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文化名家 > 抗清志士魏禧治學遊歷 病逝於遊歷途中

抗清志士魏禧治學遊歷 病逝於遊歷途中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禧認爲學問必須通過閱歷和實踐,同時爲了更廣泛地結納各地的抗清志士,他考察江浙一帶的地理形勢,以謀求恢復明朝的根據地,進行深入隱蔽的反清鬥爭。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抗清志士魏禧治學遊歷 病逝於遊歷途中

明末大儒顧炎武曾說過:“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牆之士,無濟於天下”。“性慷慨,尚氣節”的魏禧深知交友的重要,他與兄祥、弟禮互爲師友,三兄弟以文章聞名海內,人稱“寧都三魏”。

他姐夫邱維屏學識淵博,尤其精通古文,無師自通西洋算術。除此之外,他在隱居前就已結交了一批志趣相投人士,像“有儒者風,性誠厚愛人”的李騰蛟;“性情豪邁,性命肺腑之交”的同學曾燦;“重道義,有膽識”的彭任;政治閱歷豐富,氣宇非凡,“遇事感慨激昂”的南昌士人彭土望;“結交甚廣,慨然有當世之志”的明宗室林時益(原名朱議滂,字確齋,明亡後更姓林),隱居翠微峯後他們經常圍坐在一起讀史,討論《易經》,並把讀書之地命名爲“易堂”。人們稱他們爲“易堂九子”。

魏禧所交的契友,有以謝文存爲首的程山七子,宋之盛爲首的髻山七隱,陳恭尹爲首的廣東北田五子,還有方以智、屈大均、姜宸英、惲日初、顧祖禹、施閏章、汪琬等。他交友的宗旨,一是在治學上能“相互切磋”,以便採他人之長,集思廣益;二是在政治上還有隱蔽深遠的意圖,即多方結交那些“他日可爲國家受大任,爲生民匡大厄,足以濟天下事”的朋友,一朝天下有變,時機到來,便可團結起來實施復國的大業。

魏禧把見到彭土望、林時益比作“發醯雞之覆而見天,取眢井之蛙而投之江河也。”而且他希望藉助於林時益明室後裔的影響力,以翠微峯爲基地建立一個祕密的反清復明團體。

念念不忘復明的魏禧十分自然地將兵學作爲其一生治學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他留心軍事之學,於康熙六年(1667)編成《兵謀》、《兵法》。魏禧在《兵謀》中將《左傳》用兵謀略概括爲32種,各用一個字命名;在《兵法》中將《左傳》用兵之法歸納爲22個字。他在對每一種兵謀、兵法作簡短的解釋之後,例舉《左傳》中若干戰例逐字加以說明,由於篇幅較短,沒有分篇、章詳細論述。

抗清志士魏禧治學遊歷 病逝於遊歷途中 第2張

魏禧軍事著作中包含一些樸素的軍事辯證法思想的用兵之道,與《孫子兵法》是一脈相承的。他把研究兵法和復興古文結合起來,主張寫有用於世的經世文章,魏禧寫出一批經濟世務的政論性散文,如《制科策》、《限田策》、《奄宦策》對當時的科舉、田畝、官宦制度提出了改良主張。當時天下講學,獨易堂以古人實學爲宗旨,提倡讀書經世風氣之振,由禧爲之領袖。明末四公子之一方以智到翠微峯時感嘆,“易堂真氣,天下無兩矣。”

清初變亂蜂起,清政府於順治二年下了“剃髮令”,男子不剃髮者,“殺無赦”。這時魏禧等易堂九子只好隱居翠微峯自保,但時日一長,他們醒悟到僻居贛南,終不爲人所知,“閉戶自封”,難免會“封己自小”。魏禧認爲學問必須通過閱歷和實踐,深感足不出戶,難以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同時爲了更廣泛地結納各地的抗清志士,考察江浙一帶的地理形勢,以謀求恢復明朝的根據地,進行深入隱蔽的反清鬥爭。

魏禧在三十九歲後先後四次到吳越等地交遊考察。他每到一地必定訪問名士,拜謁忠烈遺蹟。與徐枋、金俊明、李天植、槁木等明遺民交結往來,頗得海內學者賞識,時稱其“有古宰相才度”。魏禧的江淮吳越之遊既是爲了向社會生活學習、向他人學習,又是一種含有隱蔽反清意圖的舉動。經過一番遊歷,魏禧慨嘆天下人才萎靡魯莽,潰散無成時指出“方今之士,志弱者以天下事爲難爲,而吾非其人;志強者易視天下之事,不自知其不足。”

魏禧以布衣交天下賢士,他所處境遇是困難而複雜的。康熙十七年(1677),嚴沆、餘國柱、李宗孔等舉薦魏禧上京應試爲博學鴻儒,他堅辭不就,不肯仕清。由於清朝統治趨於鞏固,民族矛盾已開始轉化,階級矛盾又在趨向緩和,全國反清形勢轉入低潮,因此他的活動沒有取得實質性結果,魏禧於康熙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病逝於江蘇儀徵遊歷途中,終年57歲。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