利烏斯晚年時,在瑞典皇家科學院發表的最後一次演講說道:我對上帝充滿了感恩,我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一個男人。他死於一八四八年八月七日。由於長期緊張地工作和經常接觸有毒化學藥品,貝採利烏斯的健康遭受很大損傷,積勞成疾,於1848年8月7日,在斯德哥爾摩病逝,享年69歲。瑞典科學院和瑞典政府爲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貝採利烏斯在1806年最早提出“有機化學”這個名稱。他發現了外消旋酒石酸,並由於它與酒石酸有相同的化學組成,但有不同的物理性質而認識到同分異構現象,並命名。1835年他發現了催化作用,並命名。

在分析化學方面,他創始了重量分析。他最早分離出硅(1810)、鉭(1824)和鋯(1824);詳盡地研究了碲的化合物(1834)和稀有金屬(釩、鉬、鎢等)的化合物。他大大改進了分析方法(使用橡皮管、水浴、乾燥器、洗瓶、濾紙、吹管分析)和燃燒分析方法(1814)。 貝採利烏斯

貝採利烏斯著有《化學教程》(2卷,1808~1812)和《電的化學作用和化學比例理論》(1814)。 貝採利烏斯還是一位化學教育家。他十分重視化學人才的培養。他曾編著化學教科書共三卷,於1816年初版後不久,即被譯成法文和德文。在貝採利烏斯生前,該書在瑞典曾印行過五版。它是一部最完整、最系統和最通俗的化學教科書。在長達30多年間,成千上萬的青年化學家們都讀過該書。貝採利烏斯以其廣博的知識和正確評價實驗數據的洞察力吸引着科學家們。他總是不斷地改造舊方法,創造新方法,並且毫不隱瞞地把自己的所有成就都寫迸教科書裏,給青年學者們鋪成了前進的坦途。維勒等一大批化學家都曾師承於貝採利烏斯,他是當時國際上公認的化學權威之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