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東漢魏晉時期爲什麼會興起私學與遊學?有哪些影響?

東漢魏晉時期爲什麼會興起私學與遊學?有哪些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漢魏晉時期,興起了“私學”和“遊學”兩種教學方式,它們有什麼差別和意義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私學”,顧名思義,就是私人創辦的學堂,相對於而言公立學堂而言,它的自由性和針對性更強,傳授着更加自由的思想,不同的老師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學生也能有不同的文化風格,正是因爲東漢魏晉時期“私學”的自由發展,就使得當時社會學術氛圍濃厚。

教育體系不斷革新,文化內涵變得豐富多彩,知識分子思想的爭鳴也變得多彩,在我國漫長的古代歷史中,影響最大、規模最大的“私學”教育就是“孔子私學”,甚至影響了我國現代社會的教育理念,“孔子學院”聞名中外,享譽各國。

而“遊學”,其實它的本質和“私學”如出一轍,都是在官學落寞背景下新興起來的一種教育新模式,這種模式的自由性可謂是更加厲害,比如:學者孔子爲了傳道解惑,宣傳儒家的學術與思想,花了長時間地周遊列國,最後結合自己的遊學經歷,創造出了著作《史記·孔子世家》和《孔子家語》;西漢的大文豪司馬遷,在外遊歷將近二十多年,期間串巷入戶,領略和記錄我國的大好河山,領略並記錄着民間各地的閒聞軼事、民謠風俗、風土人情……走遍大街小巷,到處考究歷史典故,不停地收集閒散在民間的歷史資料,並不斷地、深入地學習。

最後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金錢,終於將自己遊學過程中所收穫到的經歷、見聞整理成冊,編撰了聞名遐邇的《史記》,向全世界傳遞着中華歷史、中華文化的內涵與精髓。直白的說,“遊學”,不僅僅是開闊學者個人的視野,打開學者個人的思維,對他們個人的學術創造,也是又相當大的推動作用的。

東漢魏晉時期爲什麼會興起私學與遊學?有哪些影響?

一、東漢魏晉時期“私學”“遊學”興起的緣由

(一)東漢魏晉時期官學教育的落寞,促進學者興辦“私學”課堂、通過“遊學”方式提升自我的文化視野。

東漢時期末年,由於皇室外戚當權,統治階級的爭權奪勢,導致朝野上下和底層社會都動盪不堪,同時,到了魏晉時期,中原地區又戰亂紛紛,四分五裂,爭搶屬地,簡而言之,就是由於統治政權的更替性和不穩固性,就導致了官學教育的發展受到事實背景的阻礙。

對於大衆的社會,官場外的有志之士要想進入仕途,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好先進的文化,以求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質,眼看官學教育逐漸沒落,無法再支撐高素質人才的培養,“私學”、“遊學”等模式的教育順應而生,隨着興起時間的推移和教育模式的發展,“私學”、“遊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規模也不斷地在超越官學教育,併成爲了推動後期國家教育文化不斷髮展的中堅力量。

(二)政權動盪頻繁,導致“士”階層開始出現,培養“士”之風氣逐漸風靡整個社會,大批普通人士主動參與“私學”課堂。

在東漢魏晉時期,皇室政權統治的鬥爭又相當地頻繁,各個政權乃至統治階級頂層,都需要能人才者去輔助自己,進而,慢慢地就出現了“士”的階層。統治者在培養“士”階層上面非常重視,就出現了很大的競爭力量,慢慢地,整個東漢與魏晉時期,就形成了養“士”的風氣。

伴隨着養“士”的風氣瀰漫整個社會,社會中的普通人就開始蠢蠢欲動了,在封建社會,特別是百家爭鳴的社會,誰沒有一個想晉升仕途的心呢?因此,大批的人爭先做“士”,爭先學習知識,可他們去哪裏才能受到好的教育呢?大家可想而知,在官學教育沒落的年代,那就只沒找“私立學校”了,因此“私學”之風迅速在東漢魏晉朝代興起。文化思想先進的學者們,也看準了時機,紛紛建立“私學”課堂,以此來宣揚自己的學術精神。在“私學”興起的過程中,兩者相互促進、相互受利,不斷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受教育方式。

