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捻軍起義簡介 捻軍起義是在什麼樣的背景的發生的

捻軍起義簡介 捻軍起義是在什麼樣的背景的發生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十九世紀中葉,在廣闊的淮北大地,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農民革命——捻軍起義。捻,是從捻繩的意思而來的,就是合起幾股爲一股,團結起來有力量的意思。

捻軍起義簡介 捻軍起義是在什麼樣的背景的發生的

起義背景

早在清朝嘉慶年間,中國北方就有捻子活動。一八五二年(清咸豐二年),安徽淮北地區的渦陽、蒙城、亳縣一帶遭到大旱,入捻的農民逐漸增多。19世紀初,安徽北部及河南、山東、江蘇等省部分地區的農民祕密組織“捻黨”,以反抗封建壓迫、尋求生活出路

捻軍起義簡介 捻軍起義是在什麼樣的背景的發生的 第2張

1851年(清咸豐元年)至1868(清同治七年)爆發於黃河、淮河流域,由捻黨轉化而來的農民起義軍的反清戰爭。在皖、豫、魯、蘇、鄂交界地區,形成十餘支相對獨立的隊伍,並逐步由分散、零星的鬥爭趨向聯合。

捻軍建制

一八五五年七、八月間,建都尹溝時光、設陪都雉河集,張樂行自領黃旗,兼黃旗總目;蘇天福、龔得樹、韓老萬、侯士偉分別擔任黑、白、藍、紅各旗的總目。總旗之下有“大旗”,是組成捻軍的基本單位。大旗設大旗頭,稱“趟主”、大旗之下還有“小旗”,是最基層的組織。這種五旗軍制的組織形式,把處於分散狀態的捻軍初步統一起來。從此,這支力量成爲北方反清武裝的主力。

張樂行在安徽亳州雉河集(今渦陽)召集各路捻軍首領會盟、會議推舉張樂行爲盟主,稱“大漢明王”,宣佈信條,制定《行軍條例》,分設黃、白、紅、黑、藍五色旗,五色總旗各設總旗頭。

捻軍起義簡介 捻軍起義是在什麼樣的背景的發生的 第3張

張樂行自領黃旗,兼黃旗總目

蘇天福領黑旗,黑旗總目

龔得樹領白旗,白旗總目

韓奇峯(老萬)領藍旗,藍旗總目

侯士偉領紅旗,紅旗總目

起義口號:救我殘黎,除奸誅暴,以減公憤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