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文化名家 > 唐詩代表人物生平簡介:戴叔倫,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唐詩代表人物生平簡介:戴叔倫,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常州)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爲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戴叔倫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唐詩代表人物生平簡介:戴叔倫,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戴叔倫(732—789)字幼公,一字次公,金壇城西南窯村人,是唐代中期著名的詩人,出生在一個隱士家庭。祖父戴修譽,父親戴昚用,都是終生隱居不仕的士人。戴叔倫年少時拜著名的學者蕭穎士爲師,他博聞強記,聰慧過人,“諸子百家過目不忘”,是蕭門弟子中出類拔萃的學生。至德元載(756年)歲暮,爲避永王兵亂,25歲的戴叔倫隨親族搭商船逃難到江西鄱陽。在人生地疏的異鄉,家計窘迫,於是他開始探尋仕途。

大曆元年(766年),戴叔倫得到戶部尚書充諸道鹽鐵使劉晏賞識,在其幕下任職。大曆三年,由劉晏推薦,任湖南轉運留後。此後,曾任涪州督賦、撫州刺史,以及廣西容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官至容管經略使。他在任期間,政績卓著,是個出色的地方官吏。貞元五年(789年)四月,他上表辭官歸隱,六月十三日在返鄉途中客死清遠峽(今四川成都北)。第二年返葬於金壇小南門外縣城南郊。明萬曆46年(1618年),金壇知縣張翰中爲疏通城內漕河,將其墓地移至南郊高坡(今南門面粉廠南圍牆前),並親自題立“詩伯夜臺”墓碑,即“大詩人之墓”的意思。

戴叔倫的詩,體裁形式多樣:五言七言,五律七律,古體近體,皆有佳作。題材內容也十分豐富:有反映戰亂中社會現實的,有揭露昏暗醜惡世道的,有同情民生疾苦的,有慨嘆羈旅離愁的,也有描繪田園風光的……而在他的諸多詩篇中,最有價值、最富有社會意義的,還應該說是那些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

唐詩代表人物生平簡介:戴叔倫,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第2張

例如:《女耕田行》:“無人無牛不及犁,持刀砍地翻新泥。”“姊妹相攜心正苦,不見路人唯見土。”寫盡農家婦女勞作之苦;《邊城曲》:“人生莫作遠行客,遠行莫戍黃沙磧,黃沙磧下八月時,霜風裂膚百草衰。”寫遠戍邊城士兵的艱辛; 《屯田詞》開始寫:“春來耕田遍沙磧,老稚欣欣種禾麥”,後來在遇到天旱、蝗災、顆粒無收的情況下,官吏還強迫去砍伐南山樹木,趕着耕牛去,耕牛也因“霜重草枯”而凍死,詩人禁不住發出“艱辛歷盡誰得知,望斷天南淚 如雨”的慨嘆。這些詩,不僅從正面描寫封建壓迫與剝削下勞動者的痛苦生活,而且語言平易暢達,描寫細膩委婉,感情充沛連綿,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另外,戴叔倫還給後人留下了頗爲有名的論詩名言,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這對宋明以後的神韻派和性靈派詩人產生過較大的影響。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