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曹操臨死說的兩個字 直接暴露出了他的爲人

曹操臨死說的兩個字 直接暴露出了他的爲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三國衆英雄中有一位大咖級的人物,他被稱爲“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臣”,武能掃蕩羣雄,文顯建安風骨,是級別最高的大V。

易中天老師都說,奸詐與溫情,狠毒與寬容,一個集真僞、善惡、美醜爲一體的政治家就是曹孟德,可以將各種複雜的性格集於此人身上實現統一。

曹操臨死說的兩個字 直接暴露出了他的爲人

飽受爭議

他可能是歷史上最飽受爭議的一個人物了,世人對他評價也大多走向兩個極端,有的稱他是英雄,有的卻說他是奸雄。

其實人有多面,英雄和姦雄,其中任一形象,恐怕都不是對曹孟德最好的概括,因爲他這個人頗爲複雜,不同常人那般非好即壞、非黑即白,可以說,他是二者的結合體,卑鄙的聖人。

曹孟德可謂是是整個三國時代最複雜的人物,借用一句評價,他的詩“古直雄健有悲涼之勢、氣吞山海睥睨天下”。

正所謂文如其人,曹孟德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豪情,也有“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憂思。

曹操臨死說的兩個字 直接暴露出了他的爲人 第2張

軍事素養強

他既是文學家,又是軍事家,有亂臣之實,令天下無數人都想先得而誅之而後快,卻又在亂世中東征西討力保漢室江山。

“設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他狡詐多疑,“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無數次錯殺良將,又卻愛才如命,放任關羽過五關斬六將,這樣一個複雜的角色,讓常人難以捉摸,要想演好曹孟德,必須有過人的能力,才能駕馭住奸雄這一特性。

曹孟德的戰陣計謀應該是離不開“兵不厭詐”這幾個字,曹孟德打仗打得很好,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在戰陣之中,能夠靈活變化,能夠巧用計謀,能夠突破常規,能夠出其不意。

爲了打勝仗,遵循“兵不厭詐”這一條,是無可厚非的,還有時候伴隨幾招損招,想挾持徐元直的母親,逼迫他從了自己這樣的招兒。

曹操臨死說的兩個字 直接暴露出了他的爲人 第3張

權謀之術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曹孟德更是說下“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狂言,怎麼他幹了諸多讓人憤恨不已的惡事,還不許人家負他(霸道總裁既視感)。

當年曹孟德刺殺董卓失敗,遭全國通緝,逃難途中路經呂伯奢的府邸,便在呂家中投宿。

人家盛情款待,結果這貨兒聽到後堂有磨刀的聲音,以爲着呂氏要謀害他(對了,這孟德最大的一個缺點就是多疑!)於是一不做二不休,將呂氏給殺了。

由此可知曹孟德此人卑鄙殘忍,無情無義,恩將仇報,狠毒至此,確實是一個真小人,然而話又說回來,他既知錯殺,悽愴感嘆:“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這話中雖有後悔之意,卻無悔改之舉,將錯就錯,殺人滅口,曹孟德的狠毒,於情於理,實在太過滲人,該罵。

作爲一個政治家、陰謀家,“損人利己”的事他也沒少幹。無獨有偶,建安二十四年,孟德正好借“蠱惑軍心”之名又以“雞肋”之故除掉了楊修,順便安了軍心,一石二鳥,可見曹操玩弄權謀之術,已然爐火純青。

曹操臨死說的兩個字 直接暴露出了他的爲人 第4張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

《三國志》對他的評價則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不管後世對曹孟德的卑鄙奸佞如何指責和鄙夷,卻也不得不承認,這個奸詐的政治家,他有一股聖人情懷,也有溫情、仁義的一面。

在國家動盪不安之際,曹孟德充分顯示了自己的擔當精神和理政才能,統一北方,結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據,唯纔是舉重用寒族子弟,擴大階層流動。

重視水利,曹魏政權大規模恢復、興建水利工程,在生產力上對蜀漢、孫吳政權形成了巨大優勢 。

遠征烏桓,曹魏政權多次打擊邊郡少數民族、恢復西域長史府,爲漢守疆;提倡節儉 反對厚葬 帶頭薄葬,一定時期內糾正了漢朝奢享厚葬的不正之風,有利於發展生產力。

曹操臨死說的兩個字 直接暴露出了他的爲人 第5張

但又令人刷新對他的印象的是曹孟德在征戰中多次使用屠城手段,例如徐州屠城和官渡坑殺敵卒,不利於生產力的恢復。

單從功績論,可以算是英雄。但算上品格,那就只能算奸雄,畢竟屠城這種事不管你多麼偉大,做了就註定和“英雄”這個詞無緣了。

而且他的執政思想仍侷限於兩漢時期的拔寒士抑豪強,未能有效順應士族階層壯大的發展趨勢,是曹魏政權滅亡的一大因素

曹操臨死說的兩個字 直接暴露出了他的爲人 第6張

返璞歸真

在臨死前,用寥寥數語總結政治人生,但是卻囉囉嗦嗦的交代了其家僕妻妾的後事,有人說他“分香賣履,留戀妾婦”。

但是遺囑中的這兩個細節,一是讓人把房間的薰香分了,免得浪費,一是讓妻妾僕人學習編草鞋,免得以後家裏破產了,沒飯吃。

一個返璞歸真的英雄,不再拘泥於過去的功過得失,不再拘泥於天下形式,而是爲活着的人考慮,真是令人感動。

縱使兇殘,誠然機智,曹操一生,狼狽出逃不知有多少次,但從來都是微微一笑,絕對不抽,不失奸雄本色。

單憑這一幕,就足以使他成爲中國歷史上最經典的反派,誠可謂大奸大惡,大智大勇。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