東漢魏晉時期爲什麼會興起私學與遊學?有哪些影響? 第2張

(三)儒家學說地不斷推廣,有力地影響了東漢乃至魏晉時期社會的學術與學風,改善了人們的學習思維,使得大家不再僅僅專注於課堂,反而更推崇“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教育方式。

其實,就當今時期的社會來說,“遊學”也是十分普遍的,也就是我們大家現在所說的“留學”,對於現在的人來說,假如誰有“留學”經歷,那不就是在自己的身上鍍了一層金嗎?若要追溯到過往的時期,我國最早發生的“遊學”應該在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候思想流派充分融合,百家爭鳴的場面令人驚歎,諸侯國也相當地多,思想家爲了宣揚自己的學術與思想,也不得不在各個諸侯國家之前遊走、向民衆乃至諸侯王傳授自己的思想與學說。

西漢時期,統治階級都推崇儒家的學說,宣傳儒家的文化。特別的是到了東漢時期,儒家學說經過了幾百年的積澱與發展,可謂是影響頗爲廣泛。東漢至上而下,都非常推崇儒家經典的學習,慢慢地,中央乃至地方官員們,爲了更好地推廣儒學,營造儒家的學術氛圍,開始自行興辦儒學活動。

這些舉動,也慢慢影響着東漢和魏晉時期的人民,其中儒家推崇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更是被整個社會踐行到極致,學者們開始紛紛“遊學”,有的人,自己一個人出去“遊學”,有的人,跟着老師開始“遊學”,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遊學”的風氣。

二、東漢魏晉時期“私學”“遊學”的意義

(一)“私學”興起的意義。

“私學”的興起,適應了東漢時期、魏晉時期社會變革的需要,順應了社會階層的改變與進化,爲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需要。嚴謹地說,“私學”的興起,對於東漢魏晉時期的教育、發展、文化、思想傳播等,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私學”,打破了封建社會舊教育制度的壁壘,教育的普及更加迅速,教育的對象更加多廣,教育的內容包羅萬象。具體來說,東漢魏晉時期“私學”的興起,主要有以下三點意義:

東漢魏晉時期爲什麼會興起私學與遊學?有哪些影響? 第3張

第一,東漢魏晉時期“私學”的興起,打破了官學教育壁壘,文化教育不再被官府所壟斷。如果若受教育者想要學習,也不必再去官府了,他們有了更多的教育方式的選擇。在那以前,皇帝們都提倡什麼“政教合一”,政治和教育劃爲一體,讓當時的官府承擔開展教育的責任,可以說那個時候,教育都是依附於政治的。

隨着“私學”的進一步發展,讓文化教育真正意義上變成一種獨立、自由、自主的行爲,“私學”學堂裏的教師,不再只是官府裏面的官員,那些德才兼備、博文廣知、文學豐厚、技能高超的學者開始當老師,逐漸成爲社會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資源,被學生們視爲榜樣。

第二,東漢魏晉時期“私學”的興起,讓文化教育更加獨立、更加自主,而不是僅僅有政權統治者所有,政治和教育都得到了獨立地發展。“私學”的興起,擴大了教育的範圍,更多民衆享受到受教育的權利,受教育的對象越來越多,也促進了儒家學術進一步地發揚光大。

在“官學”教育的背景下,往往只有王官貴族及其親屬、後代才能享受到學習的權利,而伴隨着“私學”機構的不斷增加,“私學”受衆規模的不斷擴大,社會中普通的平民百姓,也獲得了享受教育的權利,甚至獲得了進入官場的“通行權”。

