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文化名家 > 趙孟頫秋郊飲馬圖用了什麼繪畫技巧?秋郊飲馬圖卷介紹

趙孟頫秋郊飲馬圖用了什麼繪畫技巧?秋郊飲馬圖卷介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孟頫秋郊飲馬圖用了什麼繪畫技巧?此幅作品描繪的是初秋時節,牧馬人在荒野牧馬的情景。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畫面中有十幾匹不同造型的馬,體態肥碩健壯、姿態各異,有的在河邊飲水,有的相互追趕嬉戲,有的仰頭長鳴,一派歡快熱鬧的景象。岸邊的樹木清秀別緻,河水平緩無波,展現了江南如詩如畫的美景

此圖畫的是初秋郊外,一紅衣奚官趕着一羣馬到河岸邊飲水的情景。畫中岸邊林木環繞,湖水平緩無波,坡岸填從石綠色,秋樹紅葉,分外幽靜清致。牧馬人身着紅袍騎在馬上,手持馬鞭,側首看着正在嬉戲的二馬。十匹馬都健壯肥碩,有的步入河中飲水,有的在岸邊追逐,有的互相嬉戲,有的引頸長鳴,神態各異,好不熱鬧。

此圖卷首自識“秋郊飲馬圖”,卷尾署款“皇慶元年十一月”,下鈐“趙氏子昂”朱文印1312年。卷後有元代書畫鑑賞家柯九思、清代乾隆等題記。元代柯九思題記:“高風雅韻,沾被後人多矣。”

元,絹本設色,縱23.6釐米,橫59釐米。

趙孟頫秋郊飲馬圖用了什麼繪畫技巧?秋郊飲馬圖卷介紹

本幅自題:“秋郊飲馬圖”,“皇慶元年(1312)十一月,子昂。”鈐“趙氏子昂”朱文印,“趙”朱文印,“大雅”朱文印。

鑑藏印:“柯九思印”白文印,“縕”“真”朱文聯珠印,“神”“品”朱文聯珠印,“秋碧”朱文印,“河北棠邨”朱文印,“蒼巖子樑清標玉立氏印章”朱文印,“觀其大略”白文印,“冶溪漁隱”朱文印,“乾隆御玩”白文印,“內府圖書”朱文印,“懋勤殿鑑定章”白文印,“乾隆御覽之寶”朱文印,“古希天子”朱文印,“壽”白文印,“乾隆御玩”白文印,“石渠寶笈”朱文印,“養心殿鑑藏寶”朱文印,“宣統鑑賞”朱文印,“宣統御覽之寶”朱文印,“無逸齋精鑑璽”朱文印,“御賞”朱文印等。

此圖繪寫清秋時節的郊外平原,林木蕭疏,一紅衣奚官在溪邊牧馬,駿馬形態各異,或低頭暢飲,或奔突跳躍,或回首四顧,或嘶鳴嬉戲,描寫生動而富有情趣。景物的取捨、人馬的佈置疏密得當,獨具匠心,含蓄而有韻致。佈局縝密,色彩濃麗,可看出其取法唐人的痕跡,又不乏自家筆意。趙氏將書法用筆施於繪畫,馬的線描圓潤秀勁,古樸嚴謹,猶如篆籀,色不掩筆,使全圖豔麗又有筆墨韻味,正是趙孟頫晚年鞍馬畫的典型風貌。