第三,東漢魏晉時期“私學”的興起,使得當時主流的教育內容與教育模式發生了“質”的轉變。在興建“私學”的教育模式下,老師們可以自由地教授知識、選擇自己的學生,學生們也可以自由地選擇“私學”課堂、選擇自己的老師,使得“私學”的發展,帶有一定競爭的意味,不斷促進“私學”質量的提升,不斷促進老師們和學生們技能的提升,好的學堂不斷髮展,擴大規模,壞的學堂,只能被當時的社會淘汰,所以說,“私學”也直接讓教育發生了“質”的改變,教育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教育方式更加高質量。

(二)“遊學”興起的意義。

“遊學”,其實就是“私學”的一種延伸。“遊學”其實相較於“私學”,是一種更加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有的學者,四處巡遊講學,到處遊歷山河,不斷地傳授知識文化的同時,也開闊了自己眼界,有的學者,爲了求取知識,到處遊歷,到處拜師學習,學到更多、更廣、更堅實的理論知識,不斷提升着個人的學問見識。

可以說,“遊學”用一種新穎的方式,讓大家不再只專注課堂,更加註重“眼見爲實”的重要性,進而提升自己的知識層面。

從“遊學”的地點變化和“遊學”的人員構成上看,“遊學”的目的在士人的心中是不斷變化的,從東漢到魏晉時期,“遊學”的士人地點從長安到洛陽再到三郡,隨着這樣的軌跡進行變化。

東漢魏晉時期爲什麼會興起私學與遊學?有哪些影響? 第4張

在東漢初期,文學藝術的中心是在京師的太學,而長安和洛陽都是中央太學的地方,因此,在初期,士人源源不斷的到京師進行“遊學”,但是,到了東漢末年到魏晉時期,三郡地區成爲了士人“遊學”地,因爲在當時,“三郡”是當時的政治和社會之中享有很高的名譽,並且經過“黨錮之變”之後,許多士人開始回到自己的家鄉。由於士人“遊學”的目的地的變化,從中可以看出文化思想的轉移,也可以看出“遊學”目的的變化。

另外“遊學”人員的構成主要是出生在偏遠地區的士人,想要出去開闊視野,改變自身命運的士人組成,但是在後期的“遊學”士人中,已經不分偏遠或者京師,有的京師士人去到偏遠地區,感受風土人情,再加上魏晉時期本地“遊學”的越來越多,並興起了一股浪潮,越來越的士人回到自己的家鄉,認爲沒必要再離開家鄉而到遠方進行“遊學”,甚至到了後期,已經沒有了遠處“遊學”的士人學子。

不僅如此,“遊學”還爲學者提供了結交能人志士的機會,促使他們逐漸走上政治的“舞臺”。很多學者,他們通過“遊學”的方式,不僅是爲了開闊自己的視野,他們更希望通過“遊學”,結交志同道合之士,並形成龐大的關係網,掌握一定的權利,成爲當時及今後社會上的活躍分子,“士”階級的人更加團結向上,不斷成就自己的政治夢想。

由於在“遊學”的過程中,結實了思想或者是志趣相投的士人,在後來的政治舞臺上,逐漸形成了“士人圈子”,逐漸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地位,促進了“士人集團”的產生,在政治舞臺上發光發彩。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東漢魏晉時期,由於“私學”的發展,士人對儒家學說的知識追求慾望越來越強烈,在強烈的慾望驅使之下,使得士人們離開自己的家鄉,外出“遊學”。參加“遊學”不僅僅能帶動“經學水平”的提高,而且還能通過“遊學”開闊自己的視野,改變內心傳統的、老舊的觀念。並且希望通過政治手段來實現自己的偉大報復,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由學習知識逐漸轉到政治方向。

由於通過“遊學”很多人都走上了仕途,在政治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士人集團”的產生,逐漸引導學子們走向政治的歷史舞臺。在東漢魏晉時期的“私學”與“遊學”發展的都非常好,無論是“私學”還是“遊學”,都可以讓莘莘學子們學的知識,瞭解人間百態。