引首乾隆帝題“清泉坰牧”四字,卷後有柯九思題跋一段,又有清乾隆帝、汪由敦題詩。

《汪氏珊瑚網》、《佩文齋書畫譜》、《式古堂書畫匯考》、《大觀錄》著錄。

創作背景

藝術背景

趙孟頫是一個早熟的畫家,他的畫有兩種作風,一是工整,一是豪放。他對傳統的看法,表現爲力追唐與北宋的繪畫。趙孟頫曾說過:“蓋自唐以來,如王右丞、大小李將軍、鄭廣文諸公奇絕之跡,不能一二見。至五代荊、關、董、範未能與古人比,然視近世筆意遼給予。”“僕所畫家,雖未能與古人比,然視近世畫手,則自謂稍異耳。”但趙孟頫的這種尊重傳統、推崇古人,與完全採取復古主張者是不同的。趙孟頫提倡繼隨唐與北宋的繪畫精華,重視神韻,追求清雅樸素的畫風。他認爲在北宋前的繪畫中,保留着筆墨內在價值和繪畫的本意,繪畫除欣賞功能外,還有認識功能,用筆除有輪廓功能外,還有它自身的審美功能,而用筆的內在審美功能在書法中最能體現。因此,趙孟頫又進一步提出“書畫同法”論。趙孟頫的“古意”說和“書畫同法”論,所針對的問題是一樣的,都是爲了醫治繪畫發展中出現的“毛病”,而且他的藝術主張是和他的藝術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秋郊飲馬圖》便是他實踐其繪畫論點的代表作。

個人背景

此卷作於“皇慶元年(1312年)十一月”,趙孟頻五十九歲。在此前不久,他剛剛在江浙儒學提舉任滿,並重返大都任職,受到元文宗的青睞恩准還鄉,祭祖立碑,是其一生中政治上最爲得意的時期。畫卷中所反映的歡快情調,應是這種心境的自然流露。

趙孟頫秋郊飲馬圖用了什麼繪畫技巧?秋郊飲馬圖卷介紹 第2張

藝術鑑賞

構圖

此圖佈局講究藏露,中景露地不露天,人馬、坡石、林木都置於右半部,人馬向左方走,把來處藏於畫外。左方只露出樹幹和溪水,把樹幹和遠山、遠水藏於畫外。堤岸、溪水向左方延伸,通過岸上兩馬的奔逐,點出境外無限的景物。構圖均衡有致,物象雖具體而微,整體卻極簡括。

在構圖方面,畫家巧妙利用有限的絹幅,把平視、仰視、俯視三種造景方式有機地加以結合,畫中樹木、人馬、溪水、平坡,從右至左,由近及遠,遞次展開,創造出豐富的空間層次。對景物的設置分配,也注意到了疏與密、藏與露的相互關係。卷中右半部的樹木、人馬雖近密,但不迫塞;左半部溪水、坡陀開闊,但不空疏。作者還有意把馬羣安排成一致的走向,借馬官回首,將來處藏於畫卷之外,遠景則留有廣大空間,這種畫外有畫、景外有景的藝術處理,尤具藝術匠心,給人以無限的想象餘地。

技巧

趙孟頫承前人畫馬傳統,且對馬的生活習性有着深入觀察,所以在創作中表現了馬的神采並在技巧上有所突破。他將書法用筆融人繪畫之中,人馬線描工細勁健,嚴謹中蘊雋秀;樹木、坡石行筆凝重,蒼逸中透着清潤,工細中不乏鬆動與飄逸;綠岸、丹楓、紅衣,設色濃郁中顯清麗,大面積渲染,不加皴擦與點斫,色不掩筆,淳厚而富於韻致,從中可以看出畫家繼承了唐人的遺風。

線條

作者將書法用筆融入繪畫,人、馬線描工細勁健,嚴謹中蘊雋秀;樹石、陂陀行筆凝重,蒼逸中含清潤。綠岸、丹楓、紅衣,設色麗而不濃,且色不掩筆,淳厚而富於韻致。十匹馬的神態各異,或奔騰追逐,或徐步緩行,或低首就飲,或引頸長鳴,人馬雖小,意態生動。牧馬官的紅農,坡岸的石綠,秋樹的紅葉,相映生輝。紅色與綠色是一對互補色。所以,紅色衣袍在大青綠的草坪映襯下顯得尤爲奪目,有力地突出了主體人物。

設色

該畫卷的筆墨設色,也能做到既有變化,又和諧統一。人物、鞍馬用工細、圓勁的筆法畫出,古樸嚴謹而不刻板。樹木的枝幹,坡陀的輪廓用靈活的行草筆法,勾、皴、擦、染並用,風格蒼勁秀潤。設色使用傳統的青綠畫法,大片的坡岸用石綠罩染,溪水借用絹地本色,色調鮮明、和諧,而樹木枝頭的紅葉,在洗練背景的映襯下,更充分地顯露出深秋季節的特點。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